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770993 上传时间:2021-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摘要: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对科技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涉及到科技体制的各个方面,对科技、经济、教育等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从科学技术行政管理体制、科研体制、科技评价体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四个方面对日本科技体制改革措施的分析和研究,可为我国在21世纪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 日本; 科技体制; 改革; 措施Reform M easur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ystem in JapanAbstract:Since 1995,the Japanese governmenthas done se

2、rial reforms inwhich every aspect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ystem has involved and have had a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related fields of technology,economy and education etc. The paper details the reform measures of Japan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ystem in respectof the scientifi

3、c and technical administration system,scientific research system,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evaluation system,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system.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research may provided the informa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form in China i

4、n the 21st centurty.Key words: Jap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system; reform; measure为提高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战略目标,日本政府从1995年开始对科技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本文拟就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作粗浅分析,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1995年以来的日本科技体制的改革,是日本政府为适应新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的必然结果。改革涉及到科技体制的各个方面,对21世纪的日本科技、经济、教育等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有人将此次改革视为日本

5、科技史上“第三次最重要的变革”,与明治维新和“二战”后日本现代科技体制的建立相提并论。总的来看, 1995年以来的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1改革科学技术行政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对科技工作的管理在新的科技战略下,为了强化政府对科技工作的管理,日本政府对科技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三个重要举措是设置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和政策统括官组织、合并科学技术厅与文部省、国立大学和部分国立研究机构实施独立法人化改革。1. 1. 1设置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和政策统括官组织随着日本中央省厅再编,原科学技术会议被废止。2001年,根据内阁府设置法,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作为内阁府的4大“重要政策会议”之

6、一,设置于内阁府。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负责统筹、俯瞰全国的科学技术,地位高于各省厅。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以规划和起草基本的综合性科技政策,并综合调整相关省厅为目的。该会以首相为议长,在首相、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的领导下,作为科技政策推行的司令部,负责对科技政策进行调查审议等工作。“综合科学技术会议”在规模、组织、权威和职责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前身“科学技术会议”,并继承了旧科技厅的一部分业务。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主要负责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制定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战略方针;与科技有关的跨省行政事项;审议个别省的研究计划,确定是否要列为国家重点;有计划地制定全面振兴科学技术的基本政

7、策;制定有关科技预算、人才等资源分配的基本方针;对与科技有关的国家重大研究发展项目进行评价。根据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令,综合科学技术会议设置了政策统括官组织和科学技术大臣职位。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日常事务由设置于内阁府的政策总括官负责。政策统括官即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从产学官各界中录用100人作为职员,发挥着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事务局的职能。这改变了原科学技术会议的事务局因设在科学技术厅,而对各省厅不能进行有效协调的弊病,提高了科技行政的综合协调性。该组织主要包括官房审议官、总括担当官、综合战略担当、资源分配担当、评价担当、调查分析担当、生命科学等八大重点科学领域担当及其横跨事项担当。1. 1. 2合

8、并科学技术厅与文部省,成立文部科学省2001年日本政府将原负责科技行政的科技厅与管理学术行政的文部省合并,成立文部科学省。科技厅解体后,其业务分别移给内阁府、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的1府2省进行管理。根据文部科学省设置法,在文部科学省设置2名文部科学审议官,文部科学省的主要任务是以振兴学术、文化,以及全面振兴科技等为目的,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其职能定位经重新审议后将包括推动终身教育,推动与科学技术有关行政机构的业务协调,完善研究开发等跨领域的业务等。文部科学省主要设有三个有关科技管理部局,即科学技术及学术政策局、研究振兴局、研究开发局。在文部科学省也设置了相应的审议机关,主要有科学技术及学术审

9、议会、放射线审议会、宇宙开发委员会、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1. 1. 3国立大学和部分国立研究机构实施独立法人化改革 日本政府改革国立大学的着眼点是适应信息化、活性化社会的发展需要,改革国立大学管理体制中有碍于培养创造性、开拓性人才的弊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和实现大学自主经营创造条件。2003年10月1日开始,日本对改革国立大学制度为主的教育改革法律已经生效。这些法案主要有国立大学法人法、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大学财务经营管理法等6项法律。根据这6项法律的有关规定,日本的87所国立大学改革成为国立大学法人。建立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在预算使用和组织等方面给大学应有的自由度,确保

10、各大学独立自主的运营,促进大学引进民间企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手段,提高大学的运营水平和效率,改革大学教师的公务员身份,引进竞争制度,鼓励教师创办风险企业和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日本政府对科研机构进行的改革主要是将原来协助政府部门行使部分行政职能的“特殊法人”改革为“独立行政法人”。2003年10月起,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日本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日本学术振兴会、理化学研究所以及农业生物特定产业技术开发研究机构等特殊法人改革或合并成独立行政法人。宇宙科学研究所、宇宙开发事业团、航空宇宙技术研究所合并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改革以后,这些研究机构定期制定研究计划并接受文部

11、科学省的评价和考核,但在业务和人事安排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政府部门不再干预其具体业务和人事。这项改革一是增大了研究机构的自主权和责任;二是规范了政府对研究机构的法制化管理;三是强化了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的竞争意识。1.2推进独具特色产学官合作的科研体制日本的科研体制中,最基本的是政府专门研究机构(官)、企业研究机构(产)和大学附属研究机构(学)三部分,三者研究的领域分别侧重于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基础研究。这种各自独立的科研体制在引进吸收为主的技术发展模式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但它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大型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许多基础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如果没有国家出面集中多方面的研究力量,就很难进行。所谓

12、“产学官”合作体制,是企业、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通过共同研究一些重大攻关项目,并使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合作体制4。即打破各科研机构间的界限,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成课题组,由政府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的研究人员乃至国外优秀人才共同参加某一课题的研究,课题完成后,其成员再各自回原单位。这样就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官、学协调配合,举国一致向高科技进军的流动性科研体制。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学技术会议第6号答询中就已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官、学、民的有机合作”。20世纪80年代日本正式提出“科技立国”战略方针后,在80年代通商产业政策中,将“官、学、民”中的“民”字改为“产”字,三个字的顺序也被改为“产、学

13、、官”。其后,“产、学、官”合作在政府许多有关科技政策的文件中被视为推进日本科技发展的一个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创新立国”战略后,将“产、学、官”合作体制更视为推进日本科学技术创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新产业的一个重要政策。1998年日本颁布了大学等机构的技术转移促进法和研究交流促进法的修改案,并依此建立了日本大学技术转让机构(TLO),以此促进大学与企业的合作。到2004年3月依法设立了TLO36家。2002年10月,日本政府推出的加速改革综合对策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创业环境,使“产、学、官”合作的研究开发进一步活跃,恢复产业生机,并具体规定:促进“产、学、官”合作研

14、发及成果转化,特别是对生物技术、信息通信、环境科学、纳米技术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与产业化,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日本政府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再次强调“产、学、官”合作体制的重要性。并作为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政策之一而具体化,其目的是在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下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创造的优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通过培育新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升其产业国际竞争力,彻底摆脱长期“经济低迷”状态,恢复过去曾有过的“经济活力和生机”,在巩固和强化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的基础上,实现赶超美国的战略目标。因此,此次的“产、学、官”合作的力度、意义都与以往有着根本的不同。1.3推进

15、科技评价体制的改革,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活动都应建立一套较为合理、科学的评价体制,这是检验科技成果的价值和有效性的手段,是科技创新活动健康发展的保证。日本政府在科技体制改革中,也将推进科技评价体制的改革视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在日本,科技评价始于20世纪40年代末,起初只是技术评价,作为管理和推进研究开发活动的手段,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的需要,针对重大科技计划和研究项目的研究开发的特点开展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科技评价机构(科技审议机构)。科技审议会是一种合议制咨询组织,众多的审议机构形成了日本政府的审议组织体系。日本的科技审议机构的设置,对日本政府的科技

16、政策、规划的制定及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科技审议机构的种类较多,它们对科研预算、课题的选择、项目的评价等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政府的R&D(研究开发)活动耗费大量的经费,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了很大的浪费。为了确保研究开发活动的有效进行,防止由于决策失误对科技发展不利,日本更加重视技术评价。如1980年,日本科学技术会议在“利用科学振兴经济的基本方针”中强调指出,为了有效推进研究开发,必须确立评价体系,对研究课题进行充分的事前事后评价。1983年,日本在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下设立了技术评价分委员会。1986年,日本科学技术会议政策委员会编制了“研究评价指南”,把评价分

17、为三种:机构评价、项目或课题评价、人员评价。随着科学技术基本法、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制定, 1997年8月日本内阁批准实施了国家研究开发评价实施办法大纲指南(简称为评价指南), 2001年11月批准了修改后的评价指南。该评价指南确定了对研究课题、研究机构、研究人员进行评价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评价标准及方法;由外部人员进行评价;公布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决定研究经费的重点资助对象。该指南的出台,把研究开发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日本最高的评价机构是综合科学技术会议中的评价调查委员会,其职责是对日本政府的R&D资源实行有效配置,制定科技评议准则,对重要的R&

18、D活动开展评价等。在国家R&D评价指南指导下,各相关部门根据具有指导性的评价指南开展评价活动,一些部门还依据评价指南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针对研究课题的性质和领域灵活地制定评价标准。对完全依照政策导向开展的项目和依据研究开发制度进行的课题,要邀请外部第三者进行评价。在进行开题评价时,要对课题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效果以及目标的明确性等进行评价。进行中间和结题评价时,要评价课题是否达到了当初设定的目标。对竞争性资家,从课题的独创性、前沿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对照国家标准评价其质量。进行了开题、中间和结题评价之后,各部委还要对研究开发成果所产生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在评价影响和效果时,还要验证以

19、往的评价是否妥当。科技创新活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及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在日本科研资源配置科技政策的制定、科研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日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动(如国立研究机构和国立大学由原政府部门转变为独立行政法人机构),也要求评价体系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因此,新出台的国家R&D评价指南根据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对原有的评价体系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如评价指南中增加了有关独立行政法人机构的评价内容。日本在第二期科技基本计划实施过程中,已就研发评价体制尝试了改革。为了使评价体制更趋完善,随着第三期科技基本计划的实施,对今后评价体制推进的重点定位于:积极鼓励研究人员

20、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确保必要的资源及评价辅助体系,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透明性及有效性。1.4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知识经济时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是世界各国争取的制高点。同时,如何防止国家的知识产权不受外国的侵害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进入2l世纪以后,日本政府在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科技发展战略过程中,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利用。日本于2002年相继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和知识产权基本法, 2003年起每年制定年度的知识产权推进计划,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本部”,号召大学、科研单位、企业开发独家技术,并以专利加以保护,通过专利获取

21、利益,修订了防止不正当竞争法和版权法8。2005年4月1日起,知识产权高等法院设置法开始实施。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创造、知识产权保护、活用知识产权、推进文化产业、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和推广知识产权知识以及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等。具体地讲就是推进对大学、科学研究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的知识创造、创新的成果用“专利”的形式予以保护;活用知识产权,通过专利获取经济利益;通过建立富有效率的专利审批制度和建立知识产权高等法庭处理知识产权纠纷,严厉打击仿造品和盗版的侵权行为等。在知识产权政策推动下,日本的大学、科研机构,尤其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2003年11月,日本发表了专利行政年

22、度报告,其2001年度知识产权收入已达150亿日元10。2005年8月8日日本专利局公布,日本企业在2004年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为21670件,较前一年增加16%,成为美国以外国际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过2万件的国家。日本现存有效专利为100万件左右,居世界第二。二、结语进入21世纪,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都在不断加大对科技体制的改革,以求建立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来推动国家科技的进步、高科技产业的形成,拉动经济增长。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又是我国近邻,虽然我国与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但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都经历了从发展经济到科技强国的历程,将发展

23、科技作为立国之本。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措施,从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从而为我国在21世纪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参考文献:1龚旭.构建经济强国的科技创新体制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解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03(6): 32-36.2尹晓亮,张杰军.日本科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成效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7): 14-18.3王智峰. 2004年日本科技发展综述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5(3): 26-31.4徐世刚.论日本科技发展战略的转换从吸收到创造J.社会科学战线, 2006(3): 190-195.5杨书臣.近年日本科技政策浅析J.日本研究, 2005(3): 30-34.6顾海兵,李讯.日本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及借鉴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5(1): 4-7.7王永宁.日本第三期科技基本计划将凸显五大战略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5(9): 10-14.8朱兴国.推进中的日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J.世界知识产权, 2005, 15(5): 61-63.9周锐.日本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探析 J.中国市场, 2006(48): 80-81.10刘淑琪.日本科技实力优势及发展新趋势J.亚太经济, 2005(1): 27-2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