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分析.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802566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海尔配送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及物流合理化内容提要:时下,“物流”成为社会上较为时尚的名词,经常被人们所提及,尤其是在我国竞争相当激烈的家电行业 ,更是把物流放到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众多的家电厂商积极地增强自身的物流能力,并以此作为企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的企业更是专门成立了物流子公司或者专门的物流业务部门,来加强自己 的物流实力,适应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运作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 ,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海尔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家电制造厂商也不例外。海尔从 1999年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物流能力,成立了专门的物流推进本部,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了

2、显著的成绩, 也打响了海尔物流这一金字招牌,创出了名声,在我国的物流领域树立起了海尔物流这面旗帜,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海尔整体物流系统企业整体物流系统是应用整体系统的方法对实体供给和实体分配,包括市场预测、物料需求、采购、原料供应、货物运输、存货控制、仓储、搬运、包装、顾客服务及物流信息在内的活动予以综合管理,以适当的成本(Right Cost)、在适当的时间(Right Time)、适当的地点(Right Place)向适当的顾客(Right Customer)提供适当数量(Right Quantity)与适当品质(Right Quality)的适当产品(Right Product

3、),达到提高顾客服务,降低成本,增进企业利润之目的。一、海尔整体物流系统规划根据生产企业整体物流之结构,海尔物流系统规划为:(一)物流运作系统 1、原料供应物流(Physical Supply) 2、成品转移物流(Internal Inventory Transfer) 3、销售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 (二)物流协调系统产品市场预测(Product-Market Forecasting)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订单处理(Order Processing)营运规划(Operational Planning)结构功能如

4、图下:销售物流成品转移物流原料供应物流 物流运作系统订单处理预测 营 运 规 划 组 装装 制造加工配件采购物料需求计 划物 料采 购生 产程 序 物流协调系统 产 品 市 场 原 料 供 应 统 一 由 物 流 部 管 理物流机构,如运输队、仓储科、计划科等,独立经营,各自为阵,仓库、车辆等资源利用率低。集团执行推进计划后,成立了专门的物流推进本部,包括采购部、配送部、储运部三个部门,主要负责物流链前半段的原料采购和生产线配送、产品转移、配送至销售中心;销售物流如销售中转库的位置决策、库存水平设置、配送作业等由商流部门负责。海尔目前物流系统及机构设置情况如下:销售物流成品转移物流原料供应物流

5、整 条 物 流 链采 购 部 储 运部配 送 部 商流本部销售中心物流本部所存在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问题1: 物流职能由于机构的分置而被强行分割,导致成品转移物流和销售物流的脱节,各自部门为追求部门内费用的最优,而使总费用达不到最佳。解决办法:各部门物流职能统一集中于物流部门,使商流和物流适当分离。这需要获得最高管理层的强有力支持,要有足够权力决策者出面协调各部门利益。问题2:成品转移物流中的物流网点受业已成型销售网点的影响和制约,使物流网点分布散、规模小,难以实现批量运输和仓库利用率之规模优势。 解决办法: 屏弃成品转移和销售物流中自下向上(Bottom-up)的规划方式,改变成品直接向销售

6、中转库配送的方式,采用二级分送的模式,在各地设置几个成品配送中心,生产下线后批量运输至成品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以整车或零担的方式配送至销售中转库。适当地消减各地规模较小的销售中转库,消除小库消耗率高、产出值低而给物流总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海尔企业物流配送管理模式海尔物流配送的主要策略在海尔的网站上,海尔物流的成绩斐然,其中包括:统一采购,实现每年降低材料成本5%;统一仓储,呆滞物资降低90%,库存资金减少63%;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下达定单的周期由原来的7天以上缩短为现在的1小时内;定单响应速度由整合前的36天缩短至现在的不到10天。 应该说,海尔物流几年来搭建的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配

7、送网络、投资过亿元的物流执行系统,再加上运作海尔集团物料管理的经验和能力,都是海尔物流社会化后的竞争力所在。 这种模式的弊端首先,海尔自营的物流体系虽然可以占有物流市场的一部分利润,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建立一个规范的物流公司不仅要具备强大的运输、仓储能力,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必须占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具备先进的策划能力、信息系统和管理水平。 为了满足集团内部的物流需求,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这些年,海尔巨资建设了青岛立体仓库,但对于遍布全国的租赁仓库,海尔却不能投资进行货架、托盘、叉车、仓库改造,面对物流信息系统(ALIS)、卫星在途定位系统(GPS)、电子地图(GIS)、电子数据标准化(EDI

8、),海尔难以进行大规模投资,因为海尔的战略目标在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家电生产商,而不是物流企业。 众所周知,物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效应上,海尔物流之所以在开始的两年里能为海尔作出巨大贡献,主要取决于集团庞大的家电产业规模。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色电视机,海尔共涉及到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重要家电产品线已接近完整。而且,据2001年的数据显示,海尔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几大主导产品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均有良好表现,充足的货源曾给海尔物流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2002年海尔物流的营业额超过200亿元。 但随着海尔在计算机、手机、生物制药、家庭整体厨房之类的投入,海尔主业家电受到

9、影响,据记者了解,海尔空调近年来在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上都呈现下降趋势,主导产品洗衣机在市场上的地位也同样岌岌可危,海尔物流的利润空间因此也开始收窄。 其次,对于本不属于家电物流特点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放到海尔家电物流的平台便显得勉为其难了。2001年3月,海尔取消各地的电脑分公司,改为大区制;将电脑事业部的资金流和物流收回,分别并入工贸公司和集团的物流本部,由集团统一控制;海尔3C负责商流和销售,并拿出5%的利润给上述两个部门,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流和物流的支持。其实2004年3月整改后,相当一部分经销商感觉到物流不仅没有加快,反而更慢了原来发一批货到山西,通过北京分公司,可能1天就到了,只需

10、要几十元费用;而改为海尔集团的物流本部统一平台之后,时间要长好几天,而且费用也增加到了几百元。IT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点被家电的固有渠道所扭曲。另一方面,海尔电脑的原料由集团内部统一规划、统一采购和统一运输后,表面上共享了平台,但由于规模没有上来,机制又不灵活,反而造成采购成本过高,这直接影响了海尔电脑的价格政策。面对目前海尔在配送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以下解决方案:1做好产品的销售工作,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物流数量。2推行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不是由一个企业独自完成,而是由若干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共同去完成。共同配送是在核心组织 (配送中心)

11、的同一计划、同一调度下展开的。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去完成配送,从而达到配送合理化效果。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它不仅是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又是用户的储存据点,甚至变成用户的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辆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的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趋向合理化。3.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总结通

12、过以上对海尔物流业务流程的分析,以及详细的配送管理的分析,我们发现了海尔物流在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系统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但是,海尔作为我国著名的电器企业,她的物流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海尔物流以SAP系统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物流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等整个物流供应链的核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物流运作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物流KPI指标的实现,从而在流程优化中不断提高整体的物流运作水平。结合每一个客户的需求又个性化定制适合客户的信息系统与SAP对接,如HLES就是结合客户需求由海尔物流自己研发的条码管理执行系统,它通过在每一个物流环节设立扫描点来监控产品的运转状态,如先进先出的控制、库龄的控制、产龄的控制,条码记帐、条码库存、查询窜货等,通过扫描点的设立来控制投入产出,避免超耗,减少损失,定期查看库龄避免呆滞的产生等。通过系统化的控制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优化配置,同时将每一个物流运作环节的成本控制在最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