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03448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作业名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内容说明:根据所给模板完成 1 课时的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顺利落地,需要有“学科表达”和“教师理解” ,只有找到“落脚点”,核心素养才能成活,才能有生长力。无论是“学科表达”还是“教师理解”,最后都应聚焦在“课堂” ,“课堂”才是实施核心素养的最佳“落脚点” ,用课堂视角审视核心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最为有效的策略。作业要求:1 务必按照模板来完成 1 课时的教学设计;2. 内容原创,如有雷同,视为不合格;3. 重点突出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在教学中的落实;4. 请将完成的作业内容直接复制在答题框内。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板学习内容分析1、通过

2、量、拼、折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 、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学习目标描述题。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体验“发现验证 应用”的学习模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课是安排在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之后进行的,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及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基础。教材很重视知识的探索与发现,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教材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学习内容分析说明本节课可落实哪个或哪些学科核心素养1、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探究能力。 2、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3、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180”这

3、一知识的形成过程。180 度的探索和验证过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三角形内角和是学生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三角形的概念、熟悉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的特点,掌握了量角的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活动设计信息技术应用说明(一) 创 激发学生学习兴设情境、揭示 趣,为学习新课做动态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观看课件,猜测三种三角形谁的内角和大。课题准备。1 、组织学生汇报三角尺的内角和。( 1)一副三角尺每个内角的度数各是多少度

4、?( 2)它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2、组织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1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传统的 “讲授1、通过量、拼、 折等方法, 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1)猜一猜: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式”教学模式中, 小学生常常被动地吸纳老师教授的数学知识,而一旦遇到问题180 度吗?( 2)组织学生同桌交流验证的方法?2 、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解也会直接向老师寻求答案。2有助于培养和扩展学生(二)组织互动交流、探究( 3)组织学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4)组织小组合作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用到转化的新知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体验“

5、发现验思维方式,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黑板教学中, 就算老师出示合作要求。为讲述转化的内涵做了大证 应用”的组织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学习模式。量准备工作,但是最终的效果仍无法满足预期组织汇报交流。( 4)引导小结3、组织解答创设情境中三角形争论的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检查学生课堂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三、总结评价四、运用拓展收获?习的情况2、组织互动,解决问题1、组织练习。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体现一课一得2 链接新知。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能有条理地、 清晰地阐述

6、自己的观点。 在学生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激发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最后达成共识。通过教学,我觉得做得好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2 、创造解决问题的环境,给学生准备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面前是退缩还是前进呢?这就看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我事先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三种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准备剪刀,量角器,直尺等,让他们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同时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选用一种方法来验证三种三角形内角和:第二:经过操作得到什么结论?使学生在操作上有更强的

7、目的性和指向性。学生分小组对三种三角形进行验证,经历量一量、 算一算; 撕一撕, 拼一拼; 折一折, 量一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 从而得出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这一结论。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是自主的、积极的。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反馈等过程真正经历了有效的探究活动。不足之处:1 、验证猜想环节中, 由于自己对学生考虑不足, 小组合作的要求不是很明确, 所以在小组合作时,有几个小组用一种三角形用一种方法去验证。2、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当学生的展示方法的顺序和老师预想的不一样时,我自己就显得有点手足无措,所以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学生在汇报时,用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验证出来三

8、角形的内角和是 185度时,我当时只是解释是由于误差造成的,不会把学生的这个三角形拿上黑板,把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误差。3、教师语言不简练,老重复,总怕学生听不清楚,听不明白,语言啰嗦是我一直以来的大毛病,以后要克制自己,学生会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尽量不打断学生的发言,不重复。对于这堂课的困惑,我觉得在有效教学当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如何巧妙地抓住课堂中的生成,适时调整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在准备阶段,我已预设了相关的教学环节。但真正在课堂实施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我完全可以让这些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做既让学生在解题方法上得到扩充,同时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把握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生成”的资源,如何加以好好的利用,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