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整合.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807324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整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与整合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校园的逐渐普及,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应用越来越广泛,形式丰富多样,信息技术化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另一方面,正因为学校体育教学有其独特性的一面,有别于其他科目的课堂形式,课堂环境等,所以在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上的运用存在着一些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学校体育各方面资源的收集、汇总、分析得出解决现时体育教学信息技术化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信息化技术化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整合。 关键词: 体育教育; 信息技术化; 局限性、对策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名副其实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在体

2、育教学中运用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体育教学的必要和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要,是体育课适应新教育环境下与时俱进的突出表现。如何推动信息化技术与体育教育的结合,使体育教学更加现代化,信息化,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已经越来越值得思考和研究。一、信息化技术的含义以及整合的价值(一)信息化技术的含义 信息化技术教学在广义上是指在教学上能够充分运用与扩展学生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技能以及手段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形成。(二)有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能动性,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体育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立体模拟,声音重现,呈现动态过程等。形式多样,切合学生年龄特

3、征。激发其学习的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为将来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三)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 体育教学的只要教学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并且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与创新。小学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较低,需要以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如低年级早操的学习,中高年级球类的技术学习都是难度较大的学习项目,采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则通过视听技术以及正误对比技术,直观真实地传递信息,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形成技术动作,降低学习技术动作的难度。老师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做正确标准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这就使教师的现有水平和教

4、学的客观需要产生矛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矛盾,运用现代网络视听媒体,把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先进规范技术,介绍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四)以往边讲解边示范的教学模式,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一些难度较高的体育教材,在一瞬间要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田径跳跃项目的空中动作,体操技巧的滚翻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老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

5、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五)开阔学生视野,让教学贴近生活,体现学科综合性。我们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世界体育健儿的比赛视频和杰出运动员们的励志事迹,将会有助于学生增长见识,学习到体育常识与比赛规则。并在介绍运动员事迹的同时培养学生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的精神。切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二、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应用的局限性(一)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未转变 由于在现实的体育教师队伍当中,对信息技术化教学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以及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影响到信息化技术教学在体育教学上运用的效果。过去

6、由于条件有限等各方面限制条件,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大部分比较陌生。在日常教学中依然偏向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技术教学发展迅速,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而相比体育教师信息技术化培训的相对滞后也使很多体育教师感到迷茫,只停留在观望层次上。(二)资源设备缺乏,体育教学信息技术化对硬件设备要求高 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有些地区就连基本的体育教学场地要求还达不到标准,更谈不上昂贵的信息技术化设备了。这就严重的制约了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发展与普及程度。另外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场地处于室外的运动场上。教学场地分散,组织复杂,相比教室紧凑的教学环境来说,安排各种教学设备就显

7、得困难。应用在体育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多为高科技技术产品,费用相对昂贵。而在室外使用对这些设备而言是一种严酷的考验。(三)“穿新鞋走旧路” ,未把信息化技术教学落到实处。 由于对信息化技术概念了解不清,信息技术手段,方法混淆,未真正从学生出发、从问题出发,使很多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上仅仅是为了信息技术化而信息技术化,信息技术手段沦为传统教学上的辅助手段,可有可无,冲淡了教学主题,有画蛇添足之嫌。未能凸显信息技术化教学的优势。三、解决体育教学信息化道路的进程中问题的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时当今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

8、段与工具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将突破传统体育教学的时空限制,进行全方位的覆盖,以此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充分提高教学效率。(一)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 现代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其关键就在于体育教师。教师是资源的收集者、整合者、创新者。教师也是各类设备的使用者。如果整个过程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就是毫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对于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师重新定位,教师既是课堂的策划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其次就是对教学观念的挑战。对于一种新的事物需要一些时间去适应。对于信息化技术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要了解以及认可该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以积极的态度与行动去学习此项

9、技术。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真正成为实现现代化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二)处理体育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教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并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知、情、意双边积极互动的桥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富有激情的示范以及阳光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情感的互交。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感的交流是任何信息技术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以自身的身体语言来传递信息,活跃课堂气氛。加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谓是相得益彰。 学校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的特

10、点和规律。体育教学过程是思维活动加上身体活动的过程,它是以学生室外身体练习为主,室内理论教学为辅,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品德、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为指导思想的学科。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在常规教学中配合信息化,把握好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科学的组织将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切记喧宾夺主。信息化技术教学只是辅助体育课教学的,不能让过多的视觉材料占据同学们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时间,教师只要掌握好在课堂上“看什么”“练什么”和“怎么看”的关系和尺度,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理论和开拓知识面,对学生以后进行身体锻炼和树立终身体育是大有好处的。 (三)把握教学方向,创新课程 学校开展体

11、育教学信息化就必须把握好教育的方向,坚持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课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根据信息化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地实施教学计划。并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创新课堂模式,创设高效的体育教学环境。(四)制定相应政策,促进教学信息技术化普及 各级有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促进教学改革。在体育教学信息技术化的道路上,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使教师逐步提高业务水平。逐步使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的运用达到规范的要求。四、小结当今社会是信息发展的高速阶段,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信息化技术已走进校门,进

12、入课堂,只有明确信息化技术教学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信息化技术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起到很好作用。信息化技术教学不能作为体育教学的全部,它只是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一种形式,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此,体育教师要发挥信息化技术教学的优势,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充实到我们的体育课堂里去,正确、合理地使用它,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参考文献: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2程涛: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体育的影响J,焦作.2004年第18卷第4期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张光忠,范先锋.推进体育教育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第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