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word教案四.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808686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word教案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word教案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word教案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word教案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word教案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生物七上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word教案四.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对于这一节,我打算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四、教学实施。一、教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中第六章的第三节,主要内容是阐述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和产物,通过实验重点介绍植物光合作用主要产物淀粉和氧气,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碳,从而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阐述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绿化的重要意义。同时为更好的学习下一节呼吸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我的解读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人教版教材中是用3节内容来进行教学的,但是对于苏教版的教材来说,却将其合并成

2、了一节,这在无形当中就给了教师充分的发挥空间。我觉得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录象、科学家的故事(普利斯特利实验)等手段丰富教学过程。那么,这节可以用到的课外素材主要有以下5点:1.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医生经过5年的实验首次提出了水参与植物体有机物合成的观点。2.1637年,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论气中,已注意到空气和植物的关系,提出“人所食物为气所化,故复于气而”。3.1727年英国植物学家斯笛芬黑尔斯才提出植物生长时主要以空气为营养的观点。4.1782年。瑞士的牧师极恩森尼别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植物“净化”空气的活性,除与光照密切相关,还取决于所“固定的空气”。5.1

3、785年,在弄清空气的组成成分后,人们才明确认识到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在学习这节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储备,在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淀粉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通过本章前2节的学习,知道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从普利斯特莱的实验中发现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在绿色植物叶片中的叶绿体上。这样就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且通过对光合作用的学习,我希望可以为他们下一节呼吸作用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2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阐明光合

4、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二)、能力目标1分析、处理光合作用的有关资料,得出相关的知识或结论。2运用植物生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尝试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过程。(三)、情感目标1通过光合作用一组实验的操作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2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一定观察生活的能力,对许多实验活动有切身的体验和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不能完整的归纳出观察到的现象,往往忽视活动中蕴涵的生物知识,作为教师应该在活动过程中的适当时机提示他们如何进行思考,在活动中学到相关知识。于

5、是我锁定了重点和难点:重点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重点)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重点)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重难点确定以后,应当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些关卡呢? 我做了这些思考。三、重点突出与难点突破 对于重点内容,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不仅可以引导其思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做到在做中学。同时,还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生产实际,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操作和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前者可

6、以利用天竺葵、一串红或者蚕豆植株作为实验材料来展开,后者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药品,并说明其作用,让学生一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来设计实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给出进一步的提示,比如:装置的安放。 由于这一节的内容实验很多,所以我打算用2课时来完成它。四、教学实施第一课时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课时,我打算以食物网图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的生物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事物来源。学生会很自然的就想到我们的绿色植物,这时就以“绿色植物是如何养活自己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忆到前几节的知识,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活自己。于是我会展示一幅四叶草的图片,继续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吗?”的

7、问题引出这节课的主题通过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展示材料用具,解释为什么用2中类型的天竺葵)对于第一课时的实验其实是一个验证性的,各部分的操作已经是很成熟的了,天竺葵的前期处理,如,夹纸片、暗处理、进行照射,一般都是我为学生准备好了的,但是其中的原理,是需要学生独自去分析的。整体的课堂操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不过由于是第一次使用酒精灯和酒精,接触到火源,所以在学生操作之前要做好适当的安全教育。在这个实验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是个难点。虽然之前有过相关的知识铺垫,但是相隔时间很久,绝大多数学生都已遗忘,于是我们可以问化学老师要些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而后分别向其中滴加碘液,淀粉

8、溶液边蓝紫、蛋白质的显碘液原先棕黄色,很明显的学生就可以明白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这个学期这个实验,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又给学生增加一个金边天竺葵的材料,让其在实验中做对比,发现2者的不同,在经过脱色、染色系列处理后,发现,金边天竺葵的金边并没有变成蓝紫色,引起学生的思考。经过层层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叶片的绿色与叶绿体有莫大的关联,金边中没有叶绿体,产生不了有机物淀粉,所以不变色。在这个实验中,我采用过剪成各种字母、形状的纸片夹叶片,不过都么有什么效果,还是最简单的用对折的纸片配上回形针最可靠。第二课时 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除了第一课时中的绿叶在光

9、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外,这节内容为光合作用还设计2个实验,如果个个去做,个个分开做会显得没有意义,于是,关于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这个实验我打算用录象先简单带过,让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第二个产物有个初步的印象。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这个实验,我参看了苏教版和人教版的实验,发现了他们的设计是不同的,于是我打算为学生提供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2种药品,并提示他们这2种药品一个是释放二氧化碳的,一个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对照实验。在设计中,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在设计实验上有困难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以给予更多的提示,如装置的摆设等,帮助学生完成。而后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步骤去完成实验。整个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

10、,方案一一般要用到2天的时间方可看见,所以为此我也为他们准备了一段方案一的录象当堂观看,等到下节课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展示方案一的现象,当然教师也可以事先准备好,而后课上直接展示现象;方案二只要当天阳光足,还是可以看见现象的,不过气体的收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所以这个方案也要提前操作。整个操作建议所用的试管小点,而且是两面开口的,这样可以很快排出试管里液体,收集到气体,同时方便火星木条的复燃操作。所取到的气体是什么呢?这时教师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条燃烧了,和前面一个录象中看到的现象相同,这就在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这个实验中,同时也验证了“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一举两得。最后简单带过光合作用还需要水作为原料,展示一幅整体图,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公式,并鼓励学生以光合作用还需要水为题,在课外进行实验探究,作为课外延伸,给予加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