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内部结构.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10828829 上传时间:2021-06-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干内部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脑干内部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脑干内部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脑干内部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干内部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干内部结构.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按照功能,脑干内的神经核是如何分类的,脑神经核又分为哪几种?脑干内的神经核,按照纤维联系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中继核和网状核。后两类合称为非脑神经核。脑神经核:直接与第对脑神经相连。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换神经元。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脑神经核团分为以下7种: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一般内脏感觉核(1对):孤束核下部特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部(头段)一般躯体感觉核(3对):

2、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特殊躯体感觉核(2对):前庭神经核和蜗神经核。2.一般躯体运动核有哪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一般躯体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内侧。滑车神经核:位于中脑下丘高度,中脑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内侧,正对动眼神经核的下方。展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经丘的深面。该核还有一种核间神经元,投射至对侧动眼神经核内的内直肌亚核。舌下神经核:核呈柱状,位于延髓上部,舌下神经三角的深面。3.特殊内脏运动核有那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特殊内脏运动核(4对):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

3、副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位于脑桥中部网状结构的背外侧,三叉神经脑桥核的腹内侧,两者之间以三叉神经纤维分隔。面神经核:位于脑桥下部,被盖腹外侧的网状结构内,展神经核的腹外侧。疑核:位于延髓内,下橄榄核背外侧的网状结构中,自髓纹向下延伸至内侧丘系交叉高度。副神经核:包括两部分:延髓部较小,实为疑核的下端;脊髓部位于疑核的下方,延伸至上56节颈髓的前角背外侧。4.一般内脏运动核有哪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一般内脏运动核(4对):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动眼神经副核:又称Edinger-Westphal核简称(E-W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动眼神经核的背内侧。上泌涎核:位于脑桥

4、的最下端,该核的神经元散在于面神经核尾侧部周围的网状结构内,故核团轮廓不清。下泌涎核:位于延髓上部,核团轮廓不清,其内的神经元散在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上方的网状结构内。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迷走神经三角的深面,舌下神经核的背外侧,由橄榄中部向下延伸至内侧丘系交叉平面。5.内脏感觉核、一般躯体感觉核分别有那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各有什么功能?孤束核:位于延髓内界沟外侧,迷走神经背核的腹外侧,上端可达脑桥下端,下端至内侧丘系交叉平面。一般内脏感觉核(1对):孤束核下部(味觉核)孤束核上部(小)功能:接受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的味觉初级纤维,故又称味觉核(接受来自味蕾的特殊内脏感觉冲动。)特

5、殊内脏感觉核:孤束核上部(心-呼吸核)孤束核下部(大)功能:又称心-呼吸核,主要接受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的一般内脏感觉初级纤维。(接受胸、腹腔器官的一般内脏感觉冲动。)。一般躯体感觉核(3对):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是一细长的细胞柱,上起中脑上丘平面,下达脑桥中部三叉神经根水平,位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外侧边缘和菱形窝上部室底灰质的外侧缘。功能:核内含有许多假单极神经元以及少量的双级和多级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周围突随三叉神经分布咀嚼肌、表情肌、牙齿、牙周组织、下颌关节囊和硬膜等处,传递本体感觉和触、压觉;中枢突终止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等

6、。(接受咀嚼肌的本体感觉冲动。)三叉神经脑桥核:是三叉神经感觉核的膨大部,下接三叉神经脊束核。位于脑桥中部网状结构内,三叉神经运动核的外侧。功能:主要接受经三叉神经传入的头面部触、压觉初级纤维。还接受来自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纤维。(主要接受头、面部、牙、口、鼻腔的触、压觉冲动。)三叉神经脊束核:为一细长的核团,其上端达脑桥中下部,与三叉神经脑桥核相续;下端可延伸至第1、2颈段脊髓,与脊髓灰质后角相续。此核的外侧始终与三叉神经脊束相邻,并接受此束纤维的终止。在延髓下部二者位于延髓背外侧部浅层;在延髓上部,位于孤束核的腹外侧;在脑桥中下部,位于前庭神经核的腹外侧。功能:此核主要接受三叉神经内传递头面部

7、痛、温觉的初级感觉纤维;下部还接受来自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一般躯体感觉纤维。(接受头、面部的痛、温觉冲动)6.脑干内的主要中继核有那些,分别位于脑干何处,各有什么功能?脑干内主要的中继核: 薄束核与楔束核、红核、黑质。薄束核与楔束核:分别位于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面。功能:是向脑的高级部位传递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的中继核团。红核:位于中脑上丘高度的被盖中央部,黑质的背内侧,呈一卵圆柱状,从上丘下界向上伸入间脑尾部。由颅侧的小细胞部(又称新红核)和尾侧的大细胞部(又称旧红核)组成。功能:红核大细胞部接受对侧小脑中间核经小脑上脚传入的纤维,其传出纤维在上丘下部平面,被盖腹侧

8、部交叉至对侧形成被盖腹侧交叉,然后下行组成红核脊髓束(终于脊髓颈段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同时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小细胞部接受对侧小脑齿状核经小脑上脚传入的纤维,发出的纤维组成同侧被盖中央束,下行投射至下橄榄主核的背侧部,继而发纤维至小脑。黑质:位于中脑被盖和大脑脚底之间,呈半月形,占据中脑全长,并伸入间脑尾部。依据细胞构筑,黑质可分为腹侧的网状部和背侧的致密部。功能:网状部的细胞的形态、纤维联系和功能与端脑的苍白球内段相似;致密部细胞主要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其合成的多巴胺经黑质纹状体纤维释放至新纹状体,以调节纹状体的功能活动。帕金森病:因各种原因造成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致

9、新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下降到一定程度(约减少50%)时,致丘脑向大脑运动皮质发放的兴奋性冲动减少,所发生的疾病。患者表现为肌肉强直、运动受限和减少并出现震颤。7.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的构成及功能?内侧丘系:构成:由对侧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经内侧丘系交叉后形成,向上经脑干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功能: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干和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其中薄束核发出的纤维传递躯干下部和下肢感觉;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传递躯干上部和上肢感觉。脊丘系:构成:是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的延续,两者在脑干内逐渐靠近,又称脊髓丘脑束。功能:脊髓丘脑束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传递对侧躯干四肢的

10、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三叉丘系:构成:又称三叉丘脑束,由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和双侧三叉神经脑桥核(主要为对侧)发出的二级感觉纤维组成。功能:该束传导对侧头面部皮肤、牙 及口、鼻黏膜的痛温觉,也传递双侧同区域的触压觉。8.锥体束的组成,各束的走形和支配情况如何,损伤后各有什么表现?锥体束:主要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旁中央小叶前部的巨形锥体细胞(Betz细胞)和其他类型锥体细胞发出的轴突构成,亦有部分纤维起自额、顶叶的其他皮质区。该束经过端脑的内囊进入脑干的腹侧部,依次穿过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脑桥基底部和延髓的锥体。组成:由皮质核束(又称皮质延髓束)和皮质脊髓束两部分构成。皮质核束走形:在脑干下降

11、途中,分支终于脑干的一般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支配由肌节衍化的眼外肌和舌肌的随意运动(一般躯体运动核)以及由鳃弓衍化而成的表情肌、咀嚼肌、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的随意运动(特殊内脏运动核)。损伤表现:一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只会使对侧眼裂以下表情肌和对侧舌肌出现瘫痪,表现为病灶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不能鼓腮露齿、流涎;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对侧。而其他受双侧皮质核束支配的肌则不发生瘫痪。临床上常将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瘫痪称之为核上瘫;而将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瘫痪称为核下瘫。面神经核下瘫可导致同侧面肌全部瘫痪,表现为额纹消失、不能皱眉、不能闭眼、鼻唇沟消失、口角下垂、不能鼓腮、露齿等;舌下神经核下瘫可使同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皮质脊髓束走形:在延髓锥体下端,经过锥体交叉,形成本侧半脊椎的皮质脊髓前束和对侧半脊髓的皮质脊髓侧束,分别终止于双侧和同侧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支配:皮质脊髓侧束支配同侧的肢体肌;皮质脊髓前束支配躯干肌。损伤表现:当脊髓一侧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表现为随意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也成硬瘫,而躯干肌基本不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