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9 剪枝的学问》赛课导学案_26.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50493 上传时间:2021-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9 剪枝的学问》赛课导学案_2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9 剪枝的学问》赛课导学案_2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9 剪枝的学问》赛课导学案_2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9 剪枝的学问》赛课导学案_2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9 剪枝的学问》赛课导学案_2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9 剪枝的学问》赛课导学案_2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9 剪枝的学问》赛课导学案_26.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剪枝的学问教学目标1、有效预习,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扫清在字词理解方面的障碍。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与文本展开对话,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3、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获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的启示。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可感的语言文字,层层地剖析“剪枝的学问”。在明晰道理的同时,获得做学问的启示。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生字,

2、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认读只读不写的生字,并能理解由它们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自主提问,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读题,引导提问:同学们,看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生提问,师帮助整理并板书:谁剪枝?剪枝的学问是什么?什么是剪枝?为什么剪枝?怎样剪枝?剪去什么枝?)2师表扬学生会提问,并指出这几个问题正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目标。二、初读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2检查初读。仿佛 剪枝 盼望 远近闻名不禁 疯长 红润 充满信心师:谁想读一读你会读的生字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读生字词,同

3、座位互相帮助学习生字词。指名读,师相机点拨。(“疯”注意读准后鼻音;“禁”是前鼻音。)3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的每一节?老师要请几位同学读?(五位)其余同学重点听听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了。4师: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对哪些问题已经清楚了?(同座位讨论。)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四(5

4、)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6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学习生字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习字册。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的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要做有心人的道

5、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6课,一起读课题:剪枝的学问。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出示:冬季 咔嚓咔嚓 剪刀挥舞(这一行谁来读?你都读正确了,掌握得很好) 春天 红云片片 欢天喜地 奔跑 嬉戏 (下面一行谁来?你也很棒) 暑假里 光线红润 胖娃娃的脸蛋(第三行谁也能读正确?你不仅读正确,而且还带点感情了)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最后一行,谁来?这四个词在文中都表示什么呢?都是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你真会动脑筋)谁能用上几个词语,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讲一讲呢?去年冬季的一天,“我”走进桃园,看到( ),感到( );春天到了,“我”又到桃园,看

6、到了( ),感到( );暑假里,“我”再到桃园,看到了( ),感到( )。评价:1.你把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概括进去了,谁能说得更简洁一些?2.你概括得更简洁、更有条理了。2、作者分别在冬季、春天和暑假里前后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懂得了剪枝的学问。每次进入桃园,都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再来把表示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读一读。齐读。3、 那么,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呢?是什么让“我”的心情产生变化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王大伯的桃园。二、精读课文第一次进桃园(冬季)1. 过渡:第一次走进桃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又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找

7、找答案。谁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第一次走进桃园,“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满怀好奇)师:“满怀好奇”是什么意思呢?生: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心中充满了新奇并产生了兴趣。2、 “我”好奇的是什么呢?联系上文找找答案。(好奇王大伯家树上结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谁来给我们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朗读。王大伯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难怪“我”会满怀好奇,(板书:既大又甜)想去找找王大伯种桃子的秘诀。让我们跟随作者第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此时你看到了什么?出示:“咔嚓咔嚓被剪了下来。”一起读(咔嚓、咔嚓要指导读的快)同学们关注到了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呢?(“咔嚓咔嚓”、“

8、剪刀挥舞”“一根根”点红)谁来谈谈对这几个词的理解?(说明王大伯的动作非常娴熟非常快,是个种桃能手,而且剪得很多。)(1) 所以,我着急地问引读(出示: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评价:不像在着急;有点着急了,再读;读得真好(2)看到王大伯熟练地剪了很多枝条,小作者一脸疑惑,(板书:一脸疑惑)疑惑是什么意思?(心里不明白,不知道)他疑惑的是什么呢?(板书:挥舞剪枝)(引导学生回答: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是啊,作者想只有桃枝多,才可能结出的果子多,但是为什么明明王大伯 剪掉枝条呢?我们的心中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2) 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种

9、桃能手王大伯是怎么说的?6、点击课件,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名读。你能读懂王大伯的话吗? “疯长”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指导回答疯狂地长、不停地长、拼命地长,长得满树都是树枝。)原来这些枝条虽然粗壮,但只吸收营养,所以要“减少”。(板书:“减少”)7、王大伯捡的那么快又那么多,他剪得枝条对吗?怎么知道那些枝条就是疯长的而不是张果子的呢?(更加说明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瞧,他抚摸着那些枝条时,说话时也是充满信心的。文中有一出细节描写也能体现出王大伯充满信心(笑了笑说)是啊,面对“我”的发问,王大伯笑了笑,充满了自信。谁来扮演经验丰富的王大伯,读一读他的话。评价: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

10、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评价:信心不够,谁再来充满信心地读一读。8、你注意了王大伯说话的语气,大家还能管住他的动作,表演出他的动作。谁再来表演一下?(抚摸点红)抚摸是什么意思?(用手轻轻摩擦)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大家从“抚摸”这个词能体会出什么?(把这些枝条当作宝贝;是对留下的枝条的珍爱)师:是呀,王大伯就是靠留下的枝条结桃子的呀!9、同学们,你们听了王大伯的这番话,你信吗?(王大伯是种桃能手,经验丰富,他的话不会错的;剪掉了粗壮的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10、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心中也是有点相信,但是更多的是怀疑。用书中的一个词语说,就是:将信将疑 (板书)谁来读一读小作者心底的疑问。点击

11、课件,出示句子(注意指导读出将信将疑的语气,我听出三分怀疑了,谁再读)齐读。是啊,王大伯剪掉这么多的枝条,到来年底能不能结出既多又甜的桃子,取得丰收呢?(板书:来年丰收)我们不禁在心里为王大伯捏把汗啊。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3自然段,跟随作者第一次走进桃园。齐读第二次进桃园(春天)1、王大伯在冬天给桃树剪枝,春天呢?(开花了)春天到了,王大伯的桃园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桃园。(1)过渡: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第二次走进桃园,“我”看到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学生读。说说看,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说话)相机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跟随你的描绘,我们仿

12、佛也看到满眼的桃花了。你觉得春天的桃园怎么样?(很美、很热闹)(2)让我们来看看桃花盛开的样子吧!出示桃花盛开的图片。春天的桃园可真美、真热闹啊,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愉快、兴奋)让我们带着这愉快的心情把这美好的画面描绘出来吧。齐读(3)桃花那么多那么长势喜人,更加说明了什么?(是呀,说明王大伯的剪枝很有道理,花都吸收到了营养开的那么好)2看到这么美的景象,此刻“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文中有句话点明了,谁来读读?指名读,评价:听出了几分盼望,再热切些,重读“早日”)要结出桃子,就要先开花,一朵花在春天开放,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个桃子结出来。描写桃花开得多,正是预示着王大伯的桃园里到了秋天收成会很好,

13、为下文打下伏笔。第三次进桃园(夏季)1 过渡:第三次走进桃花,已经是暑假了。这个时候桃园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找相关的语句,然后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王大伯种的桃子到底大不大,甜不甜呀?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描写桃子的句子。学生读。从哪些词读出王大伯种的桃子既大又甜呢?(指名说,从两个方面说,多:一棵棵、挂满了桃子。大、好:光鲜红润、把桃子比作胖娃娃,可见桃子多么的饱满、水灵、鲜嫩、可爱。引导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2 课件出示桃子成熟图片。瞧,这就是王大伯家桃园的桃子,长得怎么样?(很大很甜)那就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王大伯种的桃子既大又甜吧。齐读。评价:大家读得老师也想去吃

14、一口王大伯种的桃子了。3 师:看到了这些桃子,“我”的心情怎样?(板书:又惊又喜)从这句话中的哪个字也能体会到“我”的惊喜?大家可以找找这段话中的一个语气词。“啊”从这个语气词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开心、激动。你来给我们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激动、兴奋吧。读得真好。4 训练:按照桃子的写法,仿写苹果。3 那么,作者“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惊”:王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让我们带着又惊又喜的心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吗?齐读。王大伯的话真有道理啊。(板书:真有道理)4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

15、?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作者通过抓住文中的“我”“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等心理变化,来按序进行描写。(板书:心理变化叙故事)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让我们再来读读王大伯的那番话,品味品味剪枝的学问吧。课件出示自由读,引导回答:学到这里,王大伯话中的道理你明白了吗?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引导回答:为了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就一定要舍弃没有用的枝条,甚至是果实;虽然枝条减少了,但是果实增加了;所以说有时候“减少”并不是坏事,而是为了“增加”;只有去掉无用的、有害的,才能得到更多的、更大的)相机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7原来,剪枝的学问就在这里:剪枝是为了来年收获更多更大的桃子,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相机板书:生活处处有学问三、总结全文师生:我们跟随小作者三次游历了桃园,经历了由好奇、疑惑、将信将疑到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明白了“减少”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的道理。(相机完整板书)我们要向课文中的小朋友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最后,让我们齐读这句话,牢记这句话吧。点击课件: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四、作业: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2.积累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