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谈小儿牛黄清心散.ppt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085135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谈小儿牛黄清心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谈小儿牛黄清心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谈小儿牛黄清心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谈小儿牛黄清心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谈小儿牛黄清心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谈小儿牛黄清心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传统中医的角度谈小儿牛黄清心散.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相关问题,一、从传统中医角度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二、小儿内热症状中医病因分析 三、返璞归真谈小儿牛黄清心散,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万全(14951580),又名全仁,字事,号密斋。湖北罗田人。祖籍豫窜(今江西南昌市)。祖父杏城,以幼科闻名乡里。父菊轩,因兵荒定居罗田大河岸,以幼科名,“远近闻而颂之”。万氏以儿科及妇科见称。儿科宗钱乙,重小儿护养和疾病预防,辨证强调四诊兼顾,治方重视脾胃。家传方中的牛黄清心丸、玉枢丹、安虫丸等,有良效,有些至今为临床习用。,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

2、,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

3、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二、小儿内热症状中医病因分析 (一)内热症状病因分析 (二)小儿亚健康与内热关系 (三)小儿内热治疗两个关键点,便秘,口疮,唇面赤红,高热,惊厥,盗汗,痰喘咳嗽,内热症,(二)(西医视角)小儿亚健康的辨证,肝火炽盛,急躁易怒,高热、惊厥,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夜啼,口疮,脾胃不和,厌食、口臭、腹胀、便秘,湿热蕴脾,磨牙、口涎、皮肤粗糙或湿疹,肾阴虚内热,手足心热,盗

4、汗,尿黄,小 儿 亚 健 康,(三)小儿内热治疗两个关键点 1.化痰通便 2.抗惊护脑,1.化痰通便 患儿的上呼吸道与消化的疾病居多,而且内热孩子多有便秘,清内热的同时化痰通便 通便泄热法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优势明显 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是通便泄热治疗发热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依据: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1)便秘所致肠源性内毒素与肺支气管感染密切关联;(2)肺粘膜和肠道粘膜同属于公共粘膜免疫系统,两者免疫反应密切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2.抗惊护脑 预防高热惊厥:保护大脑预防癫痫、智障等后遗症。 内热的孩子容易反复感冒,并引发高热、小儿热性惊厥。 儿童大脑发育并未完全,防治高热对脑

5、损伤。,小常识:中医应如何预防内热,中医谚语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饱三分寒” 元曾世荣在活幼心书 “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 但愿人皆依此法,自然诸疾不相干。” “殊不知忍一分饥,胜服调脾之剂; 耐一分寒,不需发表之功。”,三、返璞归真谈小儿牛黄清心散,1、小儿牛黄清心散的历史沿革介绍,2、小儿牛黄清心散的组成与结构分析,处方:天麻、胆南星、黄连、赤芍、大黄、全蝎、水牛角、僵蚕、牛黄、琥珀、雄黄、冰片、朱砂、金礞石。 具有清热化痰、镇静止惊。用于小儿内热,急惊痰喘,四肢抽搐,神志昏迷等。,针对主病或主证发挥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为

6、君药。 君药:天麻、胆南星-熄风止痉、化痰,主治高热惊风之症。预防高热惊厥。 湿痰横行经络,壅滞不通,外邪诱发,而发高热惊厥。 南星善于开络中之痰,天麻善于化痰息风配伍应用,相辅相成。 另外,二药配伍使用,对顽固性头痛效果比较明显,可以配伍川芎、白芷、丹参、白芍等药物,无论汤药和药丸都可以。,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或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称为臣药。 臣药:黄连、赤芍、大黄-清热泻火、解毒,对热结便秘、火邪上炎,荡涤肠胃之火有奇效。 清热泻火、解毒-防止火热上炎诱发高热惊厥; 清热泻火、解毒-治疗热结便秘、火邪上炎之口疮、脾胃湿热之口臭,并具有荡涤心经与肠胃之火,预防便秘、

7、口疮、口臭等作用。,黄连、大黄-金匮要略三黄泻心汤-泻火解毒,燥湿泄热-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结;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一是为佐助药,用于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称为佐药。,佐药:全蝎、水牛角、僵蚕、牛黄、琥珀、雄黄、朱砂、金礞石 全蝎、琥珀、僵蚕-熄风镇痉安神;水牛角、牛黄-清热熄风止痉;礞石-化痰止痉;朱砂、雄黄解毒镇痉;共同辅助君药加强熄风止痉作用;,水

8、牛角、牛黄-清热解毒,辅助改善内热体质与治疗内热病症。 另外,金礞石平肝,镇惊为治癫痫之良药。礞石-顽痰癖积,为治疗顽痰之要药。礞石滚痰丸-痰火扰心所致的癫狂惊悸,或喘咳痰稠、大便秘结。,使药:冰片-开窍醒神、引药上行。,小儿清黄清心散在儿科临床的运用适应症,1、小儿内热体质调理,以素时面红、大便干、口干喜饮、夜啼、盗汗、经常扁桃体红肿疼痛、经常长口疮等为主要选药着眼点; 2、高热导致的急惊风,四肢抽搐,神志昏迷; 3、肺热所致咳嗽、痰喘,以痰黄稠、咳嗽、喘息憋气为主要选药着眼点; 4、久治不愈的口腔溃疡,可配合冰硼散香油调外敷; 5、便秘、小便黄赤、皮肤容易其起痈肿者; 6、夜间磨牙、平时易

9、哭闹,版友内热征象者。,小儿清黄清心散在儿科临床的运用注意事项与禁忌症,1、风寒感冒,痘疹期间引起的内热发烧忌服 注意:如何区分风寒与风热 风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秋冬发生比较多;其特征症状为:孩子反映后脑袋疼,连带脖子转动不灵活;怕寒怕风,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带点黄,如果鼻塞不流涕,喝点热开水,开始流清涕,这也属于风寒感冒,舌无苔或薄白苔。,风热感冒,喉咙痛浓涕,通常黄色舌苔带点黄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体通常比较红,伴有便秘、身热、口渴、心烦等表现。,2、女孩体质大部分上热下寒,用量应适当减小,防止损伤阳气,降低机体免疫力,导致其他疾病的出现。 3、服用本药物后,拉肚子比较严重的患儿,可以配合(桂枝、乌梅炭、黄芪、炙甘草、五味子熬水,煮粥服用),结束语,1、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标本兼顾、综合治疗; 2、中西医综合治疗是当今的形式,疗效与结合点具有很大的关系; 3、小儿体质的调理需要坚持,中医药恰巧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较小,所以本药物长期使用不会造成儿童身体的损害; 4、医学模式的发展,需要病人、需要医生、更需要药物,三者合理的搭配才能达到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平衡。,谢谢你的阅读,知识就是财富 丰富你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