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 压强和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教案_3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866603 上传时间:2021-06-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 压强和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教案_3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 压强和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教案_3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 压强和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教案_3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章. 压强和浮力五、物体的浮与沉》教案_31.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0.5物体的浮与沉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浮沉现象,并能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潜水艇和热气球的工作原理;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通过“纸船载重”、“潜水艇浮沉”、“西红柿悬浮”等现象的体验与探究,会对浮沉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思考、判断、推理、质疑、辨析等思辨性活动,自主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学以致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体验和科学探究,领略自然科学的神奇和奥秘,激发并保护学生珍贵的好奇心和探求欲,让他们体验到物理学习的乐趣。通过学习,能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浮沉现象,体会到物理无处不在,增强物理学习的动力和学好物理的信心。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

2、件及有关应用教学难点各种浮沉状态的辨析以及浮沉过程中受力变化的分析。教法学法范式探索名称:“基于经验,思辨悟理”的“思辨型”物理教学简述:从学生已有经验或课堂实践经验出发,通过手脑并用的进阶式学习,使学生在分析、判断、质疑、推理、辨析、综合等思辨型学习活动中不断修正、完善并成长经验,逐步构建起科学系统的物理知识结构,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法学法。流程:1.事实呈现2.经验生长3.思辨悟理4.知行合一教具媒体纸船、围棋子、水槽、西红柿、食盐、潜水艇模型、浮沉子、酒精灯、塑料垃圾袋、多媒体设备等。学生器材学生实验(25组):水槽一个、烧杯二个、水、食盐若干、筷子一根、白纸

3、一张、玻璃围棋子30个、西红柿一个。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1.游戏引入(事实呈现)8min1.小游戏(学生活动1):做一做,比一比,谁折的纸船载重更多?展示图片:(1)辽宁号航空母舰(2)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001-A 问题:军舰大小以什么参数为指标?(满载排水量)活动:用所给白纸折纸船,把围棋子当作重物,比一比,看谁折的纸船载重更多。分析:纸船受力及状态,载重后的变化,为何下沉。过渡:纸船下沉了,无法再上浮;有一种船不但能让自己下沉,也能让自己上浮,它就是放弃教材探究活动“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改用“纸船载重”游戏,从船浮沉和排水量引出课题。是从“船-潜艇-西红柿浮沉-归

4、纳浮沉条件”的整体思路考虑;也是基于学生经验,从熟悉的船漂浮现象入手,直奔浮沉主题。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2.探索进阶(经验生长)15min1.潜水艇是怎样让自己下潜,又是怎样上浮的? (播放图片和短视频)(1)潜艇是怎样让自己下潜的,说出你的办法。(2)潜艇是怎样让自己上浮的,说出你的办法。(3)潜艇模型演示(请学生参与演示,分析)2.你能让西红柿象潜艇一样浮沉吗? (学生活动2)(1)你觉得西红柿在水中是浮还是沉?试一试。(2)怎样让西红柿从水中浮起来。做一做。(3)怎样让西红柿重新沉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让它静止在水中央既不上浮又不下沉吗?这种状态叫什么,它和漂浮的区别是什么?潜艇

5、浮沉可让学生自主猜测,有纸船载物后下沉的初步经验在先,学生不难猜出改变重力实现浮沉。用西红柿代替鸡蛋,用透明塑料杯,用盐少,操作方便,效果明显。一是学生体验改变浮力实现浮沉;二是让体验有趣的悬浮;三是潜艇和西红柿分别改变重力和浮力,具有代表性。3.归纳建构(思辨悟理)15min1.学生自主总结物体的浮沉情况和受力分析。(1)物体在液体中有哪些浮沉情况?(2)分析相应的物体受力情况。一是让学生自主分析,互相补充,讨论纠正;二是在归纳总结中注意区分平衡态和非平衡态(动态过程)在黑板上画图。F浮GGF浮GF浮F支2.关于浮沉条件和受力分析的辨析。(1)两个物体在水中,重的物体下沉,轻的上浮。(2)两

6、个物体在水中,浮力大的上浮,小的下沉。如何设计实验事实进行验证(证实或证伪),提供一个大石球、一个乒乓球、一个大木块、一个小铁钉。学生在“纸船载物”、“潜艇浮沉”、“西红柿悬浮”三个逐步进阶的活动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经验,在此通过思辨性教学得到了生长和升华。本环节是最重要部分,旨在通过归纳、讨论、辨析等思辨性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悟理”,自主建构,悟出浮沉条件及相应受力分析,并在思考辨析中深化理解。4.学以致用(知行合一)7min1.热气球和孔明灯。(1)播放热气球的视频、孔明灯的图片。(2)演示实验用塑料袋模拟热气球升空。(3)解释热气球上浮的原因。2.浮沉子。(1)演示“浮沉子”。(2)布置学生回家制作,提供小玻璃瓶。(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离开教室。)从水中浮沉到空气中浮沉;从物理规律回到生产生活,解释现象,学以致用。“浮沉子”既能激发兴趣,又能锻炼实践能力,但原理更复杂,故作课堂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同步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