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886567 上传时间:2021-06-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房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房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房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房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房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产房消毒与隔离制度1. 产房工作人员上岗时应按规定着装,佩戴胸卡;诊疗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相 应的诊疗规范,尤其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手卫生规范。2. 皮肤化脓性感染以及呼吸道感染等的工作人员应暂停产房工作,待治愈后方可 重新上岗;传染病孕产妇,应安置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分娩。3. 环境保洁措施3.1 定期检查净化装置、回风口过滤网,每周回风口滤网清洗 1 次,保持空气清 新无异味。3.2 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3.3 保证待产床与产床织物一用一更换;每次待产或接生后应及时清洁待产单元 与产床单元,并用 500mgl 的有效氯消毒液擦试环境表面及物体

2、表面。 3.4 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 应每天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3.5 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3.6 每周至少产房卫生大扫除 1 次。3. 7 清洁工具应标志醒目,严格分区使用,用后应清洗、消毒与冲洗后,悬挂凉 干备用。4. 医疗器材应用原则4.1 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材应灭菌。4.2 接触完整粘膜的医疗器材应达到高水平消毒,接触完整皮肤的医疗器材应达 到中或低水平消毒,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4. 3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应先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5. 正确使用消毒剂、消毒药(器)械

3、、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使用后规范收集, 无害化处理。6. 无菌物品、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 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以及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 灭菌批次号等标识,按灭菌日期顺序置于无菌物品存放柜内,并保持存放柜清洁 干燥。7. 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8. 无菌敷料罐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打开的无菌包使用时间最 长不得超过 4 小时。9.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 2 小时后不得使用, 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24 小时不得使用。10. 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

4、酒精的容器等应密闭保存,每周 更换 2 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 间不超过 7 天。11.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每日清洁与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 存,湿化液应为无菌水。12. 特殊感染(朊毒体、气性坏疽、肺炭疽、破伤风等)患者用后的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材应先消毒,再清洗与消毒灭菌处置。废弃的敷料等应及时放入双层黄 色医疗垃圾袋内,标注传染病种类后送医废暂存点规范处置。13.医疗废物管理:分类规范处置医疗废物,交接与登记资料至少保存 3 年。 14.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使用 中的消毒剂进行生物监测,使用中的灭菌剂每月进行生物检测,对存在问题的改 进应体现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