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休闲农业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109132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休闲农业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旅游休闲农业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旅游休闲农业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旅游休闲农业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旅游休闲农业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讲主要内容n休闲活动的分类n休闲旅游和旅游休闲第一节 休闲活动的分类一、按休闲活动的功能分类一、按休闲活动的功能分类 按休闲活动的功能分类是一种适合广泛人群的大众化的分类,对休闲活动的开展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按休闲活动的功能可分为身心恢复型身心恢复型和身心发展型身心发展型两大类,每大类中又可分为若干休闲活动2010.10.141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1、身心恢复型n可分为休息、文化娱乐、休闲餐饮与购物、养宠物等n身心恢复型休闲活动可分为以下几类:休息。以静态为主,活动量相对较小,主要是放松、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调节心情,如看电视、听收音机、阅读报纸杂志、聊天、闭目养神、散步、逛马路、逛商场

2、上茶馆、上咖啡馆、上餐馆等文化娱乐 文化娱乐活动除放松、消除疲劳外,更突出转换心情,获得文化精神上的享受。文化娱乐活动有游戏、棋牌、看电影、看录像、上网、电子娱乐、听音乐、参加舞会、夜总会、观赏戏剧、上游乐场等。当前文化娱乐活动内容更丰富,质量上也不断提高2.身心发展型 身心发展型可分为体育运动类、智能类、艺术类、旅游度假类、园艺类、社会交往与活动等类型。身心发展型休闲活动类型甚多,重点叙述社会交往、志愿者等几个主要方面2010.10.142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二、按价值学与伦理学分类n积极休闲 一切有利于身心恢复和身心发展的休闲活动均为积极休闲n消极休闲 一切不利于身心恢复和身心发展的

3、所谓“休闲”活动均为消极休闲三、按休闲活动场地分类n室内休闲 多为家庭中的一些休息和看电视等娱乐活动,大都属于静态休闲活动n室外休闲 户外活动如旅游、户外体育等。户外活动使人置身于阳光、空气、水、田野、森林之中,使这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大都属于动态休闲活动。户外活动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是需要大国提倡的休闲活动2010.10.143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四、按休闲活动的状态分类n静态休闲n动态休闲 五、按人品学特征的休闲分类n按人口学特征,休闲活动可分为:1.儿童类:儿童游戏、动漫等2.青少年类:青少年夏令营、科普活动、青少年动漫3.成人类:各种激烈的竞技运动和极限运动等4.老年人类:

4、各种动静结合适宜的活动、老年大学等5.女性休闲活动:女子健身、美容、购物等 除上述各类休闲活动的分类外,还有按职业、居住地(城市与农村)及生活方式 等的分类2010.10.144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1.信息的传递与加工2.情绪互动3.心理保健作用4.人际协调与自我调节六、社会交往:身心发展七、志愿者:履行社会职责n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n国际上对志愿精神的定义是:志愿、来为报酬、利他;做志愿者的条件是:余暇、余力、余能的人或精神富有者n对社会而言具有如下意义:1.传递爱心,传播文明2.建立和谐社会3.促进

5、社会进步n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可具有如下意义:1.奉献社会2.丰富生活体验3.提供学习的机会n对服务对象而言可具有如下意义:1.接受个人化服务2.有助于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2010.10.145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第二节 休闲旅游和旅游休闲 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前往一个目的地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异地性和暂时性异地性和暂时性是旅游的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体察异乡风情,了解各样的文化,寻求审美、愉悦、满足好奇心等体难是旅游的根本目的。旅游不仅使人得到放松,恢复体力,舒展精神,更是使人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获得新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旅游n旅游是属于自我发展型的高层次的休闲活动

6、n从广义讲,旅游归属于休闲活动;狭义的休闲旅游特指前往度假地的度假旅游n根据我国旅游业当前的发展状况,本节主要介绍城市旅游、乡村旅游、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等休闲活动2010.10.146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一、城市旅游1.观光旅游2.文化旅游3.民俗节庆旅游4.工业旅游5.美食旅游6.购物旅游二、乡村旅游1.观光种植业2.观光林业3.观光牧业4.观光渔业5.观光副业6.观光生态农业三、度假旅游度假旅游也称休闲度假旅游,这是在传统的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度假旅游的含义是:旅游是在一地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更强调休息、放松、娱乐、健身等,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旅游方式我国的度假

7、区(村)有三种类型:1.帝王别墅型的“度假村”,疗养型“度假村”,当代康乐型“度假村”2010.10.147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1.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旅游目的地主要是“自然区域”,特别是“相对没有被污染或破坏的自然区域”,同时也包括某些地域文化独特的区域2.生态旅游的目的是“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3.生态旅游的根本宗旨是:负责任地保护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保护环境,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同进创造经济发展机会,使当地居民受益,实施可持续旅游4.生态旅游的理论指导是: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2010.10.

8、148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生态旅游保持环境的标准:1把商业性高收入的旅游业与地方生态保护计划结合起来,如帮助当地农民植树造林,防止乱砍滥伐森林以及支持和赞助由当地居民自行组织起来的生态保护团体2为建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这些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运作提供资助或其他实质性的赞助3通过购买当地土特产品及服务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4积极促进旅游者与当人民进行直接的、有意义的接触和交流,并为之提供便利5支技赞助生态研究计划6保护并支持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设施,维护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7协助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2010.10.149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与生态农

9、业与生态农业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农业生态系农业生态系统统农业生态工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的概程与技术的概念念生态农业及生态农业及应用原理应用原理城郊生态农城郊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业与旅游开发生生生生水水水水土土土土环环 境境境境质质质质 量量量量生生生生 命命命命健健健健 康康康康能流能流能流能流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信息流物流物流物流物流人人人人类类类类动动动动活活活活气气气气经经 济济发发展展中中国国家家(非非洲洲、亚亚洲洲)环环 境境资资 源源人口人口发发达达国国家家(美美国国、欧欧盟盟)粮粮 食食开发中开发中保护保护质质量量绿色、有机绿色、有机温饱温饱极极 限限顾顾 及及 少少发发 达达不发达不发达

10、11环境环境(生态)(生态)粮食粮食社会社会经济经济人口人口资源资源人人体体健健康康2010.10.1412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是生物群落与生存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生物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体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 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2010.10.1413主讲:王艳玲主讲:

11、王艳玲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指农业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配置和物质、能量在各要素间的转移、循环途径农业生态系统包括三个方面,即系统的组成成分、组分在系统空间和时间上的配置、组分间的联系特点和联系方式 2010.10.1414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1.农业生物种群结构:即农业生

12、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各种农业生物的物种结构2.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这种空间结构包括了生物配置与环境组分的相素安排与搭配,因而形成了所谓的平面结构和垂直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是指在生态区域和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各种生物种群的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的积累与当地自然资源的协调、吻合状况,它是自然界中生物进化同环境因素协调一致的结果4.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物之间借助物质、能量流动通过营养关系而联结起来的结构。亦即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多种农业生物营养关系所联结成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主要指的是食物链结构和食物网结构2010.10.1415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农业生态系统中

13、的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太阳能辅助能能量流动渠道1.捕食食物链2.寄生食物链3.腐生食物链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气气圈圈水水圈圈岩石岩石圈圈生物生物圈圈土壤圈土壤圈PedospherePedosphereAtmosphereAtmosphereHydrHydro-o-sphsphereereBiosphereBiosphereLithosphereLithosphere水循环气相循环沉积循环2010.10.1416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全球水分循环示意图全球水分循环示意图(据据Botkin D B,1998)2010.10.1417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

14、碳循环2010.10.1418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的概念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的概念 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 是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分析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马世骏,1984)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和系统内多种组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及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与转化、从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2010.1

15、0.1419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的调控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的调控农业生态工程与技术调控通常是指通过对现有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某个生产、加工环节或几个节进行扩大、缩小、置换、添加或功能变换以及对其所处的生态经济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变,不断地提高农业生态工程整体的生态经济效益1.1.自然调控自然调控 农业生态系统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有趋于稳定的性能。农业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能维持稳定,恢复到原态的能力为稳态调控。一般地这种稳态调控受到多种机制的作用,从基因、酶、细胞、组织到个体、种群、群落都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2.人工调控人工调控在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与技术调控中必须以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

16、机制为基础,人工调控必须与系统内部的自然调控相互结合人工调控途径按其对象分为环境调控、农业生物调控、环境调控、农业生物调控、结构调控、输入与结构调控、输入与输出调控、输出调控、复合调控等复合调控等 2010.10.1420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一、人类农业活动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持续时间约 为7000年)特点:刀耕火种、熟荒、撂荒,基本只有种 和收两个环节问题:只取不给,土地营养平衡完全靠自然 植被的自我恢复生态农业及应用原理生态农业及应用原理第二阶段: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近3000年来)特点: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动力,输入低;以人粪尿、动物 粪便、绿肥等有机肥为土地提供

17、营养;采用间作、轮作、套作等方式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注意到了 保持地力常新;注意天时地利来进行农业生产,注重顺应 自然规律问题:由于以人畜力为主,劳动生产低效;对自然的依附状 态不能得到改善;难以在较大规模上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 源,比如林、牧、农、渔的综合生产第三阶段:集约化生产的石油农业(至今约150多年)。开始时间是19世纪40年代,鼎盛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特点:以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来进行农业生;直接和间接依赖石化能源;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比如在美国,1的人种粮养活着全国其余的人)问题:高输入、高能耗,加剧世界能源危机;机械化耕作

18、与不合理的种植导致严重的土壤流失;化肥和农药用量上 升,但大部分进入了环境,引起严重环境污染;单一种植使生态失衡,引发大规模病虫害;人工创造的高产品种广泛取代了各地农畜品种的多样性,使后者的基因快速灭绝2010.10.1421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1.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2.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3.以科技和劳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4.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5.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6.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7.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种

19、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8.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工、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2010.10.1422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二、生态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生物动力学农业自然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生态农业 Ecological agriculture1971年,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奥伯特(William Albrehct)提出。明确定义是英国农学家瓦庭顿(M.K.Warthington)

20、在1981年提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的,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在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审美方面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及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系统2010.10.1423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三、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三、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

21、的统一 四、生态农业的特点1综合性综合性2多样性多样性3高效性高效性4持续性持续性五、生态农业系统的8个基本原则战略性地域性多样性整体性协调性层次性高效性持续性2010.10.1424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生态农业的应用原理生态农业的应用原理一.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通常是指生物种群所占据的基本生活单位。对于生物个体与其种群来说,生态位是指其生存所必须的或可被其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或关系的集合二.限制因子原理三.食物链原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的食物链,从生态学原理看,它是一条能量转化链、物质传递链,也是一条价值增值链n四、整体效应原理n五、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n六、效益协调统一原理n七、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n八、生物种群相生相克原理2010.10.1425主讲:王艳玲主讲:王艳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