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16736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厦门大学赛扶团队海蛎壳项目分析项目名称:蛎海蛎民项目性质:公益实践,商业实践项目建设单位:厦门大学赛扶团队,台湾“泰裕”牡蛎壳加工厂,大梧村项目位置: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大梧村项目背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四都镇的大梧村,长期以牡蛎加工作为该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但也此面临伴随而来的严峻的环境问题:牡蛎加工每年均会带来2000吨废弃海蛎壳。当地政府每年均需要花费四万元以上以人工倾倒进大海的方式处理海蛎壳,但只能处理极小的部分。十几年来加工后废弃的数以万吨计的海蛎壳被倾倒在马路两侧,或是直接堆积在空地上,贫瘠了土地,土地资源被浪费,附近的海域面临着可怕的污染。还使得村民们饱受恶臭和苍蝇骚扰之苦

2、,面临细菌传染病的威胁,同时限制了大梧村的海蛎加工业,进而导致村子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出走,造成了村子里极为突出的“空巢”现象,这些日积月累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个原本美丽的海滨村庄的发展。厦门大学赛扶团队在下乡支教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些问题,决心运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当地的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运用积极的商业力量去完成一件利海利民的公益事业。项目概述:海砺壳项目小组在解决海砺壳粉销路方面,积极联系所有可能的海砺壳粉需求方,而最终在不断地联系过程中,大梧村村支书与厦门大学赛扶团队于2011年初联系到了有意在大陆投资建立海砺壳粉加工厂的台湾厂商。并且通过接洽和沟通,该台商决定在大梧村投资建厂。目前该厂已建立完

3、成,投入生产。该海砺壳粉加工厂采用的是台湾台湾先进的海蛎壳处理技术,并且生产过程中运用的是无烟煤,废气不会排到空中。新建的处理工厂年海蛎壳处理量可达11000吨,并逐年增加,将解决附近7个村子的海蛎壳堆积和长期污染问题。 将海砺壳变废为宝,使得堆积问题得到解决,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又推动了该村海砺加工业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在项目实行的过程中,厦门大学赛扶团队还与大梧村村民相互动,进行相关环保知识的普及。纵观整个“蛎海蛎民”项目,我觉得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 经济效益:运用恰当的市场理念,通过与台湾牡蛎壳加工厂的合作,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大规模的生产,将牡蛎壳变废为

4、宝;同时促进了当地海蛎肉生产的重新崛起;而且逐渐形成了无污产业链,增加了牡蛎壳的附加值,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益;为当地引进台资,并与陕西中粮出口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当地海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促使当地海蛎产业由先前的散户加工逐渐收拢,产业渐渐实现了整合,包括海蛎肉和海蛎壳加工在内的一体化产业链也增强了当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逐渐打响了知名度。二 环境效益:通过海蛎壳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垃圾的堆放,有效治理了当地长期以来的土地污染和水污染;同时因垃圾清理而空闲出来的土地实现了再次利用,可以用来发展当地的海蛎经济实现了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为当地的环保工作开辟了新思路;

5、避免了当地因海蛎肉体大量腐烂带来的大量细菌的传播,从而避免了流行传染病的暴发;避免了土地资源浪费,阻止了倾倒在沿海滩涂的牡蛎壳不断蚕食海岸,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三 社会效益: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推广,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海蛎壳回收的广泛关注,为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该地区的成功经验可向沿海各地推广,有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减少了政府治理污染的支出,可以用于对当地产业的扶植,同时改善当地民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使部分外地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力回流,解决当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空巢”问题得以良好改善,有利于改善民生;经济收入的提高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社会地位,使他们的自我价值

6、得以很好的实现,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重,幸福感得以提升,有利于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大学生参加到社会基层实践中,体现了社会公益性。据厦大赛扶团队于全国赛上的项目陈述,结合以上分析。我认为此项目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方面:一 对于项目的选择,我们应加大对一些社会群体的人文关怀,而绝不仅仅限于商业开发。一代代的学界、商界领袖携手合作,运用积极的商业力量,共创更美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这是一代代sifer们美好的愿景;而赛扶的口号则是:智慧点亮事业,心灵关怀世界。大学阶段是我们提高自己人文素养的很好的机会,赛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把我们的人文素养变成实践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而且作为大学生我们

7、有责任去关心社会,去承担属于我们的责任。我们需要商业能力,但绝不仅仅只是商业能力,这样的“一些人”也并不固定在某些社会弱势群体上。把大学生群体对社会的人文关怀通过我们的社会实践去释放出来,并且从中培养每个人的实践能力,领导力,商务伦理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这样一些一举两得的项目值得我们用不仅仅是培养能力的激情去奔走,去实施。在厦门大学“蛎海蛎民”项目中,他们不只一次的表达了对大梧村民健康的关切,对他们生存现状的担忧,对他们生存尊严的重视以及对村里“空巢”现象的探究和反思。并且他们为此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而努力的结果也着实令人欣慰。二 项目的选择和执行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周围现有的资源。厦大的这个项目

8、充分利用了福建紧邻台湾便于承接台资的优势和厦门大学本身就有的环境科学,技术,人才等的资源。有效利用了网络的宣传手段和市场平台,有效整合当地的海蛎产业基础,结合厦大便利的科学指导,充分整合,加强现有的地理,运输,市场,科技,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建立起高效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湖北经济学院作为以财经类科学为主的大学,我们的赛扶团队在项目的选择和执行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在公益性结合人文关怀的前提下,利用我们学校特有的财经,法律等的知识资源优势。三 一个项目必须进行长远的规划。我们为一个项目付出那么多心力才始有成效,而我们的大学生活只有短短的四年,并且这当中人事更迭,我们必须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进行长期的规

9、划,以使我们的努力成果能够更长时间的为社会造福。厦大项目的远程规划做的很好,他们给予了普通村民接受科普知识教育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产业的科学长期发展;他们为当地留下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创新;他们为当地留下了工厂,引进了赖以生存的新的科技。这些会有效保证海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 急于求成,准备不充分。厦大赛扶团队在前6个月的时间里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为他们一开始把解决的途径瞄准了市场拓展。而这在当时产品质量低下的状况下是很难实现的,虽然他们有很专业的市场营销知识。他们一开始还寄希望于当地政府和一些大企业,而这也是很不现实的。政府不可能把大量的财政资金用在清理垃圾上,而企业在当时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希望,所以致使项目的进展被推迟。二 产品相对单一,海蛎壳未得到完整充分的开发。海蛎壳可以加工成艺术品,药材,建筑材料等,虽然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涉及到了建筑材料,但其开发的主要途径仍是加工为肥料投放市场。其他领域则根本未涉及。如果他们一开始联系一些工艺品制作的小厂家,或者给予村民们一些工艺品制作的方法,从小做起,很可能不会在前6个月里面遇到瓶颈。而在市场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更多元化地开发自身产品,其销路会更广阔。项目也更便于开展。三 目标受众人群单一。这一点是跟第二点紧密相约了受众人群的扩大,从而限制了海蛎壳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