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PPT课件.ppt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0920169 上传时间:2021-06-12 格式:PPTX 页数:96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管理会计学第7章PPT课件.pptx(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成本管理会计学,第七章 短期成本与经营决策,1,目 录,CONTENTS,2,7.1,品种决策,3,品种决策旨在解决生产什么产品的问题,例如,生产何种新产品、亏损产品是否停产、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工等。在品种决策中,经常以成本作为判断方案优劣的标准,有时也以贡献毛益额作为判断标准。,7.1.1 生产何种新产品,4,作业成本报告,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备选方案贡献毛益的大小来确定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贡献毛益的大小反映了备选方案对企业利润目标所做贡献的大小。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5,贡献毛益分析法注意,存在专属成本,比较剩余贡

2、献毛益,不存在专属成本,比较贡献毛益总额,决策中,不能只根据单位贡献毛益进行择优,注意产销量,某项资源受到限制,比较单位资源贡献毛益,6,【例7-1】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现有丙、丁两种新产品可以投入生产,但剩余生产能力有限,只能将其中一种新产品投入生产。企业的固定成本为1800元,并不因为新产品投产而增加。各种产品的资料如表71所示。 表71 产品数据资料 单位:元,只要分别计算丙、丁产品能够提供的贡献毛益额(如表72所示),加以对比,便可作出决策。,7,表72 丙、丁产品贡献毛益额 单位:元,丁产品的贡献毛益额大于丙产品的贡献毛益额420元(960-540)。可见,生产丁产品优于丙

3、产品。,8,决策的正确性可以用表73和表74计算两个方案的公司利润额加以证明。 表73 甲、乙、丙产品组合 单位:元,9,表74 甲、乙、丁产品组合 单位:元,10,【例7-2】如果【例7-1】中丙产品有专属固定成本(如专门设置设备的折旧)180元,丁产品有专属固定成本650元,则有关分析如表75所示。 表75 专属固定成本的影响 单位:元,在这种情况下,丁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额比丙产品的少50元(360-310),因此生产丙产品优于丁产品。,11,例题7-3:某企业现有设备的生产能力是40000个机器工时,利用程度为80%。现准备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甲、乙或丙,有关资料如表511所示。由

4、于现有设备加工精度不足,在生产丙产品时,需要增加专属设备5000元。在甲、乙、丙产品市场销售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进行方案选择可以采用贡献毛益分析法。 该企业现有剩余机器工时8000小时。,12,根据已知数据编制分析表,13,从计算结果可知,开发新产品甲最为有利:甲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40000元,比乙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多2676元,比丙产品的剩余贡献毛益多5000元;其次,甲产品的单位工时贡献毛益额为5元,比乙产品高0.33元,比丙产品高0.625元。可见,无论从贡献毛益总额(或剩余贡献毛益总额)来判断,还是从单位工时贡献毛益额来判断,均为甲产品的生产方案最优。,14,此外,尽管甲产品的单位贡献毛

5、益额最低,但由于其产量的影响,其贡献毛益总额仍然最大。可见,单位产品贡献毛益额的大小,不是方案择优决策的唯一标准。 贡献毛益分析法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收益型)方案的择优决策,尤其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择优决策。,15,7.2.2 亏损产品决策,16,在生产、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也会扭亏为盈,并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对不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不能不加区别地予以停产,考虑是否能扭亏为盈。,17,【例7-4】光华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中甲产品是亏损产品。有关盈亏按全部成本法计算如表79所示。 表79 盈亏计算表 单位:元,如果仅仅根据表79的资料来看,停

6、止甲产品的生产是有利的(利润将上升到2900元)。但是否真正有利,还应参考其他资料才能确定。假设按变动成本法分解成本,如表710所示。,18,表710 成本分解表 单位:元,从表710可以看出,在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甲产品成本总额2100元中,有期间费用分摊额共计700元(192+220+288),而在变动成本法下,这部分费用均应在本期全数扣除,因此,在甲产品尚能提供贡献毛益额400元(1800-1200-200)的情况下,停止甲产品生产不但不会增加300元利润,反而会减少400元利润(利润将降至2200元)。表711的分析可以证明这一点。,19,表711 差量分析表 单位:元,20,亏损产品的

7、决策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弥补一部分固定成本,除特殊情况外(如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一般不应停产。但如果亏损产品不能提供贡献毛益额,通常应考虑停产。 (2)亏损产品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并不意味该亏损产品一定要继续生产。如果存在更加有利可图的机会(如转产其他产品或将停止亏损产品生产而腾出的固定资产出租),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贡献毛益额,那么该亏损产品应停产。,21,【例7-5】依【例7-4】,假定光华公司在停止甲产品生产后可将生产能力转产丁产品,其销售单价为150元,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与单位制造费用之和)为110元,通过市场销售预测

8、,丁产品一年可产销500件。转产丁产品需追加机器投资12000元。问是否应停止甲产品生产而转产丁产品? 在转产决策中,只要转产的丁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在有专属固定成本时应计算剩余贡献毛益总额)大于亏损的甲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就应作出转产的决策。,22,丁产品剩余贡献毛益总额的计算如下: 丁产品销售收入=500150=75000(元) 丁产品变动成本=500110=55000(元) 丁产品贡献毛益额=75000-55000=20000(元) 丁产品专属固定成本=12000(元) 丁产品剩余贡献毛益额=20000-12000=8000(元)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丁产品提供的剩余贡献毛益额大

9、于甲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额7600元(8000-400),说明转产丁产品比继续生产甲产品更加有利可图,此时企业利润总额将增至10200元,增加利润7600元(如表712所示)。,23,表712 差量分析表 单位:元,在亏损产品停产后,闲置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可以出租时,只要出租净收入(指租金收入扣除合同规定的应由出租者负担的某些费用后的余额)大于亏损产品所提供的贡献毛益额,这时也应考虑停止亏损产品生产而采用出租的方案。 综上所述,在不改变生产能力的短期决策中,固定成本一般不变,因而可以把固定成本排除在决策考虑因素外(但专属固定成本必须考虑),只需要比较各方案的贡献毛益额即可选择最优方案。,24

10、,(3)在生产、销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能够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也会扭亏为盈,并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 【例7-6】依【例7-5】,假定光华公司将甲产品的销售收入由1800元提高到3600元(假设固定成本分摊额不变),则企业将盈利3000元(其中甲产品将盈利100元),有关计算如表713所示。 表713 盈亏计算表 单位:元,25,(4)对不提供贡献毛益额的亏损产品,不能不加区别地予以停产。首先应在努力降低成本上做文章,以期转亏为盈;其次应在市场允许的范围内通过适当提高售价来扭亏为盈;最后,应考虑企业的产品结构和社会效益的需要。,26,在由自制转为外购,而且其剩余生产能力不能利用(

11、固定成本并不因停产外购而减少)的情况下,正确的分析方法是:将外购的单位增量成本与自制时的单位增量成本相对比,单位增量成本低的即为最优方案。由于固定成本不因停产外购而减少,这样,自制时的单位变动成本就是自制方案的单位增量成本。,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的决策,5.2.3 自制还是外购,27,【例7-7】某公司生产甲产品每年需要A零件58000件,由车间自制时每件成本为78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单位固定成本为18元。现市场上销售的A零件价格为每件65元,且质量更好、保证按时送货上门。该公司应该自制还是外购? 由于自制单位变动成本60元外购单位价格65元 所以,应选择自制。这时每件A零配件的成本将

12、降低5元,总共降低290000元。但如果停产外购,则自制时所负担的一部分固定成本(外购价格与自制单位成本的差额)将由其他产品负担,此时企业将减少利润: (5800018)-(78-65)58000=290000(元),28,自制增加固定成本的决策,成本无差别点法任何方案的总成本都可以用y=a+bx表述。所谓成本无差别点,是指在该业务量水平上,两个不同方案的总成本相等,但当高于或低于该业务量水平时,不同方案则具有不同的业务量优势区域。,29,【例7-8】某公司每年需用B零件860件,以前一直外购,购买价格每件8.4元。现该公司有无法移作他用的多余生产能力可以用来生产B零件,但每年将增加专属固定成

13、本1200元,自制时单位变动成本6元。 为了便于了解两种方案的产量取舍范围,可将上述资料绘入直角坐标系内,如图72所示。,30,图72零件外购与自制成本分界图,31,从图72可以看出,B零件需求量在500件以内时,应该外购;而当需求量超过500件时,则自制有利。由于该公司B零件的需求量为860件,因而自制有利。 图72中的成本分界点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设x为B零件年需求量,则 外购增量成本y1=8.4x 自制增量成本y2=1200+6x 外购增量成本与自制增量成本相等时的年需求量,即为成本分界点: 8.4x=1200+6x x=1200/(8.4-6)=500(件),32,33,例题7-9

14、:某公司生产需要一种零件,若自制的话,单位变动成本为1元,并需购置一台年折旧额为2200元的设备;若外购的话,供应商规定,凡一次购买量在 3000 件以下时,单位售价2元,超过3000件时,单位售价1.55元。根据以上资料,可绘制下图:,整个需求量被划分为四个区域:2200件以下、22003000件、30004000件、4000件以上。至于各个区域自制有利还是外购有利,可设值代入自制方案成本公式和外购方案成本公式进行计算确定,34,在零配件外购并且腾出的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的情况下(如出租、转产其他产品),由于出租剩余生产能力能获得租金收入,转产其他产品能提供贡献毛益额,因此将自制方案与外购方

15、案对比时,必须把租金收入或转产产品的贡献毛益额作为自制方案的一项机会成本,并构成自制方案增量成本的一部分。,外购时有租金收入的决策,35,【例7-10】某公司每年需要C零件5000件,若要自制,则自制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若要外购,则外购单位价格为12元。如果外购C零件,则腾出来的生产能力可以出租,每年租金收入为3200元。,36,在计算、比较外购和自制这两个方案的增量成本时,应将租金收入3200元作为自制方案的机会成本,如表714所示。 表714 增量成本对比表 单位:元,计算结果表明,选择自制方案是有利的,比外购方案减少成本6800元。,37,不分配订购费用、准备费用的决策,订购费用、准备

16、费用通常更接近于固定成本,因此也可以将此类费用单独予以考虑。分析时,应先计算自制方案和外购方案的总成本,然后再加以比较,择其低者。在计算自制方案和外购方案总成本时,既要计算基本费用(如自制中的生产成本、外购中的购买价格),又要计算附属费用(如自制中的生产准备费用、保管费用等,外购中的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38,【例7-11】某公司生产需要某种零件7200件,每日需要20件。该零件可以自制,也可以外购。若外购,每件购买价格8元,订购费用每次180元,单位零件年存储费用0.6元;若自制,每件单位变动成本7元,生产准备费用每次为300元,每件年储存费用为0.6元,日产量为40件。,39,40,41

17、,5.2.4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半成品进一步加工的条件: 进一步加工后产成品的销售收入-半成品的销售收入进一步加工后产成品的成本-半成品的成本,联产品进一步加工的条件: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分离后的销售收入可分成本(联产品在分离后继续加工的追加变动成本和专属固定成本),42,例题5-15: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在继续加工过程中,可分离出A,B两种联产品。甲产品售价200元,单位变动成本140元。A产品分离后即予以销售,单位售价160元;B产品单位售价240元,可进一步加工成子产品销售,子产品售价360元,需追加单位变动成本62元。,5.2.4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43,

18、7.2,生产组织决策,44,在多品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种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一些必要的条件或因素,如机器设备、人工、原材料等,而其中有些因素可以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如果各种产品共用一种或几种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是有限的,就应使各种产品的生产组合达到最优化的结构,以便有效、合理地使用这些限制因素。,7.2.1 产品组合优化决策,45,两个概念,产品组合优化决策:通过计算、分析进而作出各种产品应生产多少,才能使各个生产因素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并能获得最大利润的决策。,逐次测算法:根据企业有限的各项生产条件和各种产品的情况及各项限制因素等数据资料,分别计算单位限制因素所提供的贡献毛益并加以比较,在此

19、基础上经过逐步测试,使各种产品达到最优组合。,46,【例7-14】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两种产品共用设备工时总数为18000小时,共用人工工时总数为24000小时,A产品单位产品所需设备工时3小时,人工工时5小时,单位贡献毛益额为42元;B产品单位产品所需设备工时5小时,人工工时6小时,单位贡献毛益额为60元。预测市场销售量:A产品为3000件,B产品为2000件。,47,(1)计算并比较两种产品单位限制因素所提供的贡献毛益额,如表715所示。 表715 设备工时限制时贡献毛益额的计算,比较两种产品单位限制因素所提供的贡献毛益额可知,A产品每单位设备工时的贡献毛益额多于B产品,而B产品每单

20、位人工工时贡献毛益额多于A产品。,48,(2)进行第一次测试。试优先安排A产品生产,剩余因素再安排B产品的生产,根据约束条件,A产品销售量预测为3000件,则安排最大生产量为3000件。其安排结果如表716所示。 表716 测试一,49,按照这种组合方式所确定的两种产品的生产量来进行生产,可获得贡献毛益总额为216000元,机器设备工时剩余1500小时,考虑到生产单位B产品所用设备工时多于生产单位A产品所用设备工时,为充分利用各项因素,可再测试将B产品的生产安排先于A产品,即先满足B产品的生产,剩余因素生产A产品。由于B产品的市场销售量为2000件,所以,所安排的最大生产量也应为2000件。,

21、50,第二次测试情况如表717所示。 表717 测试二,采用第二次测试的产品组合方式可比采用第一次测试的产品组合方式多获贡献毛益4800元(220800-216000),同时又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即减少了剩余设备工时,使之由原来的剩余设备工时1500小时减少到剩余设备工时800小时。所以,第二次测试的产品组合,即生产A产品2400件、B产品2000件,是最优产品组合。,51,7.2.2 最优生产批量决策,最优的生产批量应该是 生产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 总和最低时的生产批量。,生产准备成本是指每批产品生产开始前因进行准备工 作而发生的成本。在正常情况下,每次变更产品生产 所发生的生产准备成本基本上是

22、相等的,因此,年准备 成本总额与生产批次成正比,与生产批量成反比。,储存成本是指为储存零部件及产品而发生的仓库及其 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保管人员工资、维修费、 损失等费用的总和。储存成本与生产批量成正比, 与生产批次成反比。,52,产品功能成本,最优生产批量通常采用公式法计算确定。为了举例需要,设定以下几个符号: A全年产量; Q生产批量; A/Q生产批次; S每批准备成本;X每日产量; Y每日耗用量(或销售量); C每单位零配件或产品的年储存成本; T年储存成本和年准备成本之和(简称年成本合计)。,1.一种零配件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53,54,55,【例7-15】某公司生产A产品每年需

23、用甲零件7200件,专门生产甲零件的设备每日能生产80件,每日因组装A产品耗用甲零件20件,每批生产准备成本为600元,每件甲零件年储存成本为8元。经济批量的计算如表718所示。 表718 分批次时的经济批量计算,经济批量为1200件、最优批次为6次时年成本合计最低(7200元)。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绘出经济批量图,如图74所示。,56,图74经济批量图,57,产品功能成本,2.几种零部件轮换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58,【例7-16】某公司用一台设备轮番分批生产甲、乙两种零件,有关资料如表719所示。 表719 有关资料,59,60,7.2.3 生产工艺决策,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指加工制造产品

24、或零件所使用的机器、设备及加工方法的总称。 一般而言,生产工艺越先进,其固定成本越高,单位变动成本越低; 确定不同生产工艺的成本分界点(不同生产工艺总成本相等时的产量点),就可以根据产量确定选择何种生产工艺最为有利。,61,例题7-17:某公司计划生产甲产品,共有A,B,C三个不同的工艺方案,其成本资料如表所示。,62,7.2.4 根据成本分配生产任务的决策,根据相对成本分配生产任务,63,【例7-18】设某公司有甲、乙、丙三种零件,本来全部由A小组生产,成本较低。现由于市场需求扩张而使这三种零件的需求量大增,因而必须将一部分生产任务交给B小组生产。A小组的生产能力为2400工时,B小组为15

25、00工时。其他资料如表721所示。 表721 有关资料,64,首先应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相对成本,如表722所示。 表722 相对成本表 单位:元,相对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用表722中第、栏为例说明如下:,65,66,将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如表723所示: 表723 生产任务分配表,67,在生产任务分配表基础上编制的成本计算表如表724所示。 表724 成本计算表 单位:元,成本计算表中的80180元是生产甲、乙、丙三种零件在分配生产任务的各种方案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68,根据单位变动成本分配增产任务,69,【例7-19】设某公司的A,B两个车间生产同一种产品,去年各生产了1800件。今年计划

26、增产600件,A,B两个车间均有能力承担增产任务。A,B两个车间的其他资料如表725所示。 表725 A、B两车间相关资料 单位:元,70,如果以单位成本作为标准分配增产任务,则B车间应该承担增产任务的生产(B车间单位成本8.33元A车间单位成本8.56元)。 表726 B车间增产前后的成本资料 单位:元,71,如果以单位变动成本作为标准分配增产任务,则A车间应承担增产任务的生产(A车间的单位变动成本4元B车间的单位变动成本5元)。 表727 A车间增产前后的成本资料 单位:元,72,从A,B两个车间增产600件产品前后成本资料的对比可以看出:B车间增产600件产品需要增加总成本3000元,而

27、A车间只需增加总成本2400元,A车间与B车间相比减少总成本600元。所以,应以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作为分配增产任务的标准,而不应以单位成本的高低作为标准,因为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分摊额从总额来讲是固定不变的,属无关成本。,73,7.3,定价决策,74,实例,需求因素,成本因素,竞争因素,相关工业产品的销售量,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素,科学技术因素,7.3.1 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75,以追求最大利润为定价目标 以既定投资利润率为定价目标 以保持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定价目标 以稳定的价格为定价目标 以应付和防止竞争为定价目标,7.3.2 价格制定的目标,7.3.3 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成本加成定

28、价方法,计划成本定价法,成本利润率定价法,销售利润率定价法,77,损益平衡法,78,当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斜率相等或接近时,意味着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相等或近似相等,边际利润等于零(连续函数)或接近于零(非连续函数)。此时,如果再增加产品销售量,由于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将不能再为企业提供新增利润,因此企业利润总额不会增加反而减少。由此可见,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的利润总额最大。这时的价格和销售量就是最优价格和最优销售量。,边际成本定价法,80,【例7-22】某企业销售的甲产品,固定成本为3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通过产品试销和市场预测分析,取得的有关资料如表728所示。 表728 甲产品

29、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销售资料,表729 整理计算后的数据 单位:元,本例的最优价格在7065元之间。如果把300325件的销售量区域进一步进行细分,即可确定最优价格。,表730 整理计算后的数据 单位:元,当产品销售量是305件、价格为69元时,边际收入最接近边际成本,此时的利润总额最大,为15605元。因此,甲产品每件定价69元为最优价格。,非标准产品的定价,84,【例7-23】假设合同规定的成本利润率为9%,完工后的实际成本为20000元,则: 产品价格=20000+200009%=21800(元) 如果实际成本为30000元,则 产品价格=30000+300009%=32700(元),【例

30、7-24】假定合同规定的预算成本为5000元,固定费用为700元。如果实际成本超过预算成本,可以实报实销;如果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则70%作为卖方的额外利润,30%归买方。 如果实际成本为5100元,则: 产品价格=5100+700=5800(元) 如果实际成本为4800元,则: 产品价格=4800+(5000-4800)70%+700=5640(元),特别订货定价,(1)只利用暂时闲置的生产能力而不减少正常销售。这种情况按以下要求定价,即可增加利润。 特别订货价格变动成本 增加利润=特别订货单位贡献毛益特别订货数量 (2)利用闲置的生产能力,并暂时减少部分正常销售以接受特别订货。这种情况按

31、以下要求定价,才能使企业增加利润。 特别订货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因减少正常销售而损失的贡献毛益 /特别订货数量“ 增加的利润=特别订货单位贡献毛益特别订货数量-因减少正常销售而损失的贡献毛益 (3)利用暂时闲置生产能力转产其他产品,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这种情况按以下要求定价,即可增加企业利润。 转产产品价格单位变动成本+新增专属固定成本/转产产品数量 增加利润=转产产品单位贡献毛益转产产品数量-新增专属固定成本,87,例题7-25:假设某厂只生产甲产品,生产能力为200件,正常产销量为160件,固定成本为16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正常销售价格为70元,现有某客商欲订购40件,但最高出价只能为每件45元。,因为特别订货单位价格45元大于单位变动成本40元,所以这项特别订货可以接受。,88,表732 方案比较 单位:元,如果接受订货,将会使企业贡献毛益减少50元(4800-4750)。因为企业的固定成本没有发生变动,所以企业的利润总额也将下降50元。,7.3.4 产品寿命周期与价格策略,1.产品寿命周期及其测定方法,所谓产品寿命周期,是指某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开始直到退出市场为止的整个过程。产品寿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92,93,2.产品寿命周期的阶段价格策略,94,总结,95,谢谢!,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