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docx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0947801 上传时间:2021-06-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怎样治疗脂肪瘤一般来讲,中医对于脂肪瘤这种病症的分类是分为气虚型和气滞型的,而这两种 分类在临床上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也是有着不同之处的,因此,在用中医方法对脂 肪瘤病症医治时,显然需要患者提前弄清楚自己的患病类型。中医认为,疾病都是有一定归经的。无论是何种疾病,都应归属于某个脏腑或某 个经络。在治疗上,应针对疾病所隶属的脏腑及经络进行治疗祖国医学在治疗疾 病的长期探索中,发现某些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症能选择性起到主导治疗 作用,中医称这些药为引经药。肪瘤多因脾虚不运,湿痰内生,气血郁滞所致。郁结伤脾,复被外邪所搏,脾主 肌肉,忧思过度,伤及脾气,脾虚则运化失常,肌肉失养,又受外邪,正邪相

2、搏, 逆于肉理而结成肿块。中医治疗脂肪瘤一、气虚型宜健脾益气,化痰散结药用:黄芪 30 克,人参、当归各 15 克,茯苓、白术、远志各 12 克,乌药、香 附、木香、贝母、陈皮、川芎各 10 克,甘草 6 克,大枣 7 枚。二、气滞型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1、 药用:当归 15 克,陈皮、赤芍、白芍各 12 克,乌药、川芎、香附、青皮、 木香各 10 克,甘草 6 克,大枣 5 枚,生姜 3 片。2、 成药可用:(1)二陈丸,每次 3 克,日 2 次。(2)小金片,每次 4 片,日 3 次。 外敷可用消瘤膏(硼砂、阿魏各等分,麝香少许,研细后,用大蒜捣烂成膏),醋 或姜汁调敷。亦可以生南星、贝

3、母共研细末,鸡蛋清和米醋调敷。尚应注意避免 过劳,心情愉快,睡眠充足;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严格限 制肥甘厚味,戒烟酒。三、健脾,化痰,活血化瘀。1、 白术 10 云苓 15 浙贝 12 桔梗 12 夏枯草 18 昆布 152、 陈皮 6 枇杷叶 12 当归 10 黄芪 18 党参 15 淮山 18 薏苡仁 18加减:1、 全身浮肿者,加猪苓 15 泽泻 122、 肿瘤坚硬,加山慈菇 18 莪术 12 山甲 123、 大便溏泄者,加肉豆蔻 12 神曲 15 广藿香 10。如果脂肪瘤比较大,而且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的话,那么就需要进行手术的切 除,这时候大多数的都是采用激光手术

4、位置,那么这时候要根据患者的肿瘤的大 小再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多发性脂肪瘤中医如何治疗配用药处方(转载)发表者:1577人已读一般不用治疗,但较大而且妨碍身体其它功能、有自觉症状者,可先采用中医保守治疗的方法,能取得一 定效果。具体治则可以健脾益气、理气化痰为主,方用二陈汤加减。党参、姜半夏、云苓、姜汁炒竹茄各12g,陈皮、炒白术、炒白芥子、皂刺、制香附各 10g,丝瓜络、山慈菇、胆南星、炒二丑各 6g,水煎,日服 1 剂,分 3 次服。加减:肿块难消加黄芪、白药子、土贝母、陈皮;皮疹在肩背加羌活;在躯干加郁 金、柴胡;在腰骶加炒杜仲、牛膝.外治:可取山慈菇,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 35

5、次,直至肿物消失。多发性脂肪瘤可能发生的原因和治疗发表时间:2012-07-2405:48 发表者:183267 人已读一、 过度饮酒,经常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人群。因为进食过多肥腻之品,食物,可造成 脾胃湿热,痰湿内生,运化失调,即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治疗原则是: 解热除湿,健脾和胃,软坚散结。二、 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经常生气的人。因为肝气郁结,气血不畅,经脉不通,可造成正常的脂肪 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通过治疗打通经脉,疏通经血,消散脂肪瘤。三、 经常熬夜,想

6、问题过多的人。因为伤及脾胃,使脾失健运,阴阳失调,这样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脂肪瘤,治疗原则:益气健 脾,调理阴阳平衡,软坚散结。土贝涤痰汤治疗痰核(多发性脂肪瘤)(转载)发表者:1268 人已读患者李某,女性,55 岁。主因全身皮下酸痛,皮下小疙瘩 2 年余,于 2014 年 2 月 20 日来诊。2 年前,始于牙科治疗后,患者出现全身皮下酸痛,自己能触及许多皮下大小不等疙瘩样结节,位置不固定, 按之疼痛。以腋下、双肩、大腿疼痛明显,受冷后加重,影响睡眠。口苦干,时欲悲而哭。纳可,二便正 常。既往:桥本氏病史;1 月前因、间断

7、咳嗽咳痰住院,诊为肺部,服中药已好转。化验检查:1 月 29 日:ESR:44mm/h;CRP:;109/L,L:%;RF:阴性。刻下证:全身酸痛,以肢体疼痛为主,皮下疙瘩,位置不固定,压痛,遇冷加重,影响睡眠;素喜甜食。脉沉细滑,苔腻根厚。可触及皮下疙瘩.十余枚,分布广泛。Bp145/100mmHg. 中医诊断:痰核辨证属:失运宿痰,脏躁血瘀。方拟:土贝涤痰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枳实 10g 竹茹 15g 法半夏 30g 胆星 15g茯苓 15g 陈皮 15g 土贝母 20g 菖蒲 15g炙桑白皮 15g 炙草 10g 大枣 15g 白蒺藜 15夏枯草 20g 生牡蛎 30g 生芪 30g 三

8、棱 20g青礞石 15g生内金g 炮甲g7 剂,水煎服,日一剂2014 年 2 月 27 日二诊:全身疼痛缓解,不影响睡眠。因母住院上火,腰部出现皮疹。Bp125/90mmHg.苔薄根腻,脉沉细短滑。效不更方,上方青礞石加至 40g,加决明子 15g.14 剂,日一剂,水煎服。2013 年 3 月 17 日三诊:患者身痛显减,皮下结节、颗粒感若失,初诊皮下结节完全消失,心情好转,不复欲悲伤而哭,偶腰坠痛,痰多。Bp130/90mmHg苔薄腻,质暗紫,脉沉细短滑。上方胆星加至 g,三棱加至g,加川牛膝g.按:痰核,又称痰癖,泛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该病多因脾弱不运,湿痰结聚于皮下而成。症见皮内痰癖

9、, 大小不等,包块不红不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等处。现代医学病理研 究所见多为多发性脂肪瘤或慢性淋巴结炎、纤维脂肪瘤。本案患者中年女性,全身疼痛,可及皮下结节,不红,结节不固定,以四肢、肩颈多见,压痛阳性,影响 睡眠。脉沉细滑,苔腻根厚,为一派湿热之象,加上患者素喜甜食,甘能助湿,影响脾之健运,故也是促 成痰核形成的因素。治疗上以祛痰软坚,调气化瘀,选涤痰汤加味,软坚散结,配合清热利湿的竹茹、夏 枯草、菖蒲,根据气血水理论,血不利则为水,痰饮同源,痰凝气阻,气滞则血瘀气行则血行,三棱、莪术推动气血运行、化积消症;桑白皮利肺,开水之上源,且“肺主皮毛”,日久气虚,改

10、涤痰汤中人参而用黄芪,诸药合用,共奏祛痰消症之功。值得一提的是方中使用了土贝母,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干 燥块茎,味苦性凉,归肺、脾经。能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本草从新谓治外科痰毒。陕西中草药载“清热解毒消肿。治淋巴腺结核,急性乳腺炎初起,痈肿。”有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记载,中华药典用量范围克,而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载可用到 30 克。本案患者用量为 20 克,患者服药 3 周皮下结节尽数消失,身痛亦除。特记于此。(张雪芹整理)史老师批注:查阅岳美中前辈以医宗金鉴当归饮子、王肯堂证治准绳营卫返魂汤加味(又名通顺散)治愈一例“痰核”记载,曾病理检查为脂肪瘤,疗程三月肿瘤全消。本案从脾虚失运、宿痰血瘀兼脏躁论治,遵结者散之、损者益之。痰核众多,气血运行受阻,身体疼痛可鉴,且互为因果,识证需明察,选奇效良方涤痰汤, 去参加芪、枣,取甘麦大枣汤意,另加白蒺藜,疏肝理气;夏枯草生牡蛎软坚散结、炮甲、三棱生内金,祛瘀消症,土贝母为专病专药,最大剂量,我有用到 30g,我于 20 年前曾遇到类似病例,脉证也多相仿,服药两月余,疙瘩消尽,本案疗程更短,可能与加生芪、三棱有关,初定本方为“土贝涤痰汤”,对痰核、 痰癖可以试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