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83054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树之歌教学目标:1. 认识“梧、榈”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 树、树叶”等8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 的语句。教学重点: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树 木特点,保护树本。教学难点: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关键能 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你

2、知道这些是什么树吗?(杨树 梧桐 树 松树 枫树。)导入课题: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二、初读感知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 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 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注意“柏”和“白”、“桦”和“华”读音的异同,“枫、松” 后鼻音,“松、杉”平翘舌音的区别。后鼻音“掌、装、疆”,前鼻 音“银”,翘舌音“守、掌、装”。还有生字“耐”,读音是“ni”。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多元识字。字理识字:“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

3、字和一个“土”字,表 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借助语境识字: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耐”的大概意 思,通过组词“忍耐、耐心、耐力”巩固识字。可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如通过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 动作进行识记。组词扩展识记:“银”和“装”可以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 服装”等进行识记。读一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梧桐 梧叶 手掌 掌握 绿装 装扮 白桦树 耐寒 耐心 守护 守 住 北疆 新疆 银杏 银行(2)认识多音字:“绿”和“柏”。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A.德国的首都是柏林。B.中国和朝鲜只有鸭绿江一江之隔。这里的加点字“绿”读音是“l”,

4、还有一个读音是“l”,意思 是“青中带黄的颜色”;“柏”在这里读“b6”,意思是“德国的首 都”还有一个读音是“bi”,意思是“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 组词如下:b(柏林) l(鸭绿江)(绿林好汉)柏绿bai(柏树)(松柏) l(绿芽)(绿树)读一读。A. 这里的柏树长得真茂盛。B. 春天到了,树木都长出了绿芽。(3)学生玩识字游戏。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 最多。(4)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耐寒北疆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经得起寒冷。北方边疆。(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 顺。三、学习“会写字”杨 壮 桐

5、根 松 柏 棉 杉 化 桂1.学生字。(1)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 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 你有什么办法识记它们吗?1 形声字归类:“杨、桐、枫、松、柏、棉、杉、桂”都是木字 旁,表意,这些字都和树木有关,右边的部分是音旁。2 熟字比较法:“花一化”“桂一挂”。2.指导书写。(1) 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2) 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杨、壮、化”。杨: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部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 写成,左折点在田字格中心,两撤撒尖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第二 撤略长。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士”两横上长下短,长 横写在横中线上。化:左右

6、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 撤相交于田字格中心。跳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 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细致入微,层层推进,有效地培养学生 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1种树,学习了生字新词,扫清 了阅读障碍。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五、课后作业完成基础训练本课习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 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 情感。(难点)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

7、触。这节课,我们要 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四个方面来描 写树木的?(板书树之歌)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文中描写的树木有杨树、梧桐树、榕树、枫树、松柏、木棉、桦 树、银杏、金桂。2.按照课文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 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金桂。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大体内容,理顺课文脉络,先总后分 的教学路线,为下面的学习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三、品读释疑1.学习第一、二小节.(1)指名读第一、二小节,用“O”圈出树木的特点。(高、壮、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2)这些特点主要抓住了树的什么

8、来描写的?(形状、颜色。) (3)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出了什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的叶子比作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 桐树叶的形状。)(板书 杨树、榕树、梧桐树一高、壮、像手掌)练一练:请选择一种树木,仿写一个比喻句。示例:银杏树叶像扇子。(4)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红、绿”可以看出什么? (“披”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描写的非常形象。“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 的鲜艳色彩。)(板书:枫树、松柏一叶儿红、披绿装)2.学习第三、四小节。(1) 品味一下后两小节描写树木的语句,说一说所描写树木的特

9、 点是什么?(2)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从这句话你了解到什么?写出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环境:木棉生长在南方,桦树生长在北 疆。(板书木棉、桦树一喜暖、耐寒)(3)“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你了解到了什么? 这是对偶句。把银杏水杉比作活化石,金桂开花后,满院都是花香。(称书银杏、水杉、金桂一活化石、满院香)“香满园”要读出开心,愉悦。(4)教师介绍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 容,增强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借助一对结构形式相同的短 语或句子来判断。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了解

10、不同树的特点不同,提高学生的表达 能力,以及朗读能力和积累词语的能力。四、课堂拓展1.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 年的时间才可以使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 培养人才很不容易。“树高百尺,叶落归根。”指树虽然高达千丈,但落叶还是要回 到根里。比喻离开故乡多时,最后还是要返回故里。“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树没有根就不能生长,人没有志 向就不会成功的。2.推荐阅读树的变化、树之歌。听读树的变化、树之歌,了解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和 不同树木的特点,熟悉儿歌的表现形式。五、课文主旨本文写了什么?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通过

11、学习儿歌,认识词语,并了解一些 树木的特点,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六、课堂小结文章以儿歌的形式呈现了一些树木的特点,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七、拓展延伸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给树木挂名牌吧!注意在制作名牌的同时 认识树木,也可以认养树木。八、课后作业请完成基础训练本课“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形状杨树、榕树、梧桐树高、壮、像手掌 树之歌 颜色枫树、松柏叶儿红、披绿装喜好木棉、样树喜暖、耐寒花银杏、水杉、金桂活化石、满院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 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 练的教学。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从 而记住字形。学生可以用形声字归类法、组词拓展法、熟字比较法的 方法记住生字。另外我还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把字 写规范、美观。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 凭借图画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11树的特点。教学时,我借助课 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儿歌语句,很形象、具体而直观,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朗读上示范不够,引导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