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0991238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训练题 一、选择题1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 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 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 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解析:选 C 参与体液调节的调节因子中,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 等), 故调节因子并不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2(2019青岛模拟)下列对寒冷环境下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增加产热B 皮肤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产生冷觉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D 通过神

2、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维持体温稳定解析:选 A 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寒冷时, 冷觉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寒冷环境下,机体代谢加快,产生的水增多, 且皮肤通过汗腺分泌的汗液量减少,从而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 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以 维持体温稳定。3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B 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C 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D 剧烈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

3、而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解析:选 A 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调节中枢;饮水不足时,产生渴觉的是 大脑皮层;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减少;剧烈 运动引起的大量出汗会导致失水过多,从而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4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分泌腺本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调节B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离不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D 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后分泌 TRH 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解析:选 D 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

4、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 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正是由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人体 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下丘脑接受寒冷刺激后分泌 TRH 属于神经调节的一个环 节,没有体现体液调节。5下列有关人体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中分布有许多神经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B 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人体器官的活动,如合成抗利尿激素D 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支配肾上腺的分泌解析:选 A 心血管运动中枢位于

5、脑干;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能通过激素调节人体器官的活动,如合成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下丘脑能通过神经支配人体器官的活动,如支配肾上腺 的分泌。6(2019安徽五校联考)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 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 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B 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C 注射生理盐水和 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

6、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D 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解析:选 A 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机体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 受器产生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尿量减少;生理盐水和 5%葡萄糖溶液是与 血浆等渗的溶液,注射生理盐水和 5%葡萄糖溶液后病人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注射的葡 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病人的尿量增加。7(2019南开区检测)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 D、E 和 F 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 BCG

7、 完成调节 CD 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呼吸完成的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解析:选 A 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 E(皮肤血管舒张)和 F(汗液分泌量 增加)散热;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此过 程是通过 BCG 途径完成调节的;D 途径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热,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细胞 呼吸完成的;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8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d 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B c、d 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C 下丘脑是感觉

8、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热觉的部位D 激素 e 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可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解析:选 C 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大脑皮层是冷觉、热觉的产生部位。a 是促甲状 腺激素释放激素、b 是促甲状腺激素、c 是甲状腺激素、d 是肾上腺素、e 是抗利尿激素,其 中 e 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经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9下图是正常人处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相关 分析正确的是( )A ab 段引起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B ab 段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内分泌系统C cd 段皮肤血管收缩且汗腺分泌加强D d 点以后只需

9、及时补充大量水分即可解析:选 A ab 段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的,受下丘脑的体温调 节中枢调控;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d 段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 d 点以后汗腺的分泌活动增强,所以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10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B 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C 寒冷刺激下,激素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D 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含量上升解析:选 D 下丘脑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同时还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因此下丘 脑既能接受

10、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通过神经和激素共 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据图分析,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其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 级调节;据图分析,激素是抗利尿激素,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抗利尿激 素的含量降低。11下面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关系B 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关系C 丙图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变化D 丁图 a 点时注射的可能是抗利尿激素解析:选 D 摄入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11、饮水过 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随着水分的重吸收,细胞外液渗透压将下降;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中水分减少,所以尿 素和无机盐离子的浓度应该是上升的。12(2019南通模拟)如图为人体内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机制模式图,图中分别代表 不同的细胞、甲表示物质。下列描述中,不符合该模型的是( )A 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甲是抗利尿激素,是垂体细胞B 是甲状腺细胞,甲是甲状腺激素,是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C 是传入神经元,甲是神经递质,是传出神经元D 是 T 细胞,甲是淋巴因子,是 B 细胞解析:选 A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甲状腺细胞分泌的

12、甲状腺激素可反馈 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传入神经元可将兴奋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于传出神经元;T 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 B 细胞,促进 B 细胞的增殖分化。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 (AD 为器官或细胞,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产生冷觉的 A 是_。(2) 当激素以 B 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 _调节,对 B 的作用效应有 _、_。(3) 激素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_,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 是_。(4) 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人在冬天比在夏天排尿量多的主要原因是_。 解析:(1)人体的体

13、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而冷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2)由“下丘脑”、“甲状腺”可推知,图中 B 为垂体, 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下 丘脑和 B(垂体)时,可抑制和的分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甲状腺激素可提高 靶细胞的代谢速率,故(甲状腺激素)作用于 B(垂体)的效应为: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 状腺激素,提高垂体细胞代谢速率。(3)饥寒交迫时,人体内血糖含量较低,机体会通过调 节使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此可推出:C 为胰岛 A 细胞,为 胰高血糖素,D 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

14、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胰岛素有降血糖的作 用,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方面相互拮抗。(4)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摄水量和排水量处于 动态平衡,在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人在冬天几乎不排汗,基本依靠排尿来排水,故冬天的 排尿量比夏天的排尿量多。答案:(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负)反馈 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 提高细胞代 谢速率 (3)肝脏(细胞) 胰岛素 (4)汗液分泌较少14家兔的内分泌系统与人体相似。下图为其下丘脑与部分其他内分泌腺或效应功能关 系示意图,AE 代表相关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若处于寒冷环境中,激素_(填字母)的分泌量将会增加,这两种激素在此调 节过程中

15、的关系是协同作用。(2) 图中虚线所示箭头表示激素分泌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对于维持动物体内激素 C 的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 若切除甲状腺的三分之一,激素 A 的分泌将会_;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 的联系,血液中激素 B 的含量将会_,家兔的尿量将_,激素 E 的分泌量将 _。(填“增加”“降低”或“不变”)(4) 激素 E 代表 _,图中几种激素中,肾小管管壁细胞上有 _的受体。解析:(1)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2)图中虚线所示箭头反映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3)若切除部分甲状腺,甲状腺 激素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激素 A(促甲

16、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间 的联系,垂体释放的激素 B(抗利尿激素)含量降低,尿量增加,但不影响激素 E(胰岛素或胰 高血糖素)的分泌。(4)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因此肾小管管壁细胞 上含有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的受体。答案:(1)C、D (2)(负)反馈调节 (3)增加 降低 增加 不变 (4)胰岛素或胰高血 糖素 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15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 A、B、C 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 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请据图回答:(1) 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 A 紧密连接而

17、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 B_(填 名称)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2)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水通道蛋白在_上合成,最终经过_ 加工、包装并转移至囊泡膜上。(3) 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 C_(名称)结合后,启动 a 过程,使囊泡 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_。(4) 当正常人一次饮用 100 mL 清水,约过半小时后,尿量就开始增加。其调节过程是 。请从激素调节和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的角度完善:_; 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 过程增强;_。解析:(1)B 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的液体,为组织液。肾小管上

18、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 A 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组织液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压梯度。(2)水通 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再转移至囊泡膜上。(3)由图可知, 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启动 a 过程,使得囊泡膜与管腔侧 细胞膜融合,可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强。(4)根据示意 图可知,当正常人一次饮用 100 mL 清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导致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减 少;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 过程增强, 导致管腔侧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尿量增加。答案:(1)组织液 (2)核糖体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3)(抗利尿激素)受体 对水的通 透性增强 (4)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体液中抗利尿激素减少 管腔侧细胞膜水通道蛋 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导致排尿量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