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0991723 上传时间:2021-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邹长碧 发布时间: 2010-7-31 11:32:50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高考改革的不断变化,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探索一种新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得出了一些观点,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合情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制定详实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的铺垫和保

2、障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前,要按照“教学目标三维性”即: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学法技能领域的要求,制定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学习特点、促进学习效能提升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具有梯度的学习要求,遵循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品质、素养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一位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让家长很苦恼。有一天,父亲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碗,他就能自己吃下去。这种“椰壳效应”,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如果在教学上我们也多从学生的兴趣考虑设计教学,改换一种新颖的方

3、式,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需求,那么,我们还会担心学生不想学、没兴趣吗?我们设计数学课堂时,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面对数学概念、规律、实验,教师和学生应如何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即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平淡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但每节课开始的前5分种,学生心理处于兴奋阶段,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一个穷人到富人那儿去借30万元钱,本以为富人不会借给他,没想到富人一口就答应了,但提出了如下附加条

4、件:不一次性借,要分期借,即30天中,每天借给穷人1万元,借钱第一天,穷人还给富人1毛钱,第二天还2毛钱,第三天还4毛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是上一天的2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了觉得挺划算。问:(1)你认为穷人划算吗?(2)30天后,穷人付给富人的钱是多少?学生听完后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地进入了主动的学习状态,为“等比数列求和”这一课开了个好头。2.关爱学生,重视情感,提高学习效率,注重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努力寻找主导与主体的最佳结合。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其控制与调节,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以达到预期目的。

5、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定是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自己融入课堂,与学生一道共同生成课堂。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产生一种互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重视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让学生从数学教学活动中

6、真正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在民主的氛围中,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得到尊重和保护,学习的有效性才会得到提高。课堂上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好比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要使得课堂提问有效,我认为应坚持三个原则:2 / 42.1充分准备原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切忌课前无准备,课上信口开河,提出让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2.2由浅入深原则可先提出比较容易的问题,使学生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增强学生自信心,再逐步深入,提出少量综合性问题,增加一定难度,锻炼学生的思维。2.3鼓励性原则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回答。在

7、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打断他们的回答,还可以采用非语言信号,如交换眼神、侧身倾听、举目凝视、含笑点头等。当学生感到老师在倾听自己的发言时,便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觉得自己得到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3.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生喜欢挑战、喜欢有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使学生乐于倾听。开设拓宽知识课,进行数学游戏,开展数学竞赛等都是可行的方法。由于数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系统的整体性等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资源进行知识

8、点和难点的教学。如在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方面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电脑来进行演示;对任意角、弧度知识内容讲解可以用时钟来进行演示。现代信息技术将改变教师的传统地位,更多的扮演监督者与辅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极为有力。4.实现重点难点的统一的有效性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应围绕知识的重难点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何将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解决,使学生能够准确、轻松地掌握,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重难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脑、投影仪、挂图等丰富教学资源,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和激发起来,提高学生对重难点

9、的探究和解答兴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如在椭圆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的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椭圆方程的化简,采用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物演示、多媒体展示等方法,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掌握,使学生对求出的椭圆方程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椭圆方程的化简时,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循循善诱,让学生联系以前平方的知识进行化简,从而得出椭圆方程化简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以后进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化简时打下了基础。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那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只能成为幻影。因此,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有效化,能激活学生们的思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当然促进有效教学的策略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创新,就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