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科学发展观 重新确立开发区发展的定位.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099504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持科学发展观 重新确立开发区发展的定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保持科学发展观 重新确立开发区发展的定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保持科学发展观 重新确立开发区发展的定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保持科学发展观 重新确立开发区发展的定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持科学发展观 重新确立开发区发展的定位.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保持科学发展观 重新确立开发区发展的定位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重新确立开发区发展的定位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央提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方向,上述三个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作为开发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来讲,更要努力研究和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探索经济发展与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对今后发展的方向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下面就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谈几点个人想法。 一、廊坊开发区经济高速发展,土地利用潜力前景堪忧。 从1992年建区到2003年底,廊坊开发区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2亿元

2、,工业总产值22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218亿元,财政收入18.8亿元,出口创汇4.9亿美元。其中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 比上年增长36.8%;工业销售收入62亿元,增长34.7%;财政收入6亿元,增长33.4%;实际利用外资8426万美元, 增长11.2%;实际引进内资25亿元, 增长11.5%;贸易出口9940万美元,增长23.3%;固定资产投资24.3亿元,增长19.7%。开发区的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发展,但付出的代价是到年的规划用地指标已提前用完,目前的出路是想通过规划的修编进一步追加用地指标,以维持今后开发区的发展。现在开发区已经出现了无地可用的困难局面,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

3、过来开发区在土地利用上的做法,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开发区城市规划需要重新定位,集约利用土地势在必行。 近年来,开发区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了土地粗放利用的问题。廊坊开发区截止到2003年底共批准征用土地24761亩,按产业分类,工业项目211宗,面积8782亩,占35.5 %;住宅类用地23宗,面积2289亩,占9.2%;商服类用地52宗,面积1853亩,占7.5%,公用设施用地30宗,面积713亩,占2.9%,公共建筑用地26宗,面积7267亩,占29.3

4、%,交通用地7宗,面积3593亩,占14.5%,特殊用地1宗,面积264.亩,占1.1%。从目前开发区的用地结构分析,开发区应是以工业为主的产业区,如果建成功能齐全的小而全城市部局,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因此在今后的规划思想上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和有效实施的关键是提高规划的科学性,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规划理念上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法上要善于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规划内容上,突出强制性内容,有效配置资源,保护资源环境;规划体系上,要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 要根据“五个

5、统筹”的要求,调整规划的编制内容。规划编制要由注重确定开发项目为主逐步过渡到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从注重确定城市性质、功能、规模、定位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以促进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规划编制要体现市场经济规律,考虑开发区的运行成本。比如当今交通越来越发达,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就应当考虑结合人的流动来确定开发区的城市功能问题。有些功能设施要考虑与市区共同享有。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和制定开发区发展新思路。 开发区今后的发展思路是:坚持高科技、 历城公路养护现状分析材料 一、    基本情况济南市历城区公路管理

6、局现管养里程89.2公里。其中国道14.7公里(属代管,未列入考核里程),省道74.5公里。现有养护职工25人(包括内退人员2名),其性别结构为:男职工20人,女职工5人。在年龄构成方面,以中老年结构为主,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老职工为14人,所占结构比例为52.2%。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为7人,所占结构比例为30.4%。职工在政治面貌方面现有中共党员8人,所占比重为34.7%。总体来说,这是一个以中老职工为主体,老中青职工相结合,文化程度偏低,职工工龄层次较高的养护群体。 二、      养护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据调

7、查分析发现,养护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养护资金不足,养护机械化程度低,养护生产落后,养护职工思想观念滞后;种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养护工作的难度,影响到了养护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一、市局划拨养护经费不足,导致日常养护费超支现象严重。依照2004年为例,全年市局划拨日常养护经费为104.4万元,而实际计划总支出为124.58万元,该年度养护资金超支20.18万元。归结起来,原因主要有5点:(资金计划详见附表)1、市局划拨养护经费不足是导致养护费超支的主要原因。历城局地属城乡结合部,养护职工工资标准相对较高,年人均工资额3.5万元/年,高于市局按各县区平均工资水平划拨的工资标准2.6万元/年。因此

8、,直接导致为保证职工工资而不得以挤占日常养护费用的现象。2、我局承担的养护任务重,然而,养护员工资标准却相对较低。与同行业其他单位比较而言,我局养护员所养护路段比济南城建和济南管理处的里程都多,而且标准比他们都高,但工资却比他们都要低。现在养护员工资水平200元/月,低于济南市最低生活保障线208元/月。劳动报酬远远低于正常劳动者劳动所得报酬。3、我局现在养护国、省道随着区划、改建等原因逐年减少,养护资金也随之减少。4、历城局境内所养护国、省道穿村路段较多,如省道102线韩仓街、五里堂路段;省道103窝铺街;省道327西营、刘家等穿村路段。由于沿线居民住户较为集中,向道路倾倒生活垃圾现象严重,

9、养护生产必须额外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来治理,清运,从而加大了养护成本。该项治理资金年超支额为3.38万元。5、养护人员编制存在超编现象.目前从养护科发放工资的人员既包括在编养护人员,也包括内退养护职工.按照局规定,内退养护职工工资从养护科支出,内退职工年工资额为8万元.综合上述原因,二00四年养护资金超支24.71万元,加上二00三年养护费超支65.56万元,共有90.27万元养护资金无来源。二、养护小修保养工程工艺落后,科学化程度不高,工程施工大多还采用以前的工艺,很大程度上以人工操作为主,导致工程效率低,工程质量缺乏保证。三、养护机械配备不健全,使用年限较长,经济性差。现在所使用的养护工程机

10、械基本上都是十年前配置的机械,都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一方面导致机械化程度落后,难以达到现在的工程技术规范要求;另一方面,机械折旧维修费用较高,增加了工程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施工进度。四、养护改革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给现有的养护机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随着全国公路系统养护改革的逐步推进,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养护工作以公司化运营这一新思路,新模式给养护职工老龄化,观念落后的养护群体造成了多方面压力,养护职工在思想上的不稳定情绪比较明显,甚至产生了迷惘,夹杂有抵触的情绪,看不到改革的曙光。所有这些都需要实践的验证,需要以有效的改革成果来摧枯拉朽,以逐步实现养护职工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放,从而能够接

11、受养护改革中出现的新思路与新事物。 三、      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目前的养护现状以及养护运行机制决定了养护工作的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经调查发现,职工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着诸多困难:1、由于资金短缺,导致正常养护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养护员因无工资而无法正常上路生产,养路员工也因工资无法保证而情绪不稳定。2、养护资金不足导致养护机械落后,养护生产科学化程度不高,养护质量得不到保障。3、公路养护新旧体制的更替给现有的养护机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旧观念的冲突必然会引起养护职工思想上的波动起伏,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消极

12、因素的存在可能会阻碍养护改革的进程。4、现有养护职工的老龄化以及受教育程度低的现状必然会给养护生产技术的革新,养护生产工艺的改进等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四、      需采取的措施以及合理化建议现实情况表明,养护职工的生活工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公路交通部门以及广大的养护工作者积极调整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以促使养护工作早日步入正常化的轨道。1、公路管理及决策机构要改变过去重建轻养的传统观念,尽量做到不以任何理由占用挪用公路养护资金,保障公路养护的资金来源,改善基层养护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2、在加大公路养护

13、机制改革步伐的同时,完善各方面的保障措施,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疏导工作。争取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完备的组织协调工作使养护职工能够顺利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来迎接公路养护改革的潮流逐步加大对公路养护的资金投入。3、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养护职工对单位企业的归属感,引导职工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养护职工的理论认知水平,增强养护职工的业素质务;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养护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                      养 护 科2004.12.10  关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是顺利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最近,我们就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把加

15、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狠抓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就全市干部队伍状况来讲,总体上是好的,是坚强团结的、有凝聚力、战斗力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近年来,#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狠抓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全市干部队伍学习理论的风气日趋浓厚。特别是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树讲求” 等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党性意识、大局意识得到

16、加强,能够在思想上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各级干部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有较强的组织观念,自觉做到“四个服从”。特别是通过前一阶段的民主集中制教育活动,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的民主集中制意识进一步增强,能够认真执行有关制度和规定,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形成整体合力。三是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基本能够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查实情、摸实底、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了二十件大事实事,大部分乡镇和部门也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工作作风进一胶米?肴褐诘墓叵蹈?尤谇骷陡鞑棵旁诮饩隽诵矶嗳褐诠匦牡娜鹊恪训阄侍獾耐?保?钊氲牡鞑檠芯

17、浚?纠砬辶朔顾悸罚?魅妨斯髂勘旰椭氐恪?/span>四是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市委从自身做起,认真抓好自身建设,展示了新班子的新作风、新面貌、新形象,影响和带动了全市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各级班子坚持把干好工作、成就事业、造福群众作为根本目标,以事业统一思想,以发展凝聚人心,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初步形成了同心协力干事业,和舟共济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是,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期望相比,我市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素质有待提高。不少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全市的学习氛围还

18、不浓厚。大部分单位虽然有学习制度,但坚持不经常,效果不理想,有流于形式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埋头于具体工作,不注重读书看报,更新知识,思想老化、知识老化。一些干部领导市场经济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独挡一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领导能力、工作水平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二是结构有待优化。一些乡镇和部门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较少,特别是任正职的年轻干部偏少,没有形成十分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干部队伍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逐年上升,但高层次人才少,特别是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干部更少;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现代管理、财政金融、外经外贸、法律和高科技专业人员偏少。同时,还存在干部经历结构

19、单一的问题,一些干部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在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不能及时交流和轮岗,因而容易产生惰性,形成思维定势,工作难以创新。三是思想不够解放。主要表现是:思想僵化,唯书唯上,凡事找依据、等上面、看外边,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外地没干的不敢干;政治迟钝,行动疲沓,对政策研究不透彻,形势分析不准确;不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效结合,照抄照搬,死板教条,灵活运用,创造性工作不够,求稳怕乱,宁左勿右,不敢创新,怕出乱子,怕担责任;因循守旧,墨守陈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竞争能力差,市场运作能力差。四是精神不够振奋。面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激烈的市

20、场竞争,一些干部束手无策,产生畏难情绪;有的班子工作上没招数、没突破,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责任心差;有的班子争先意识差,没有负重前进、知难而上的精神状态,没有争一流、争上游,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工作魄力;有的班子工作标准低,比待遇不比奉献,比条件不比贡献,艰苦不奋斗,落后不争先,稍有成绩,便沾沾自喜,自满自足。五是作风有待改进。少数领导干部片面认为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遇事喜欢讲排场、摆阔气,做事大手大脚;一些干部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差,不能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以权谋利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干部对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浅、关系越来越淡,深入基层少、深入群众少、调查研究

21、少,不能为老百姓切切实实地办一些好事,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有的干部在工作上不愿、不敢甚至不会抓落实,说的多,做的少,安排多,落实少,致使一些工作迟迟没有明显进展。以上这些现象和问题虽然存在于个别干部身上,但严重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影响全市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第一,加强学习,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各级党委要把全面提高干部素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增强干部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着眼于三个提高:着眼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切实抓好理论学习。突出抓好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

22、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和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头脑,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使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关、地位关;着眼于提高干部领导能力,切实注重实践锻炼。要充分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提高干部领导水平,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狠下功夫;着眼于干部的健康成长,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建立以市委党校为龙头,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在加大年轻干部脱产学习培训力度的同时,切实抓好干部自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第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思想解放是经济社会发展

23、的前提条件,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各级干部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新跨越,不付出艰辛努力是很难达到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勇挑重担,不断自我加压,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加快发展,真正在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体制创新上快人一拍,对外开放上超人一招,优化结构上高人一筹。其次,要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只有创新才能实现突破和超越,在通过学习、参观等方式坚定创新信念的同时,也要看到如果畏首畏尾,亦步亦趋,按部就班,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发展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各级干部要坚持走新路、干事业,切实做到一切先

24、进经验都大胆采纳,一切新生事物都积极对待,一切探索实践都热情鼓励,以创新的勇气获取不竭的发展动力。再次,要转变领导方式。观念一新,遍地是金。各级领导干部要尽快革除旧的思维定势,善于审时度势,运用市场机制和改革的办法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第三,坚持原则,保证质量,做好选任工作。一是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和程序,紧密结合各单位实际,选好配强领导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十六字方针,严格按条例规定的程序选任干部。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做好“六个坚持,把好六关”,即坚持选拔标准,把好素质关;坚持发扬民主,把好推

25、荐关;坚持实事求是,把好考察关;坚持充分酝酿,把好提名关;坚持集体决定,把好审批关;坚持照章办事,把好材料关,切实保证干部选任质量。二是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破除陈旧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放开视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在民主推荐、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选拔一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德才素质好、文化水平高、专业技能强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实行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培养成熟一批,选拔任用一批,补充更新一批,使全市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第四,执政为民,改进作风,树立良好形象。一要树立艰苦奋斗的形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天我们仍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做到革命意志

26、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二要树立真抓实干的形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管决策多好、思路多清,不真抓实干,一切都会成为空谈。要当好实干家,要求实、务实、抓落实。真抓实干就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就要雷厉风行,讲求效率,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大干,干就干好。不能浮在上边,喊在嘴边,不能搞形式主义,花架子,更不能虚报浮夸,哗众取宠,要以实实在在的工作,实实在在的发展,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三要树立勤政为民的形象。我们的工作力量源泉于人民群众,只有和群众亲密接触,才能保持公仆本色,要把时间、精力花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和调查研究上,花在研究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上,花在体察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上。能办成、能办到的事要热心办、尽力办、尽快办,要办得好、办得实。四要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公生明,廉生威”,各级干部要牢记党和人民的信任、希望和重托,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用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要求自己,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努力做到慎独、慎微、慎言、慎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第五,强化教育,建章立制,加强监督管理。一是以思 13 /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