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示范教案_七年级地理上册_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27341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示范教案_七年级地理上册_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图》示范教案_七年级地理上册_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图》示范教案_七年级地理上册_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图》示范教案_七年级地理上册_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图》示范教案_七年级地理上册_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图》示范教案_七年级地理上册_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示范教案_七年级地理上册_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地图的基本要素知识目标:1、逐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地图(如旅游),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3、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德育目标: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教学重点:1、经纬网上辨别方向。教学难点

2、: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祥略的关系。2、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教学准备: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及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提示建议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假期外出旅游的时候,除了带好必要的生活用品外,还有一件东西是必须要带,或者到了旅游景区必须要买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你顺利而快乐的旅游。猜猜是什么?地图上的基本要素一、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1、比例尺2、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即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数字式1:500000或1/500000、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3、比较比例尺的大小4、比例尺应用的

3、三种形式二、地图上的方向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呢?1、一般定向法: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经纬网定向法。在弧形的经纬线图上,怎样辨方向呢?一个人站在南极点或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呢?3、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三、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2、注记地图上有文字说明的地理事物名称,课堂小结同学们,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地理中所必需的重要工具。地图有三个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如果你学会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两算距离、识别图例和注记,也就初步学会使用地图了,野菜能够很好的余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

4、取信息。因大部分学生有旅游的经验,所以可以回答:地图。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地图的初步认识。教师点拨过渡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给与评价补充说明地图的概念,并指出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那么,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1、教师说明在比例尺的公式里,图上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也要换算成厘米,才能计算出图上距离相对于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2、出示中国交通图、校园平面图等让学生说出这些地域比例尺的表现形式。3、读P13“

5、台湾岛图”,量算一下台北到高雄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4、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际距离又是多长?5、读p22图1.37和图1.38,即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问题并完成表格后,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几点: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较略,如中国地图;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较详。如北京地图。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实地距离一半用千米或米来表示。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5个0变为千米,千米加5个0变为厘米。

6、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2个0。练习:下列比例尺中,哪一个最大?A、1:6000000B、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C、1/800000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4、让学生说出平面上有八个方向。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八个方向。5、指导学生阅读P13图1.22“台湾岛”,判断台北在高雄的什么方向?台东在台北的什么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14图1.23“日本图”,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课本提出的问题。师生总结根据经纬网定方向: 两点在同一条经线上

7、,只有南北方向之分,没有东西之分。 两点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之分,没有南北方向之分。 如果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有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就是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方向了。如图中Y在X东北方向。 无论纬线怎样变形,经线怎样变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永远不变。 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心是北极,周围各个方向均为南,地球旋转方向为逆时针。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心是南极,他的外围各个方向均为北,地球的自传方向呈顺时针。1、学生分组讨论P15图1.25“某地区平面图”,抢答下列问题。2、师生总结。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3、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平移指向标

8、判方向法。组织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图例。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办法。3、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分类观察比较,他们有什么区别?(如地区界限、交通线路等等。)4、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好的“图片卡”。进行猜谜游戏,由学生评价,看谁猜的快。5、要求学生动手画一些常用的图例的比赛,看谁画出来的又准确又多。6、组织学生进行绘制各种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有符合实际有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课堂活动1、学生阅读P22图1.36“两算曲线距离”,并练习。2、小组讨论交流。读P

9、15图1.26并按要求完成。举例说明一代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曾对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和长江洪水的监控图像)猜谜语导入“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地图上的方向判断:可以分组读图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纠正。分组观察各类地图,让学生找出表示同一地理事物的图例符号。建议由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地图第二课时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初步学会在地形剖面图上判势起伏状况读地2、初步了解地图的种类及

10、地形图的应用3、学生通过活动,发展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和方法。4、学生通过参与地形图判读的课堂活动,初步具备判读等高线图的能力,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上识别地形种类教具准备自制模型、投影片、各种等高线地形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在地球表面,有起伏的的高山,有低平的平原,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准确的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表示的。二、 教学新课地形图的判读师:出示一幅自制的等高线地图,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可以自

11、问自答: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师:出示投影片海拔的计算示意图(图1.),同学们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计算地面高度时,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生: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板书)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就是海拔。师: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提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回答,增

12、强合作意识。)生:8848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他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28“等高线示意”及等高线的模型,自己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强调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板书)等高线-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师: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读各地的高低呢?师:出示自备的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回答。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地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各地点的高低。师:指出在等高线图上,不仅可以判断各地点的高低,而且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判断坡度的陡缓。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28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与等高线

13、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分布疏密的关系。(板书)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师:出示等高线示意图,让学生判断从A、B两个地点(在左右山坡上标上A、B两点)爬到山顶,从哪个地点容易?说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生:从A点容易,因为A点到山顶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缓。师:出示投影片-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图1.2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成山脊、山谷、山顶、鞍部、陡崖等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师:出示投影片

14、-等高线示意图,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组的等高线地形图,用水才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生:学生分工合作,参照图1.30,在等高线图上绘上不同的颜色。师: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师:请同学们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刚果盆地并说出他们的海拔高度。生:讨论回答师: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

15、,判读地势的高低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回答: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只要读出各地面点的海拔,就可以知道地面上哪里高,哪里低;而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地面上各地点的海拔高低,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对照图中的高度表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情况。师: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阅读地图。还有一种更直观的图可以使人一目了然的看出地势的高低起伏,这就是地形剖面图。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特点。生: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某条线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师:我们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线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样?生:学生动手沿着不同的线

16、切割,观察得出结论-不一样。师: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直线,如图1.32中的直线AB。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形剖面图。请同学们看(图1.32)完成下列练习:1、按上面的步骤,请你把A点到B点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2、估计图中的C点和D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生:小组合作,将此图补充完整。(教师巡回指导)生:C点海拔是200-300米,D点低于海平面0-100米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那些用途呢?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师:当

17、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生: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地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板书:根据目的,选择地图。师: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出主意。(学生分组讨论) (1)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2)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又发生了冲突,我想知道这两个地方在那里。 (3)星期天快到了,我想去张店公园。应怎样乘车。生: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当地的地形图。生:要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需要世界政区图。生:要想选择乘车路线需要交通图。师:阅读汉城地铁线路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8、)在地图上找出金浦机场。汉城火车站。芦原。奥林匹克公园。生:各小组同学找出相互交流。 (2)从金浦机场到芦原,要换乘哪几路地铁?生:同桌同学合作看图,说出几种换乘方案。 (3)在地图上标处从汉城火车站到奥林匹克公园的最短路线。23名学生合作在图上用铅笔标出。师:随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那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的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板书2:地图的发展生: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的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生:举例说出现代高科技地图的应用。如,气象卫星图等。三、课堂小结:请你总结本节学习的内容,由各小组同学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一名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四、课外作业自己利用橡皮泥或泥巴,制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