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单位1的理解》.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028045 上传时间:2021-06-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单位1的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单位1的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单位1的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单位1的理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单位1的理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单位1的理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单位1的理解》.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位“1”的理解。安阳县瓦店乡东曲店中心小学 王爱民说学具,充分利用学具表示 。师:如果老师叫同学们用不同的事物表示 ,我想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表示方法,这样吧,老师请大家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给你的圆片、毛线、4个小女孩的图片、12根小棒表示出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 的。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再对折,每份用分数表示 。师:你为什么要对折再对折?生:平均分。师: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生:将绳子剪成4段,每段是 。生连忙补充:将绳子剪成一样长的4段,每段是 。师:你们觉得他补充的对吗?他为什么要补充? 生:他前面没有平均分。生:我把4个女同学中的其中的一

2、个圈起来,它也表示 。生:我用4根火柴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生:我用8根火柴棒,也平均分成4份,每份2根也是 。生:我用12根火柴棒,每份3根也是 。师:请大家想想,在表示 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生:都是平均分。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生:分的对象不同。生:有的分的是一个图片、一个的物体,有的是好多个物体组成的。师:一个图片、一个物体,平均分后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写成分数,那么像4个女同学中的一个,8根火柴棒中的2根等这些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为什么也要用 来表示?(1)师:要不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样?(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反馈:生:把好多个物体看成一个

3、整体。生:一个女同学,2根火柴棒都表示是整体的 。师:我们把这些都看成一个整体,那请你观察一下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整体吗?生:我们的班的全班同学。生:教室里的所有老师。生:教室里的6盏日光灯。师:像这些整体或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作单位“1”(教师板书:单位1)。师:你觉得这个“1”与自然数的1有什么不同?生:它可以表示好多的物体。生:它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师:这样的话要把这个“1”与自然数的1要区别,你们觉得我们最好怎么处理?生:给它加个引号。师:我们把刚才的那些都看成一个整体,那请你说说他们中的一个或一盏可以表示出那一个分数?生: 1/4。生:1/12 。生:1/6 。【评析】“分

4、数的意义”是一节常规性的观摩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的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给我几点比较深的感触: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以前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以教师

5、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2、让概念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概念学习并不是枯燥的,用概念自身的魅力及教材的内在智力因素让概念学习也有一定的开放度。在上面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选一选、分一分,折一折等一系列的操作,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 表示的意义,再通过比较一个图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等一个整体和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的一些群体,认识

6、和理解单位“1”,教师让学生在基本理解的同时去区别单位“1”与自然数的1的不同,从而教师突破理解单位“1”这一难点,教学中教师突出了单位“1”的动态变化、分数与所对应的量之间的联系、“平均分”概念的进一步深入、分数基本性质的渗透。又如“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整体吗?”“可以表示那一个分数?”既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也让学生看到了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也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3.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遵循儿童学习概念的规律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以一个圆形图片,一根1分米

7、长的毛线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来表示 ,再过渡用整体来表示 。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