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45319 上传时间:2021-06-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树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那树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那树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那树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那树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树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那树教学设计 执教:仁爱中学 朱碧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课前通过导学案预习积累“佝偻、倒坍、荫庇、周道如砥”等词语的读音与解释。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信息筛选,找出描写那树特点与品质的语句。2、运用跳读、精读、浏览、对比朗读等方法品味重点语句,在语言品味中把握文章的主旨。3、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大树的灵性与作者写作的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呼唤人类的良知。教学重难点 1、找出描写伐木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体会作者愤恨的情感。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大树的灵性与作者写作的意图。3、将“读”贯穿始终,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逐

2、步深入文本,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加强朗读指导,在诵读中感受那树的品质及命运,体会作者愤恨的情感。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在朗读中感受那树的悲剧命运。2、圈点勾画法:通过圈点勾画感受那树的品质和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残忍。课时安排 1课时一、导入:做一个猜字游戏小篆猜测 “人”、“树”,“休”,一个人,一棵树,人在树下休息,这不仅仅是中国汉字的魅力,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望。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的那树。(板书:标题、作者)二、反馈预习,落实字词师:同学们预习的导学案有这几个词语注音是错误率最高的,这里表扬吴心怡等7位同学完全正确,请一位同学上来将这几个拼音写在黑板上

3、。(学生书写,教师指正)三、由题目所想到的师:课文题目是那树,你看到这个题目,最想问的是什么呢?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本。(课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四、整体感知(那树)1、老师配乐朗读1-5段,同学们筛选信息请你以“我从 读出,那是一棵 的树”句式概括那树的特点。(老师朗读,学生圈点勾画)明确:古老、繁密、坚固稳定、顽强、生命力旺盛、默默奉献给行人阴凉清净、给鸟儿栖息之所、给情侣们温馨的感觉。(板书那些特点)五、 被伐原因的探究(那树)师:这样一棵树(板书将树形状呈现),最后却被砍伐,请问那树为何而死?请找出几个原因。(刘于逸等5位同学提出)学生回答设想A:生1:因为一个醉汉酒驾撞树而

4、死,专家宣判那树偿命。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生1:“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师:连用三个“于是”似乎一切都顺利成章,真的是这样的吗?生1:不是,这是人自己的错,酒后超速驾驶。师:如果没有这件事,树能逃脱被伐的命运吗?文中哪里有暗示?生2:不能。第6节“端详计算无数次”、第7节“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师:到底那树与什么发生了冲突呢?请同学们找出那树被伐的另一个原因。生3: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冲突。师:有没有具体的语句体现?生3:第6节“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师:老师把这句话进行了修改,大家看看是原句好,还

5、是老师修改的好?修改(1):“柏油路铺过来,高压线架过来,公寓楼房挨过来。”明确:是原句好。原句运用重叠词语说明文明发展速度之快。修改(2):“柏油路一里一里浇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搭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造过来。”明确:是原句好。原句运用这几个动词也说明文明发展速度快,气势雄伟,如排山倒海,经济建设的进程势不可挡啊。(朗读指导,读出气势,重叠词语语速快,动词读重音)师: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与之相对的树是如何延伸的呢?请找出原句。明确:第5节“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师:文明发展势不可挡,而那树的延伸却相当缓慢,我们来对比朗读一下这几段话,“一厘米”后面的省略号告诉大家要读得慢一些。(请一个学生

6、读,读后指导,后大家一起读)学生回答设想B:生1:因为那树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脚步。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生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师:那树阻碍了人类文明的前进。还有什么原因?生2:因为一个醉汉酒驾撞树而死,专家宣判那树偿命。师:其实交通事故只是一个契机,随着文明发展的进程,那树终将难逃一死。老师把写人类文明发展的这句话进行了修改,大家看看是原句好,还是老师修改的好?修改(1):“柏油路铺过来,高压线架过来,公寓楼房挨过来。”明确:是原句好。原句运用重叠词语说明文明发展速度之快。修改(2):“柏油路一里一里浇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

7、码搭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造过来。”明确:是原句好。原句运用这几个动词也说明文明发展速度快,气势雄伟,如排山倒海,经济建设的进程势不可挡啊。(朗读指导,读出气势,重叠词语语速快,动词读重音)师: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与之相对的树是如何延伸的呢?请找出原句。明确:第5节“一厘米一厘米的向外”师:文明发展势不可挡,而那树的延伸却相当缓慢,我们来对比朗读一下这几段话,“一厘米”后面的省略号告诉大家要读得慢一些。(请一个学生读,读后指导,后大家一起读)六、无情地砍伐(那人)师:在人类文明面前,树的命运最终是被砍伐。请大家浏览9-11段,圈点勾画出直接描写伐木人砍伐那树的语句。并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谈谈你

8、的感受。明确:第9节“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金哲诚、胡佳颖等5位同学提出了对这句话的赏析)师:老师将句子改成:电锯从树根锯下去,锯断,撒了一圈白色的木屑。那树“轰”的一声倒地了。请谈谈原句好的原因?明确:“咬”和“嚼”让我们分明听到了电锯残忍砍伐的声音。“呻吟”从听觉角度写,让人感受到老树的悲凉。“骨粉”给人以视觉冲击,这句话运用拟人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图景,表明作者的愤怒和树的悲惨。这些词语在这种特殊语境中就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师:类似于这样的词语还有,请找出来。明确:尸体的肢解和搬运连夜完成。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

9、,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割下”、“刽子手”、“动脉静脉”,表达出对伐树人的愤恨,和对那树的同情)七、良知、和谐、感恩、善待(那情)师:这种屠杀是何其残忍啊。昨天老师无意间看到了这样一首小诗,写的是与那树有着相同命运的一棵枫树,诗人牛汉为它写了一首悼念诗,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朗读。(配乐朗读悼念一棵枫树(一生读,请学生点评)师:是啊,人类伐倒的何止是一棵树呢!那是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啊!一棵枫树倒了,野花、野草、鸟儿、蜜蜂、就连湖边的小船都颤抖、叹息不已,它们都是有情感的精灵啊。而课文中的那树也是情感丰富的,文中作者引用了当地人的传说,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

10、色彩。那么树和蚂蚁真的通灵性吗?作者写这个传说用意是什么呢?(钟悦、崔翔、柯彦等10位同学提出)(四人小组讨论)师: 很难料定事情的真假,其实我们何须去管是真是假,如果我们有心有情自然能体悟到动植物间的情感,就像文中第9节提到的那位偏说听见老树叹息的老太太。我们班的李雅洁、胡佳璇等4位同学提出了这个问题:为什么老太太一定坚持说听见了那树的叹息而伐树工人却没有听见?请李雅洁来谈谈。(明确:因为老太太懂得敬畏自然,有心有情。而伐木工人们却没有。)所以啊,那树与蚂蚁是否有情感,关键看人有没有心,同情心,善心、敬畏自然的心。老树给蚂蚁以栖居之所,蚂蚁懂得感恩参加那树的葬礼;老树给予人类阴凉与温馨,但人

11、类懂得感恩吗?蝼蚁尚且有情,人情何在呢?那么作者写这个传说的用意何在呢?请同学们回答。(明确:借蚂蚁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呼吁人们感恩自然、善待自然。)师:我们说树是有情感的,那么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的情感何在?那树消失了,消失的仅仅是那树吗?伴随它一起消失的还有什么? 明确:人的良知、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感恩之心。(板书:良知、和谐、感恩)师: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楼语欣、李金枝提出的这个问题作者写那树的遭遇,想告诉我们什么?明确:唤回人们的良知,呼吁人们善待自然,感恩自然。八、课堂小结王鼎钧曾说:“文章本身有它自己的命,它跟谁有缘,跟谁没缘,缘深缘浅,缘聚缘散,有我们不知道的定数。”感谢那树让我们今天有缘相聚,有缘认识那树、感悟那人、领略那情。希望我们今天短短的45分钟的相遇,会给大家带来人与自然的更深远的思考,希望人类能找到一条万全之策,让人类的文明之花在充满生机的绿色星球上绚烂开放。九、作业推荐阅读王鼎钧的情人眼用我们得有情之眼看无情人生,看出感动,看出共鸣,看出希望!板书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