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49462 上传时间:2021-06-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颐和园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颐和园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颐和园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颐和园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颐和园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教案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8 颐和园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健康的审美情趣。颐和园是一篇游记,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本课教学设计旨在指导学生通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探索文路, 体会结构美, 并借助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 来弄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也为小练笔引路;第二课时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美,重点从词句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体会到景物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整理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2) 搜集

2、颐和园的文章和图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测预习,导入新课1教师导学:颐和园在什么地方?通过预习课文,你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2教师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重点强调读准平舌音(栽 zi、葱cn)、翘舌音 (朱zh)、前鼻音 (殿 din)、后鼻音 (廊 ln、葱 cn)。3学生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读后适当评议、正音。设计意图 :通过导问导学,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是最自然的导入,易于将学生尽快引入文本。二、初读课文,分清条理1学生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说说分层次的理由。

3、2师生交流。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 ()。走完长廊, 就到了 () 。从万寿山下来, 就是 ()。走过 ()。3学生讨论分层次,并概括各层次大意。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 ):介绍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大、美。第二部分 (第 2 5 自然段 ):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具体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第三部分 (第 6 自然段 ):照应开头,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设计意图 :通过填空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

4、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促进读写结合,为完成课后的小练笔打下基础。三、再读课文,学习词语1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2教师提出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并选用一些词语说一句话。如:葱绿、隐隐约约、远眺、金碧辉煌、姿态不一等。设计意图 :理解词语不仅要学生说出词语的意思,还要学生用好的词语说一句话。这样学生能在课堂中积累一些好的词语,为课后的练笔奠定基础。四、课堂小结,回归整体1完成填空。本文是按 ()的结构来布局谋篇的。在第2 5 自然段中, 作者分别介绍了()、()、()等景物的特点,开头和结尾又(),层次分明,布局合理。2 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感知了颐和园这篇课文,学习了字词,弄清了课

5、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景物的。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检查本节课所学,回归整体。这样达到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目的。第二课时一、师生交流,导入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颐和园的资料。2导入新课: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徜徉在颐和园。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在感受颐和园历史变迁的同时,激发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去寻找颐和园独特的美。二、细读文本,感受美景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向我们展示了颐和园的美呢?选取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仔细读文,画出最能表现景物美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把读书的体会在小组内交流。学生自由读文,汇报交流:长

6、廊 (抓住“长”和“美”两个特点学习体会)1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 间。 ”(抓住“七百多米”“273 间”这两个数据感受到长廊的“长”。数字不好理解,可引导学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场来比较,增强感性认识。)2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理解“横槛,”这是长廊的画美。)3 “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理解“神清气爽”,这是长廊两旁的环境美。)4欣赏长廊视频,感受长廊直观的视觉美。5学生汇报通过网络了解到的有关长廊的资

7、料。6介绍:长廊在1990 年的时候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还被收录到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学生读出心中的骄傲与自豪。设计意图 :讲解长廊部分, 一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翔实的数据来感受长廊的长,二是欣赏长廊视频,感受长廊直观的视觉美。观看横槛上的彩画,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万寿山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在游览万寿山的时候,分别是站在万寿山的哪些地方进行观察的?观察到了哪些景物呢?哪些句子给人以美的想象?边读边画。1体会作者抓住重点景物来描写万寿山的美。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看见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向前看,可以看见昆明湖,以及游船、画舫

8、。向东远眺,可以看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白塔。2抓住重点句子来理解感受万寿山的美。(1)“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抓住“耸立”一词感受佛香阁的高大;抓住“金碧辉煌”一词感受排云殿的雄伟气势。)(2)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读一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特色及古色古香的美。)(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对比句子,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A 昆明湖是那么静,是那么绿

9、。B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体会“滑”字用得巧妙。读出对昆明湖的喜爱,并背诵下来。设计意图 :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慢慢嚼,细细品,感悟作者词语运用的恰当,尤其“滑”字独具匠心的使用。昆明湖1指名朗读第5 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 作者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垂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2)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 (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3) 出示图片,根据图片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出小狮子的其他姿态。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设计意

10、图 :通过展示图片,直观形象地了解十七孔桥和石狮子的特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十七孔桥的样子,并想象石狮子的不同姿态,自然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概括能力。三全文总结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游览的?2作者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处景物的特点。 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写, 把文章描写得有条有理, 生动形象, 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四、积累运用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最深的一次游览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颐和园 的写法,抓住特点来描写。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在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和顺序介绍你印象最深的游览活动,使课堂教学得以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读”为主线,学生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和颐和园的美景。 如在朗读想象颐和园美景的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多处动笔,进行勾画、批注。整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上都达成了,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3深入体会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训练还是不够,有些学生没有充分读文,感受颐和园的“美”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