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55380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8《农业》(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2015?新课标 II 卷)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B、大气降水增多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

2、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答案】 1.D2.D3.A考点 :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名师点晴】 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 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一小题抓住“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选对不难;第二小题注意区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1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三小题分析时注意结合材料, “传统的基塘

3、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 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2.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A. 珠江三角洲B.柴达木盆地C.藏南谷地D.渭河平原【答案】 1.A2.D考点 : 该组试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的

4、天气系统、我国的农业分布。( 2015?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26. 区域中果树、蔬菜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A. 地形平坦B.气候适宜C.临近市场D.资金雄厚7. 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A.B.C.D.8. 图中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A. 夏季降水增多B.夏季气温降低C. 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增高9. 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 温室气体减少B.森林覆盖率减小C. 入湖泥沙量减低D.草原生产量减低【答案】 6.C7.B8.A9.B3考点 : 本组题目主要是农业问题,包括

5、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湖泊对区域农作物的影响、农业发展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等。(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29、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A、机械化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C、经营方式粗放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答案】 29.B4考点: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名师点睛】 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该问难度不大, 只要判断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结合书上的结论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总体上,该

6、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对属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好就行。( 2015?浙江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7、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8、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改变耕作制度A、B、5C、D、【答案】 7、 B8、B考点:本题考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条件,区域农业发展的措施。【名师点睛】土地利用类型的形成与地形环境密切相关,湿地分布区海拔相对较低

7、,河流源头的海拔较高。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与生产力水平、土地政策相关,容易开发的地区开垦为耕地的时间早。农业生产的大规模经营不能靠扩大耕地面积, 只有依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 让少数人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所以要加大资金的投入。( 2015?福建卷)图1 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 混合农业2.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A. 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答案】 1.D2.C6考点 : 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名师点睛】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

8、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2015?江苏卷) 下图为 2011 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

9、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B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C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D V 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AI 区B区C区DV 区【答案】 23.BD24.BC7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2015?北京卷) 40. ( 24 分)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 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 由于河西走廊被割

10、据政权占领, 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 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 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 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 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8( 2)在上图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12 分)【答案】( 2)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

11、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考点:农业生产。【名师点睛】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优势自然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气候因素主要从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去分析,光照强, 热量充足,且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形从地势起伏大小去分析,地形平坦利于种植业发展;水源从地表水去分析,临近河湖,可以提供充足灌溉水源;土壤从肥力高低及土层厚薄去分析。(2015?海南卷) 2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 分)广东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迅速,并吸引大量省外人口。下图示意广东省 1994-2009 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粮

12、食需求量减去粮食产量)的变化。概述广东省1994-2009 年粮食产量和粮食产需差量变化的基本特征,并简述原因。【答案】基本特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3 分)原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蔬菜、9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致使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4 分)人口持续增加,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致使粮食产需差量增大。(3 分)【解析】试题分析: 从图中不难看出,广东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而粮食产需差量呈增大趋势。造成该省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工厂、城镇、道路等大量占用耕地, 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粮食种植面积缩减,粮食产量下降。而人口持续增加 (主要受人口迁移影响)使得粮食消费量持续增加,粮食产需差量增大。【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区域粮食产需变化及其原因。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