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医生 文档编号:11057755 上传时间:2021-06-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余弦函数的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的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内容,是学习了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余弦函数的图像之后,进一步学习余弦函数的性质。该内容共三个课时, 这里讲的是第一课时。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三角函数内容里的重点内容, 也是高考热点考察的内容之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渗透了数形结合、类比、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为高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铺垫。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类比正弦函数的性质,观察正弦、余弦函数图像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并掌握性质的应用。( 2)能力目标:

2、培养学生应用分析、探索、化归、类比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研究过程,体现发现的激情,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的魅力;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和阶梯形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感,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积极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热情。3.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从余弦函数的图像得到余弦函数的性质( 2)难点 : 余弦函数性质的运用求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 奇偶性的判断,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应该对这些性质的应用进行多层次练习,通过循环反复、 螺旋递进方式进行练习, 使

3、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余弦函数的性质及应用。二、学生的认识水平分析(1) 知识结构:学生在必修 1 学习了函数的有关概念, 以及几个中学阶段的初等函数, 在本章书的第一节介绍了周期函数的概念, 角的概念的推广, 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所以已经具备了这节课的预备知识。(2) 能力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能力 , 函数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已经略有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力目标不难达到。(3) 情感方面:高一学生参与意识、自主探究意识逐渐增强,能够对认识有冲突的、能够表现自身价值的学习素材比较感兴趣。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法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

4、点课题 (JZA0xx)为了把发现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把成功的体验让给学生,为了立足于学生思维发展,着力于知识的建构, 就必须让学生有观察、 动手、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采用引导发现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享到探索知识的方法和乐趣,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2)学法指导:根据“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师生互动”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因素从而把学法定为问题探究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分析(一) 引入新课:( 1)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 2)观察它们的图像,自主探索两个图像之间的关系,得出两个图像位置间关系的结论: 余弦函数的图像可由

5、正弦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设计意图 : 通过画出图像, 研究图像间的关系,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二) 余弦函数的性质探讨( 1)从两个图像间的位置关系,小组合作讨论,从两个方面探讨:与位置无关的性质有哪些,与位置有关的性质又有哪些。设计意图 : 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充分体现“新课程、新理念”的思想。( 2)师生互动:一起回顾正弦函数的性质,类比其性质,得到跟位置无关的性质;再结合余弦函数的图像,再得到跟位置有关的性质。并对比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的异同。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类比、小组合作讨论得出余弦函数的性质,同时让学生自主发现,类比学习,达到了自主探究学习

6、的目的。也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三) 余弦函数性质的应用1 、课本例题探讨设计意图:立足于课本,让学生熟练掌握函数图像常用的画法五点法,并通过图像能够观察得到函数的性质。2 、课本思考交流:设计意图: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借助图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图像的作用,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为下面求函数的定义域打好基础。3 、典型例题剖析:例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组 A;组 B. ;设计意图:为了掌握求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我设计了例1,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性,我安排了A、B 两组题,意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用适合自己的题组, 通过思考每位同学都能自主地完成, 从而能让学生都

7、能够体验到,获得知识时的一种成功感、喜悦感,而且又能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课堂效果。通过两组题,着重强调了求函数定义域的关键是转化为解三角不等式,重点突出了图像在解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了突破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满足优生吃不饱的现象,我对求函数的定义域又作了课后展望:求函数的定义域,作为课后思考。例 2: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加强条件)变式:设计意图:到掌握求函数值域方法,我安排了例 2,然后对条件进行加强和变式,让题目由浅入深,螺旋递进,使学生的知识逐渐深化。对于变式,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讨论的符号对

8、值域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类讨论的思想,有效激励学生探讨问题, 掌握知识的方法, 同时进一步体现教材的再度开发。( 2);引申:设计意图:使学生把三角函数的内容跟二次函数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能够把三角函数求值域转化为熟悉的二次函数求值域, 设计了一道有关三角的二次函数求值域的题型。让学生体验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如何解这类型的题目时,我特别设置错误的结果,有意让学生从错误中比较深刻掌握,换元后的变量的有界性。 一定要注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这一类型的方法,我考虑对该题引申为带有参数,让学生作为课后展望,这也是再次用到分类讨论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完整性、周密性。(四)小结:本节课由学生进行小结,提出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有疑惑。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说,打破以往由老师小结的一惯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