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案例反思.doc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71791 上传时间:2021-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案例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案例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案例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案例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案例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案例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案例反思.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案例与反思丁家湾小学 吴军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6264页圆的周长有关内容。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通过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2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四、教学片段:新课1、动手量一量、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小组汇报:各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教师评价学生小组

2、合作的情况。)(三)、对比分析1、师: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学生自由交谈)抽学生汇报,教师作相应的小结:(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2、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利用圆周长演示仪)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小结1: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3.141592653

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近似值3.14。反思: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主要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在课堂上我尽量采取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易学、好学的课堂氛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尽量授之于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的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变的会写、会做、

4、会思考;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表现,调动学生于一个较高的学习状态中;采用小结、应用等基本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以达到预期的课堂目标;进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热情。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测,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在阅读中理解,使课堂形成多方的互动,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对他们后续知识的学习将有较大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丁家湾小学 吴军从近几年来的的数学教学中,大家都发现学生在计

5、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谈谈看法:一、重视计算法则,优化训练方法。小学阶段计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内容,其中整数四则运算是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整数、小数与分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均有各不相同的计算法则。恰当建立和熟练地掌握基本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计算的前提与立足点。计算法则教学,最好采用“从计算中来,到计算中去”的方式。即教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中发现

6、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优化出计算法则,然后运用法则规范学生的计算。这样,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由感性到理性,有特殊到一般”计算法则的形成建立和“有抽象到具体,由理性到实践”计算法则的应用验证过程。使学生能够比较深刻体验计算法则,源于计算又作用于计算的价值,增强学生运用法则计算的自觉性,提高计算的正确和快捷度。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善于“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学习策略意识,发展学生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为学生探索学习和数学能力发展奠定基础。为了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教师要了解

7、课本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并分类。在练习课中,有复习练习课,有巩固练习课,有新授练习课等等。在每一节练习课中,有基本训练练习,有针对性练习以及整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等。此外,练习的序列要按照知识的序列来设计。一堂课的练习要分层次进行,逐步加深。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题目多的时候要特别认真,在要求质量的同时再要求速度。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

8、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同时,多表扬,鼓励,努力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认真组织练习内容,明确目标导向,进行正确的认知操作和及时的信息反馈。计算部分的复习应以训练为主,在练中悟理,在练中提高。二、加强口算练习,做到循序渐进。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口算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一个根本。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我们一定要设法帮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

9、,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口算训练。口算要从低年级抓起,如一年级应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的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的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并能根据乘法口诀正确的写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口算快、准确,计算必然佳。要让口算达到准确、熟练的程度,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我为了提高本班的口算能力,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

10、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2分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班长组织或听算,或自算,或互算等来进行口算练习。有时我亲自组织比赛算纸条抢红旗,小组对答。另外,口算的形式要注意多变:听算、抢答、接力赛等数学游戏、计算竞赛等方式,引发练习兴趣,刺激学生的争胜心,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通过这样不断的反复的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当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了,计算起来就感觉不吃力,学习的兴趣也会浓厚,计算的速度、准确率自然跟着提高。另外,可以鼓励学生把口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提高的口算兴趣。三、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

11、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要求学生做好作业后能检查,自查或互查,良好的验算习惯。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盲目地没审清就运算,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当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后,既要让学生检查计算过程,也要求学生找出草稿中有无错误。再次要加强辨析比较和学会检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地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感知错觉和思维定势的特点,把相似的概念、法则、算式进行辨析比较,促使学生对旧知识的进一步掌握。检验对计算错误能起到补救作用这个良好习惯,要从低年级开始强调,并持之以恒

12、,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1、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的数学问题,大都需要学生收集来自情境图、表格、表述、对话、文字等多方面信息,然后选择与组合,最终才能正确的提出问题或恰当的列式计算。这样的问题设计与呈现方式,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而解决这样的数学问题,无疑需要关注来自不同方位的相关数据,需要学生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不同对象之上,但是,由于小学生注意、观察、思考与分配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思想涵盖面相对窄,所以,他们在处理相关数学信息时常常因顾此失彼而造成列式或计算错误。因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和一丝不苟的书写计算习惯,

13、避免由于粗心、马虎造成的表象模糊、感知错误、遗漏数据、误解题意等方面的失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尤为重要。2、 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验算的习惯。估算是判断与匡定结果大致范围的心算方法。估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预知计算结果,选定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发展数学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验算则是通过不同方式,检验先前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自我验证方法。计算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检查,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严谨、认真学习态度的形成。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勤于验算的良好习惯,关键在教师的指导与激励。3、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14、的良好习惯。独立作业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消除依赖思想,发展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形成顽强学习意志和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措施。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一是是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分消化、练习和独立作业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计算任务,要求他们把过程与方法准确无误、简洁明了的落实在纸上,避免出现眼高手低,会说不会做和脱作业的现象发生;二是采取分层要求、分层作业、分层指导的方法,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计算学习的成功和进步,计算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这样,从低年级开始,早起步,严要求,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会逐步形成。四、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实践能力从学生以有的经验和

15、需要出发,将计算学习与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计算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价值,发挥计算养成性、发展性和情感性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热情、智慧和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我们让学生在模拟超市购物过程中了解、感悟小数在有关元、角、分计算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自觉探索计算方法的实践中,理解、掌握简单小数的计算方法,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再如:学习“面积计算”时,让学生选择计算自己感兴趣物体的面积,他们通过测量计算橡皮、课本、课桌等物体的表面积,很快掌握了相关数据的采集与有关面积计算的方法。总之,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

16、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还在于教师在演示时规范的板书所起的示范作用。也在于教师能认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纠正,在于教师们的期望、激励、训练与培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训练与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和统一的基本要求,要采取科学、灵活且有一定力度的训练方式,要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关注个体的不同发展,做到既

17、要注重个性化学习优势的发挥,又要体现统一的训练意志,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丁家湾小学 吴军【学习目标】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学习过程】一、板题、出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齐读):1、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2、能够正确地列式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师:为了达到目标,得靠大家的

18、自学。你们有信心学好吗?二、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14页的例题1,重点看线段图和绿色部分的思考过程。思考:1. 表示什么?谁是单位“1”?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三: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一)看一看学生认真的看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的看书。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老师要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效果。做一做(课本14页做一做的1、2、3)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1、找3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2、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四、后教(一)更正。

19、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二)讨论(议一议)1.看第一题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估错:44112 44肯定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的,指着问:你是怎么想的?2.看第2 题的式子,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3.看第3 题的式子,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师:观察这三道题,你能说一说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小结:先找出题中的单位“1”,再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计算。4.看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若错,追问:为什么错了?5.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改错。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知道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的单位“1”.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到又对又快!五、当堂训练(练一练)课本16页练习四:作业:1、2、3、4、5(写在作业本上)练习:6、7(写在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