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docx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072383 上传时间:2021-06-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 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6 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考纲要求 (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全球的热量平衡。 知识讲解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的作用:保护作用;使水循环;雕塑地表形态;对生物界和人类影响更为深刻。2、大气的组成:氮:含量最多( 78%)是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干洁氧:含量第二 ( 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空气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组成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使生物免遭伤害, 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固体杂质CO地球变暖的原因: 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人类活动燃烧煤、 石油等矿物燃料, 排放大量的,使大气中的 CO 增加; 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植被的破坏,光合作用吸收的CO 减少。2223、垂直分层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层次特 点原 因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 米 热量绝大部分来自地面, 上冷下降低 0.6 。热,差异大,对流

3、强,对流层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对流动动显著 (低纬 1718、中纬 1012、水汽杂质多、对流运动显著。高纬 89 千米)。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起初气温变化小, 30 千米以上气温迅速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上热下冷。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水汽杂质少、水平运动。高层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作用用。 自下而上分三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大气、逃逸层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高度 /Km高层大气50平流层12对流层-80oC-50oC-10oC20oC温度 /oC。1欢迎下载精品文档逆温

4、现象: 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 米,气温下降6C。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海拔上升,气温升高;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海拔上升1000 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例 1、比较同纬度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空海拔均为5000 米的 A、B 两点气温TA、TB 的大小。( TATB)(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二、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5、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 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 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

6、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实例: 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大气逆辐射强)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4 、月球的昼夜温差很大。 (没有大气逆辐射,没有保温作用)( 3)全球的热量平衡多年平均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因此全球气温稳定。人类活动使热量收支失去平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及人类减缓地球变暖的措施: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冰川融化 (特别是南极大陆) ,海平面上升; 错误 ! 未找到引用源。 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南太平

7、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而受影响的国家。 能力训练 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居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 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 。图 3 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下图回答1 2 题。1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2欢迎下载精品文档A 3000 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B 30006000 米高于垂直递减率C 6000 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D 6000 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2飞机可以在5000 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ABCD读图,回答3 4 题。3下列各时段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 1880 1900B 1920 1940

8、C 1958 1978D 1978 1998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D南极地区降水量增加,大陆冰川面积扩大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57 题。5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BC D6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A层顶部B 层底部C 层中部D 层7 2003 年 10 月我国发射的“神州5 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温在 50到 20之间 B 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C最低气温约为 80 D 最高气温约为 408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

9、确的是:()A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C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D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春天孩儿面,一日三朝变”。请参阅今年3 月 1日至 17 日上海地区气温曲线图,回答9-13 题。9图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日期是17 天中的()A 7 日 B 10 日 C 12 日 D 17 日10下列 4 天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A 3 日 B 6 日C 11 日D16 日11从 3 月 17 日起,再过10 天,下列城市中白天最长的是()A上海B北京C广D哈尔滨12下列 4

10、 天中,北京某地(40 N)测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接近50的一天是()。3欢迎下载精品文档A 3 月 4 日B 3 月 8 日C3 月 13 日D 3 月 17 日13造成初春气温骤变的原因,除冷暖气流的影响外,云对气温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关于云对气温影响的正确叙述是()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造成地面气温不太高白天多云,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造成地面气温升得更高夜晚多云,云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高夜晚多云,云将地面热量传到太空中,使地面气温比无云时更低ABCD14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按 A 预案,全球自2000 年起,平均气温每10 年将升高约;至 2100 年,按 B预案和 C 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 预案分别低和。(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3)简述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4)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 能力训练答案1、 B 2 、 D 3 、 D 4 、 B 5 、 B 6 、D 7 、 C 8 、 C 9 、 A 10 、 D 11 、 D 12 、 D13、 C14、 (1)0.30-0.321.11.51.6-2(3) 海平面上升;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4欢迎下载精品文档(4) 共同性原则。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或跨国界问题 ) ;必须进行国际合作。5欢迎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