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舞蹈教育课.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13824 上传时间:2021-07-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质舞蹈教育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舞蹈教育课.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记住我是谁一、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开始引入交流合作状态,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2.用自我介绍的方法,开发动作的即兴表现。通过学生之间的接触,减少肢体陌生感。二、 教学准备1.选择一首轻松的音乐,再选择一首爵士风格的音乐。2.可敲出节奏的鼓。三、 教学步骤1.肢体交流全班围成一个圆圈,由教师或一个学生开始顺时针方向帮左面一位学生放松,如做揉肩;再逆时针方向帮右面一位学生敲背。以此增加学生之间的亲近感。2.自我介绍保持圆圈,由教师示范,上前一步,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做出一个能够代表自己性格、爱好等信息的动作用动作介绍自己。学生按此方式依次自我介绍。过程中,教师可就某某些有特点的信息进行进一步

2、了解,也邀请其他同学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详细提问。1. 我记住你第一轮:请学生依次大声自报姓名,全班大声呼叫回应。接下来请学生将自己的标志动作节奏化,一个八拍或两个八拍,全班跟做。教师参与其中。第二轮:教师可以站在圈中间,敲鼓给出节奏,让学生重复已经做出的动作,通过敲鼓逐渐加速,调动气氛。2. 小组展示以上活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节奏化的小组合,教师要提示大家这个活动已经出现了初步的成果。教师给小组合配上适当音乐, 4 拍,请各组合着节奏跳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动作,结合音乐风格帮助学生将合作规范化,使动作流畅易学。此时最好已经能形成 4 个八拍的动作。如果音乐是爵士风格,教师要帮助他们尽可能使用此

3、风格的动作。3. 记录感受教师发放表格,请学生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 5 位同学名字、信息、感受、关系指数填入表中。姓名信息感受关系指数(1-10)自己的感受第二课镜面一、教学目标1. 从反义词游戏到镜面动作,开发身体动作。2. 掌握并熟练运用镜面动作,提高舞蹈编创的能力;启发、挖掘学生自创动作,提高肢体语言表达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积极创新的能力;训练对生活的观察与模仿力。4. 通过学习芭蕾舞,识别和熟练芭蕾舞手脚位置,同时进一步规范身体并体会并认识芭蕾舞的美。一、 教学准备1.寻找镜面舞蹈视频资料。2. 适于芭蕾舞的音乐,慢板, 8 个八拍; 4 个八拍;则为4 个八小节。二、 教

4、学步骤1. 反义词导入从反义词游戏开始。反义词游戏举例:第一人说“遥远” ,第二人接“咫尺” ;第一人说“黯然失色” ,第二人说“光彩夺目” ;第一人说“垂头丧气” ,第二人说“兴高采烈” ;第一人说“门可罗雀”,第二人说“门庭若市” ; 2.镜面动作两人一组面对面: A 做正面动作, B 做反面动作。如第一人做的是高姿态动作;第一人做前动作,第二就要做后的动作; 3. 扮演角色A 是角色扮演者,可任选身份如交警、老奶奶、街道环卫工作者、教师 B 是镜子。角色扮演者( A )照镜子,镜子必须敏捷地做出反向动作。两人经初步练习后,一对一对正式表演。镜子( B)如果反应快,能及时辨认出对方是什么人

5、物,且能及时准确做出反向动作五个动作就为胜者。两人的角色就轮换一次。4. 学习经过反向动作练习,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反向动作的方法后,教师就是照镜子的人,学生全体面向教师成为镜子。教师以此方法反向教授学生学习芭蕾舞的初级地面。如果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初级地面,那么此时便可学习略复杂些的或 25 度高度的了。5. 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学习后对芭蕾舞的印象,如怎样认识芭蕾舞的风格特点;这一个组合中的什么都包含了手、脚的什么位置等。三、 专业术语镜面动作,反向动作,扮演,角色,风格,手脚的位置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镜面动作,运用镜面动作扮演角色并迅速做出。2. 教师难点

6、:学习芭蕾舞。第三课穿越一、 教学目的1. 让学生利用身体“艺术地表现时、空转化”以此拓展学生对时、空的特殊认识,发展现象力。2. 激发学生对“队形变化”的创意设计。二、 教学准备1.有关“穿越”的视频资料(如西游记 盗梦空间 、迈克尔?杰克逊经典 MV 等)。2.备用伴奏音乐。3.摄像机、音响视频播放设备。三、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播放视频, 和学生聊 “穿越”,可从春晚小品 穿越 聊起,引申出对“穿越”的多种认识。2.分组每组 6 人,给出限定; 35 个动作表现存在于某个时间或空间;运用某种队形变化的形式表现“穿越” ;再用 35个动作表现另外一个时间或空间。3. 展示选两到三组展示,教师

7、给背景音乐,烘托气氛,赋予其更多艺术表现意味。4. 展示与评价其他学生评价,帮助展示组突出主题,比如帮助起名字,或提出改善的建议,同时提示未表演的各组及时进行思考和改进。第四课跳格一、 教学目标1. 从学生都会的跳格中, 分析判断人所共有的四中跳: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单落,单起双落。进而认识舞蹈中既然各种跳都来源于人的两条腿,因此它应是很容易辨别的动作。2. 分析人在跳时腿弯与腿直两种状态, 能够产生的各种跳跃动作,并通过相形跳跃的联想给动作命名,培育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3. 从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跳跃性舞蹈, 形成创造性思维。二、 教学准备1. 两首音乐( 1)轻快的音乐一首, 24 个八拍

8、,中速波尔卡节奏, 要适于跳跃。(2)阿细跳月 音乐一首。2. 白色或其他颜色的胶条, 以便能在教室里贴出雪要的跳格图形。3. 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中几种典型跳的影像资料。三、 教学步骤1. 贴格教师提前用胶条在教室中跳格的图形。2. 跳格游戏游戏方法及游戏规则: (1)从两个单格开始,每次都要跳,不能迈步。(2)单格单腿跳,双格双腿跳,再起跳换单腿。(3)每次跳单格时都要换一种方法,不能重复(第二个双单格,不能与第一次的双单格相同) 。(4)最后双格要重跳起空中转身落地。 (5)按来时跳法返回。违规者淘汰,看谁能按规定做到底。3. 分析出四中跳选一位做得对的同学,一格一格地跳,请大家分析:每次

9、跳他都是用了几只脚跳起,几只脚落下?最后要得出:双起双落、双起单落、单起单落、单起双落四种跳的结论。讨论:人为什么只有这四种跳的可能?结论:人只有两只脚。4. 分组创编小跳组合教师播放预先选好的波尔卡音乐,要求大家按这首音乐节奏编出两个八拍到 4 个八拍的跳跃组合。元素:四种跳,四种可任意衔接。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创编。5. 展示并拍摄几个小组进行展示。同时请用预先准备好的摄像机将每个组的组合录下来。第五课鸟语一、 教学目的1. 运用语言和动作共同 “说” 的手段, 扩大学生的表达能力。2. 从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到非逻辑、 非正常语言的表达,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现象能力。3. 通过掌握当代形体

10、即兴的练习手法, 并参考西班牙默剧,让学生能够自创小型形体剧。 二、 教学准备1. 准备列有各式问题的 PPT,如:你最喜欢吃什么?你最讨厌的事情是什么?等等。2. 西班牙默剧安德鲁和多莉尼视频资料。3. 节奏轻柔的背景音乐;节奏激励的背景音乐。三、 教学步奏1. 镜面默契两人一组,即兴决定跟随和主导的角色,用镜面动作考验两人的默契。2. 对话默契游戏教师用 PPT 展现预先准备的各种问题。两人一组同时用语言回答统一的答案,并同时能用相同的动作表现出来,每组限时 30 秒,看哪组学生能够共同回答出最多的问题。3. 语句与舞句两人一组, A 说一句 (可以是诗、 散文或者普通的一句话) ,并同时

11、用动作表现, B 同步完成此人的语言和动作。 接着 B根据 A 的语言,接下一句话并用动作表现, A 快速模仿 B的语言和动作。双人形成语言与动作的小片段。第六课乡愁一、 教学目标1.探索将情感外化到肢体的方法,并进行抽象化表现。2.以诗歌作为对接的对象,将诗境与舞蹈相结合。二、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即将诗歌内容情感化。三、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并通过肢体外化。四、 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课程, 这也是第一次尝试这样的课程, 乡愁这篇文章,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的熟悉,而这一节的内容就是要把语言内的文字,变成饱含情感,肢体动作的课程。五、 教学活动1.

12、展 示资料请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有关乡愁和诗人余光中的资料。2.读诗请学生选出代表朗诵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3.分 析结构请学生分析,诗被切割为 4 个时空:小时候长达后后来现在。4.小 组设计每组对其时空所蕴含的情感、表现方式、音乐要求、道具进行分析与设计,并将结果填写在表格上。“乡愁”设计与评价表组名小组成员签名小组时空蕴含情感分析表现方式设计(要求避免情节化,要给予抽象表现。群舞、独舞不限。)主题动作音乐要求道具设计评价1. 编创分组进行编创:强调抽象表现,不走向戏剧情节化。2. 展示分组进行表演展示。3. 现场口头评价4. 评价填表评价填表由另外一个组负责填写,可参考全体口头评价的内容,填表给予高度集中概括。内容包括:1. 从情感表现、表现方式、动作设计等方面进行总体评价。2. 按三个标准定位: A、优; B、良; C、尚需改进。六、 专业术语情感外化,抽象表现,分析结构,表现形式,群舞,独舞,戏剧情节化,口头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