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35726 上传时间:2021-07-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活动目标:1. 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验中,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2. 对沉浮现象产生兴趣, 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提高探索的积极性。活动准备:1. 各种沉浮材料:大弹珠、木块、橡皮泥、乒乓球、空矿泉水瓶、泡沫、石头、铁夹。辅助材料:大铁环、木块。橡皮泥、泡沫、橡皮筋、一次性透明水杯、银色夹子 4 个。3. 记录纸 16 份、大调查表、水箱 6 个、毛巾 16 份。4. 自制潜水艇、 PPT课件。5. 一篮混合的红枣与葡萄。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沉浮。1. 教师出示一篮混合的红枣与葡萄, T:老师一不小心将红枣与葡萄混合了,你们能帮老师快速将它们分开来吗?可

2、选取 3 个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办法教师将混合的红枣和葡萄倒入水中。提问: “你们看到了什么?” 太奇妙了吧,倒入水中一下子就能把它们分开来。2. 出示 PPT 想红色葡萄一样沉在水底的我们可以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沉下去 ),想红枣一样浮在水面上的我们可以用向上的箭头表示( 浮上来 )。3. 感知材料,猜测物体沉浮。 T:其实沉与浮还有很多很多的秘密,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 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请你猜一猜它们在水里到底是浮上来的还是沉下去?教师展示材料。4. 幼儿拿出椅子下的记录表进行猜测, T:“将你认为会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用来表示, 沉到水底的物体用来表示, 把

3、它们记录在问号下面” 教师出示 PPT沉浮。5. 第一次猜测物体沉浮并分类。 T 提问:“谁能来说一说刚才你的猜想是什么?” 为什么?教师出示大调查表,分别把幼儿的猜测记录下来(师幼一起)(最好有多个答案出现错误) 。原来这是你的想法, 有没有跟她不一样的想法呢?二、第一次操作,验证猜测,根据沉浮现象再次分类。1.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幼儿利用水箱自主验证, 对比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指导。2.T:“刚刚这些都是小朋友猜的, 到底结果和你们猜的一样吗?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材料, 请小朋友们动手将这些材料一样一样都轻轻倒入水箱, 然后将你看到的结果在小手图案下用记录下来, 4 个小朋友为一组,完成

4、后擦干你的小手将记录纸交给老师” 。3. 教师将记录纸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共同交流验证实验结果。 T 提问:“你猜测的跟你看到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三、第二次操作,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物体和方法。1.T:“小朋友,有的物体会沉下去,有的物体会浮上来,那么你可以通过什么办法可以将原来沉 浮物体变成沉 浮吗?其实,物体的沉与浮是可以改变的,原来浮在水面上的可以沉下去, 沉到水底的也可以浮上来, 我们刚刚的实验证明空矿泉水瓶是会浮起来的, 那你能想个办法使它沉下去吗?” 刚刚的橡皮泥是会沉下去的, 你能通过动手改变它使它浮上来吗?请幼儿动手操作。2. 提出要求:老

5、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辅助材料, 请你们再去动手试一试吧,4 个小朋友为一组,完成后擦干你的手回到位置上。3.T:“为什么加了水、 石子,这些物体以后矿泉水瓶会沉下去呢?” (变重)教师总结:原来改变物体本身的重量就会使物体的沉浮发生改变。4. 教师示范通过改变橡皮泥形状使其浮到水面上。 T:“那么沉的物体能浮起来吗?比如橡皮泥你能使它浮起来吗?”教师示范橡皮泥。5. 教师总结:原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能使物体的沉浮现象发生变化。四、拓展延伸,丰富生活经验。 PPT展示生活中的沉浮应用1.T:“小朋友们, 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了沉与浮的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呢?请幼儿创造性的回答, (实在回答不出,出示 PPT竹筏图片),还有吗?”继续出示 PPT。2.T :“老师这边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沉浮小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示范小潜艇实验。3. 教师总结:看来沉浮还有很多很多的秘密值得我们去探索, 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去教室探索一下为什么小潜艇能浮又能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