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4.厥证.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140654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4.厥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4.厥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4.厥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4.厥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4.厥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4.厥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4.厥证.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厥 证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 韩华刚,医道虽繁而可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概述】 (一)概念 厥证是指由于气机逆乱,气血运行失常所致的以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释义: 厥证乃为内科急症,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神志异常(意识丧失)为证候特征。 急骤性,突发性,一时性。 昏倒不省人事,可伴有四肢厥冷 诱因明显:紧张、恐惧、惊吓、疼痛等。 先期症状:头晕、恶心、面白、汗出。 发作后:头昏乏力、倦怠口干,无半身不遂,口眼喎斜。,(二)源流 1、内经有专篇“厥论”。 (1)论厥有二义: 不知人事:“厥令人暴不知人”(厥论) “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2、大奇 论) 手足厥冷:“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 于膝”(厥论) (2)厥的病机为气机逆乱:“逆皆为厥”(方盛衰论),2、伤寒论、金匮要略论厥为四肢厥冷。“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阴篇) 病机为阴阳不贯。“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阴篇) 3、诸病源候论将尸厥描写为“其状如死, 犹微有息而不恒, 脉尚动而形无知也。 病机为“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4、元、张正和儒门事亲设专篇论述,厥二义并提,并分型论治:尸、痰、酒、气、风厥。 5、清医宗金鉴谓厥为类中风。“类中类乎中风证, 尸厥中虚气食寒,火湿暑恶皆昏厥,辨在喎斜偏废间”。,(三)范围 本节厥证所论范围是以内

3、伤杂病中具有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例不知人事为主症,或伴有四肢逆冷表现的病证。暑厥发病与外邪有关,根据系统化要求,亦编入本节讨论。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之晕厥(如癔病、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虚脱、中暑等,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病因病机】 一气厥 恼怒惊骇、情志过极,以致气机逆乱,上壅心胸,蒙闭窍隧,引起昏倒;或由于元气素弱,又遇惊恐,或因疲劳过度,以致阳气消乏,气虚下陷,清阳不升,造成昏厥。 二血厥 肝阳素旺,又加暴怒,以致血随气逆,气血上壅,清窍不利,突然昏倒;或因久病血虚及产后或其它原因致失血过多,气随血脱,发生昏厥。,三痰厥 形盛气弱之人,恣食酒酪肥甘之品,脾胃受伤 ,运

4、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内阻,气机不利,偶因恼怒气逆,痰随气升,上蒙清窍,以致突然眩仆而厥。 四食厥 饮食不节,积滞内停,转输失常,气机受阻,以致窒闷而厥。,病因病机,体虚劳倦,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亡血失津,体质特殊,陡遇巨大精神刺激,七情过极,超过生理调节范围,汗吐下,耗气伤津,失血过多,脾胃运化失常,痰浊阻滞,气机逆乱 升降乖戾 阴阳不相顺接,厥 证,病机要点: 基本病机;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一气血运行失常一厥证。 病位:心脑、与肝脾胃相关 病性:有虚有实 病理转归:1.阴阳气血相失,阴阳离绝死证。 2.阴阳气血失常。正气来复,治疗得当气复生还;反之,其不复返死亡。 3.各证候间转化(血厥

5、实证可发展为中风)。,诊断要点,1主要依据:突然昏仆,不知人事,或伴四肢逆冷,缓解后一如常人。 2伴随症:可伴有恶心、汗出,或有四肢厥冷,并常有先兆症状。 3发病特点:急骤性、突发性和一时性。发作前多有一定诱发因素。 4实验室: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心电图、颅脑CT、MRI等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 1眩晕 是指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耳鸣,但无神志异常的改变。,2昏迷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症候。一般来说发病缓慢,有一个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一般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6、 1辨虚实 实者 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挟痰涎涌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 虚者 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2分气血 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辨别。 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 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黯红,脉弦有力。,二、治疗原则 厥证乃急危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

7、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不同。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 急救方法: 实证: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百会; 药物:通关散取嚏、苏合香丸、玉枢丹。 虚证:艾灸:百会、气海、神厥、关元; 药物: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1气厥 实证 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 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 治法:开窍,顺气,解郁。 方药:急救:通关散,搐鼻取嚏 调治:五磨饮子,虚证 症状:发厥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劳倦等诱发因素,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

8、微。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方药:急救:生脉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 调治:四逆加人参汤,2血厥 实证 症状: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 治法:开窍,活血,顺气,降逆。 方药:急救:清开灵注射液 调治:通瘀煎,虚证 症状:因失血过多而发,突然昏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自汗肢冷,目陷口张,呼吸微弱,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治法:补养气血; 方药:急救:独参汤 灌服 丽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静注,,3痰厥 症状:素有咳喘宿痰,多湿多痰,恼怒或剧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呼吸气粗,喉有痰声,或呕吐涎沫,舌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行气

9、豁痰。 方药:导痰汤,4暑厥 症状:发于暑热夏季,或高温作业时,突然昏仆,甚至诣妄, 面红身热,眩晕头痛,舌红干,脉洪数。 治法:清暑益气,开窍醒神。 方药:急救:首先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之处, 吸氧,输液,采取有效措施降温。 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 灌服万氏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以开窍醒神。 调治: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预防与调摄】 加强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体厥。 注意思想修养,陶冶情志,避免恶性的精神和环境刺激。 对已发厥证者,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救治。患者苏醒后,要消除其紧张情绪,针对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饮食调养,如暑厥者宜给予清凉素淡饮食,并多进食鲜水果或果汁。所有厥证患者应严禁烟酒及辛辣香操之品,以免助热生痰,加重病情。,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