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城郊矿).doc

上传人:啊飒飒 文档编号:11145654 上传时间:2021-07-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城郊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程设计(城郊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程设计(城郊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程设计(城郊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程设计(城郊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城郊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城郊矿).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矿井概况与地质特征1.1 矿井概况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城郊井田位于河南省永城市境内,覆盖城关乡、城厢乡的全部及侯岭、双桥、十八里、将口乡的一部分。南北长约6km,东西宽约8km,勘探面积约48.1km2。矿井北临陈四楼井田,南接新桥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7301162521,北纬335352340035。井田内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永城市西北至陇海铁路商丘东站约95km,夏邑东站62km;东北至京沪铁路徐州车站约100km,东南至宿州车站约75km,距京九铁路的亳州车站55km,且均有柏油公路相通。矿井交通位置图见图1-1。图1-1 矿井交通位置图1.1.2 动力供应井田内第三

2、、第四系含水量比较丰富,可作为矿井供水水源。矿区内现有永城县电厂,装机容量1.5万kW,供本县工农业用电。在建的永城县140kV变电站,是由地方集资兴建的,经夏邑、虞城到商丘,主要供地方用电。矿区永久电源由商丘220kV变电站供给。1.1.3 地形与河流城郊井田位于淮河冲积平原的东部,地势平坦,海拔标高在+21+24m之间,相对高差23m,微向东南倾斜。区内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广泛分布,厚度一般为220m左右。工业广场标高+24.6m。城郊井田内地表水系不发育,仅有淮河支流的沱河从本区北中部自西向东流过,沱河源于商丘北侧响河,雨季流量剧增,旱季干涸无水,属季节性河流。实测最高洪水位标高+34.79

3、m,(1963年8月9日),年平均水位标高+30.39m,最大流量384 m3/s(1963年8月9日),年平均流量一般为12m3/s。其上游永城市段常年关闸蓄水,致使下游断流无水。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平均风速3.4m/s,最大风速20 m/s。降雪期和冰冻期为11月至翌年3月。冻土深度一般10cm左右,最大19cm。1.1.4 气象本区地处中纬34附近,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气候,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干湿差大,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日最高气温41.5,日最低气温为-23.4。年平均降水量962.9,年最大降水量1518.6,年最小降水量556.2。大气降水量多集中在78月份,可

4、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年蒸发量1808.9。1.1.5 自然地震按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的使用规定,永城地区受地震影响不大,地震烈度小于6度。经河南省地质局建议,对于特别重要的工程和建筑物,可提高一度设防。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井田地形及煤系地层概述本井田位于淮河冲积平原北部,地面自然标高在+31+34m之间。地形微向东南倾斜,地势平坦。精查地质报告基本查明了井田的煤层赋存情况、构造情况、煤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本井田属华北上古生界聚煤区,为新生界沉积物所掩盖。据钻孔揭露下伏地层由老至新有:中下奥陶统(O1-2)、中上石炭统(C2-3)及二叠系(P)。(柱状图见附图)。1

5、)中下奥陶统(O1-2)本地层主要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砾状石灰岩、豹皮状石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所组成。灰岩主要特征是质纯而致密,具多组极为发育的裂隙,被方解石岩脉充填。在井田内只有少数钻孔揭露本地层,揭露最大厚度为117.6m。2)石炭系(C)a中石炭统本溪组(C2):本组地层下部主要为灰色铝土质泥岩,厚度一般为6m。上部主要为深灰色灰色铝土质泥岩,灰色砂质泥岩以及一层不稳定的石灰岩,厚度620m,一般厚14m。b上石炭统太原组(C3):本组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沉积岩系。主要由1215层薄中厚石灰岩、泥岩、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砂岩以及45层薄煤线交互沉积而成,厚度130147m,一般137m。

6、3)二叠系(P)a下二叠统山西组(P1):本组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以及13层煤(二煤组)所组成。厚度82120m,平均厚度96m。b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2):本组主要由深灰色灰色泥岩、铝土质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46层煤(三煤组)组成,厚度4595m,平均厚度84m。 c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1):本组地层厚约729m,主要由灰色砂质泥岩、铝土质泥岩、砂岩以及69层薄煤线交互而成。d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2):本组地层主要由平顶山砂岩段,泥灰岩性和石膏钙核段组成,欢度为706m。井田内仅有少数几个钻孔揭露,此地层为不连续地层。4)上第三系(N):本地层属河湖相沉积a中新统:本组厚度3

7、0145m,平均厚度101m。主要由米黄褐黄色中细砂岩、粉砂、粘土质砂及砂质粘土组成。b上新统(N2):本统厚3788m,平均厚70m。主要由砂质粘土夹褐黄细砂、粉砂及粘土质砂组成。5)第四系a更新统:本组厚度2248m,平均厚度33m。主要有粉细砂、粘土,局部为粘土。b全新统:本组厚度1432m,平均厚度21m。上部为黄色粘土质砂为主,下部为土黄褐黄粉细砂。1.2.2 构造特征城郊井田位于北北东向的永城隐伏背斜的西翼中段,北北东向断层构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近东西向构造,局部发育有北西向构造。总体构造特征是以宽缓褶皱为主,伴随一定数量的断裂构造,且多集中在表现明显的背、向斜两侧,见图1-2城郊

8、井田构造纲要图。整个井田以近北北东向断层构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近东西向构造,局部发育有北西向构造。总体构造特征是以宽缓褶皱为主,伴随一定数量的断裂构造。晚古生代中基性岩浆岩活动比较强烈,并对煤层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图1-2 城郊井田构造纲要图1.2.3 水文地质1)含水层、隔水层及其特征井田内主要有9个含水层组,4个隔水层组。其中,新生界4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组;二叠系石盒子组1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组;二叠系山西组1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段;石炭系太原群2个含水层组,1个隔水层段;奥陶系中下统1个含水层组。a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孔隙潜水含水层:此层厚21m左右,砂岩较发育,单位涌水量0.1524

9、.16710-3/s.m2,渗透系数0.65423.06m/d,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属强含水层。b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孔隙承压水含水层:此层厚33m左右,中砂层厚21m,单位涌水量0.59410-3/s.m2,属中等含水层。c上第三系上部松散孔隙承压水含水层:此层厚70m左右,单位涌水量0.1980.46810-3/s.m2,渗透系数为0.4760.87m/d,属中等含水层。d新生界底部隔水层:此层厚31m左右,其中粘土层厚25m,可塑性好,分布广泛且稳定,为一良好隔水层。在16线以北变薄,起不到隔水作用。e下石盒子组三煤组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45m左右,含水层为中、细砂岩,单位涌水量

10、0.0004310.039910-3/s.m2,渗透系数为0.006160.361m/d,属弱等含水层。f山西组二2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52m左右,含水层为中、细砂岩,单位涌水量0.0003670.080410-3/s.m2,渗透系数为0.001720.0338m/d,属弱等含水层。g石盒子与山西组间隔水层:下石盒子组三煤组顶板砂岩含水层 山西组二2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之间有厚38m的泥岩、砂质泥岩、铝土岩,且分布稳定,起到了良好的隔水作用。h山西组与太原群间隔水段:二2煤层底板太原组之间有50m左右的细、粉砂岩和泥岩,岩石致密,为良好的隔水层。i太原组上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

11、组:此组厚32m左右。全井田发育稳定,岩溶裂隙最为发育,单位涌水量0.1250.79310-3/s.m2,渗透系数为0.8014.904m/d,水量相对丰富,但不急条件不良,属中等含水层。j太原组下段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24m左右。单位涌水量0.1211.21610-3/s.m2,渗透系数为0.7037.473m/d,水量大,属中等含水层。k太原组上段与下段间隔水层段: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组与下段灰岩含水组之间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组成,为良好的隔水层。h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组:此组厚度不详。单位涌水量0.008430.70410-3/s.m2,渗透系数为0.05611

12、.878m/d,岩溶裂隙发育不均,富水性明显差异,属中等强含水层。2)矿井涌水量地质报告中预计矿井涌水量:正常180m3/h 最大220m3/h3)井田水文地质类型本井田主要开采下石盒子组三煤组和山西组二2煤层。三煤组以岩层裂隙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二2 煤以底板岩溶裂隙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1.2.4 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三煤组煤层直接顶板,底板主要为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抗压强度一般小于600kg/cm2(局部大于600kg/cm2),稳定性差,管理有一定困难。二2煤层直接顶,底板多为细中粒砂岩,厚层状泥岩(厚度一般大于5m),局部为砂质泥岩或落层状泥岩,

13、抗压强度一般大于600kg/cm2 ,岩石的完整性,稳定性较好,顶板易于管理,底板一般不易发生底鼓。2)瓦斯、煤尘等井田中各煤层沼气含量一般小于0.5cm3/g,属低沼气矿井。各煤层均无煤尘爆炸危险。各煤层均属不自燃发火煤层。3)地温井田内地温仅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井田的平均地浊梯度为2.670C/100m,从地温梯度看,浅部地温梯度较高,深部地温梯度较低。1. 3 煤层特征1.3.1 煤层埋藏条件及围岩性质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山西组(含三煤)及下石盒子组(含煤46层)。两组地层平均总厚177m,含煤79层。煤层总平均厚度10.82m。主要可采煤层为二2、三22、三3、和三4煤层。煤层

14、风氧化带深度,通过煤芯煤样化验、分析定为由基岩顶界向下垂深20m。本井田内石炭系、二叠系均为含煤地层。各可采煤层具体埋藏特性如下:1)二2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下部,可采厚度为0.88.86m,平均厚度3.5m。煤层结构简单,仅有一层厚度小于0.41m的夹矸,煤层赋存稳定,煤层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及中细砂岩,底板多为砂质泥岩及细砂岩。砂岩抗压强度3161063kg/cm2,泥岩抗压强度433612kg/cm2。2)三22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的三煤组中,可采厚度为0.83.13m,平均厚度1.6m。结构较简单,含夹矸12层,煤层比较赋存稳定,煤层顶板多为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底板多为炭质泥岩及砂质泥岩。

15、砂质泥岩抗压强度222314kg/cm2。砂岩抗压强度312859kg/cm2。3)三3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的三煤组上部,可采厚度为0.83.16m,平均厚度1.62m。结构比较简单,为较稳定煤层,煤层顶板多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底板多为砂质泥岩。泥岩抗压强度386kg/cm2。砂岩抗压强度498kg/cm2。4)三4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中部的三煤组顶部,可采厚度为0.82.49m,平均厚度0.94m。结构比较简单,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顶板多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底板多为砂质泥岩。具体城郊矿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1。表1-1 城郊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最小-最大)/平均与下煤层间距

16、/m稳定程度煤层结构顶板底板三4(0.8-2.49)/0.948不稳定泥岩夹矸01层泥岩及炭质泥岩砂质泥岩三3(0.8-3.16) /1.628-10比较稳定局部有1层泥岩夹矸泥岩及砂质泥岩砂质泥岩三22(0.8-3.13) /1.680比较稳定12层泥岩夹矸粉砂岩或砂质泥岩炭质泥岩或泥岩二2(0.8-8.86) /3.5比较稳定局部有1层泥岩夹矸粉沙岩局部石灰岩粉沙岩及沙岩1.3.2 煤层特征1)煤的容重煤的实体容重二2煤1.6t/m3,三22、三3、和三4煤1.5 t/m3。2)煤的工业分析及用途本井田各可采煤层均以高变质程度的年轻无烟煤为主,其次为天然焦,个别煤层有少量贫煤点。二2煤层发热量QDfr7400cal/g,QDfT8400 cal/g;灰分在1015之间。三22、三3煤层发热量QDfr6600 cal/g,QDfT83 cal/g;灰分在1525之间。各煤层含硫量均小于1,一般在0.40.7之间;磷含量一般在0.0003左右。属低中灰分、特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无烟煤。3)瓦斯、煤尘及自燃a瓦斯:井田内瓦斯含量不高。经向省煤炭厅汇报,认为“可能有瓦斯突出”的根据不足,确定设计按低瓦斯矿井考虑。b煤尘:经鉴定,本井田设计开采二2煤为无烟煤,一般无煤尘爆炸危险。设计按无煤尘爆炸危险考虑。c自燃:井田各煤层还原样燃点之差T一般均小于20,为不自燃煤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