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学生”的宽容与信任之爱.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51522 上传时间:2021-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特殊学生”的宽容与信任之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特殊学生”的宽容与信任之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特殊学生”的宽容与信任之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对“特殊学生”的宽容与信任之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特殊学生”的宽容与信任之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特殊学生”的宽容与信任之爱.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特殊学生”的宽容与信任之爱华山小学 童才宴“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句在教育界广泛流传的经典名言说明: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师德的直接体现,是做好教师的关键!这是用博爱之心铸造师德之魂啊!一、 学会宽容,架起沟通的桥梁宽容是教育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宽容是人生最伟大的力量,那么我们可以抓住“犯错”时机,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学生犯错误时往往内心比较脆弱,情绪不佳,如果我们教师能抓住这一时机进行正确地引导,鼓励,就能让学生随着我们的引导自觉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进而发自内心地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引导。因此宽容所释放出的爱,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

2、的博大胸怀。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总能遇见几个“问题学生”或者“特殊学生”,其实在“问题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希望自己进步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得到集体的温暖,但常常得到的是教师、家长、同学的冷遇,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于是产生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的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任教第一年,我们班级有个名叫胡晓的小男孩,是我遇见的一名特殊的学生,他的特殊并不是身体的特殊,而是行为。在我接班之前,便有家长对我说:“老师啊,胡晓这个孩子,您可要注意了,要关注下的。”然而那时的我看看眼前的这个大眼睛,白皮肤,初次见面略微腼

3、腆的男孩子,心想:不是挺正常的孩子嘛,那时并没有把家长的话放心上。正式开学了,一切如此的平静,上课时,学生们一个个认真地看着我,瞬间觉得这帮孩子很朴实,很可爱, 一切都是在有序地进行着。不料,没几天,这个叫“胡晓”的小男孩,果然开始行动了,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个头的优势,他开始欺负同学,可以称之为疯狂,不仅欺负自己班的,还欺负高段的,于是没一会儿就会有学生来报告:“老师,胡晓打人了,老师,胡晓把谁的东西丢到外面了,胡晓,胡晓”就几天时间,这个名字就深深地记在脑海里了,不是因为他如何帮助他人,而是一连串的坏事,欺负人,破坏公物等等。作为班主任的我,只能一次次的把他拉进办公室进行谈话和教育,但是在

4、谈话中,他会有意识的不断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一次次的保证不会再有下次。无辜的眼神不得不使我对他进行教育后便放他回教室。可是,一切似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他回去后,没一会儿又开始欺负同学,这使得我不得不请他的家长来学校反应情况,做相应的教育措施,他的爸爸妈妈似乎知道他儿子的状况,而且习以为常了,以致在讲述他们儿子在学校的情况,并没感到意外,表现出来的是出乎意料的淡定。通过了解得知,胡晓的爸爸自己养了一个鱼塘,他的妈妈则是带了一个才几岁大的女儿在村子里开了一个小店,平时有部分家长气不过自己的儿女在学校被胡晓欺负,会直接冲到他家告状或者直接责备其爸妈之类的事情,以致胡晓的家长频繁地换号码。他们也承认

5、自己管不住儿子,曾经还把他吊起来打,除了暴力还是暴力,因此,小小的胡晓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坏,很多家长都是唯恐避之不及,甚至为了躲避他,想尽办法远离他。了解之后加之其在学校让人汗颜的表现,心想,运气“真好”,第一年就碰上了这样的学生,那是在挑战我么?看来他的家庭环境,使得他具有一定的多动症,于是我把情况反应给了陈老师,并且进行了一定的沟通,来讨论这个孩子的教育问题,通过目前表现出来的状况,如何进行对其的教育,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理念,如何进行爱呢?二、 学习教学做合一,走进学生内心陈老师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先不要急,你先去从侧面了解下他的优点,擅长的方面,咱们可以

6、从其他方面来引开他的注意力,来削弱他的多动症。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他比较要强,例如在平时的作业中,有同学比他做的快,他便会跑过去把他的本子抢走,丢掉,藏了,他最喜欢和班长竞争比赛了,输了便会发火,然而,同学们便会成为他的出气包。他喜欢看书,而且喜欢比别人看的多,这会让他自己有优越感,于是陈老师想,与其让他空起来欺负同学和搞破坏,不如让他在书香中得以熏陶,讲不定渐渐的就会变了。当时学校的图书制度是两个星期借一次书,班级同学可以相互交换借阅,然后陈老师决定对这个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借书制度了,在办公室旁边给他专门搬来一张桌子,一把凳子,一本借书登记册子,这个专利只属于胡晓,在课间,午间,他可以在

7、这里看书,而且他可以不定时的借书,前提是他要认真地把前一本书看完才行,并做好相应的登记。陈老师还会不定时的抽问他之前看完的书,这样使得他会认真地去看每本书,而不是在敷衍了事。在他看书的时候,周围的同学会远远的地看着他,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使得他很自豪,当他回教室的时候,不再只会欺负同学和破坏公物,而是会和同学分享读书的欢乐,渐渐地也有同学会和他一起玩。陈老师这个“特殊”的制度使得他没有空余的时间来欺负同学或者来干坏事,也让他的内心有一种自豪感,恰好符合他的要强的心理,也使得他慢慢融入到了团体中,不再被其他同学孤立起来。三、学会挖掘学生的兴趣,充分信任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在一次的大扫除中无意间发现

8、他是个劳动能手,他不怕脏不怕累,会争着要求我分配比较难的任务给他,于是陈老师会在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大家在劳动方面向胡晓学习,这个特殊的孩子竟然脸红害羞了,这让陈老师更加确信这个孩子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欺负同学,破坏公物是为了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和重视,也许他的内心深处有少许的自卑感,正因如此他不得不到处惹事。陈老师抽空会把他叫到办公室聊天,问问最近学习状况之类的,甚至会向他的同学了解他的表现,结果还是很让人满意,同学反映更多的是:“陈老师,胡晓变了,他不欺负我们了,还帮我们搬东西了。”“陈老师,胡晓在那里一个人在捡垃圾呢。”“陈老师,胡晓帮我们修好了我们的玩具。” 陈老师听到了孩子们这样的

9、反馈,总是会微笑着对胡晓说:“瞧,你在一点点的进步了,大家都看在眼里了,你要再接再厉,陈老师相信你是个很棒的孩子哦!”陈老师对他曾下了许多工夫,做了许多苦口婆心、细致入微的工作,但一开始收获不大。但是我发现陈老师每次找他谈话都是面带“微笑、微笑、再微笑”。渐渐地胡晓学会了对自己犯的错误会内疚,这应该是所谓的“宽容之爱”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吧!用爱去营造,就是要用爱去容纳学生的一切。只有容纳,才可以用一颗慈爱的心去发现和转化学生的问题,使学生心悦诚服地走上进步之路。陈老师这一系列的做法,使我深深体会到真诚的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老师对学生的真情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对老师工作的支持,这就是爱的回

10、报,也就正是马克思所说的:“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我们应该善于忘记,给学生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哪怕是学生的行为冒犯了我们。忘记他们的过错,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与表扬,而不要对他们的进步和改变置若罔闻,视而不见,或者只盯着其缺点不放,甚至耻笑,讥讽他们,认为他们永远不会改正。因此“以鞭策激励释放信任之爱”才是我们把特殊学生教育好的关键。学习陶行知之“爱满天下”,鞭策激励释放宽容和信任之爱“爱满天下”意味着无私奉献,它是崇高的,也是无价的。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服务精神是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以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陶行知先

11、生不仅自己有奉献之心,而且反复强调教育学生也要有奉献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先生正是以他这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的童心。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始终以其“爱满天下”的格言,去爱每一个学生。我深知,“德高为范,学高为师”的道理。因此,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又是一名班主任,只有在学生面前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人师”形象,这样才能深深地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使学生能接受老师、信任老师乃至崇敬老师,“教育”才能得到良好的实施。转化“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特殊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抱着满腔热忱,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转化“特殊学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他们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成长。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