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小学火灾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为切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火灾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一、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协同作战(一)总指挥部成立校园火灾应急指挥中心,由校长任总指挥,全面统筹火灾应急处置工作;分管副校长任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协调各小组工作。(二)专项工作小组1 .灭火行动组:由后勤安保人员、男教师组成,配备必要消防器材,负责火灾初期扑救及配合专业消防人员作战。2 .疏散引导组:由班主任、楼层管理员组成,承担师生安全疏散引导任务,确保按预定路线有序撤离。3 .医疗救护组:由校医、后勤人员组成,负责现场伤员初步救治及联系120
2、送医。4 .后勤保障组:由后勤职工组成,负责切断电源、水源,调配灭火物资,设置警戒区域。5 .通讯联络组:由行政人员组成,负责拨打119报警、上报教育部门及联系家长,实时通报现场情况。二、火灾风险预判:提前排查防患未然(一)常见致灾因素1 .电气隐患:电线老化、私拉乱接、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炉、热得快)。2 .用火不当:食堂油锅过热、实验室明火操作失误、乱扔烟蒂。3 .物品管理:易燃易爆化学品(如酒精、汽油)储存不当,杂物堵塞消防通道。4 .人为疏忽:学生玩火、教师下班后未关闭电器电源。三、预防工作重点:层层落实筑牢防线(一)落实安全责任校长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与各部门、班级签订安全责任
3、书,明确“每日一小查、每周一大查、每月一总结”的隐患排查制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二)强化安全教育1 .课程融入:每学期开展2次以上消防主题班会,讲解灭火器使用、逃生路线标识识别等知识。2 .实战演练:每学期组织至少1次全校消防演练,模拟浓烟环境下低姿撤离、防烟面罩使用,让师生熟悉“逃生三要,:冷静判断、有序撤离、科学自救。3 .氛围营造:在走廊、教室张贴消防海报,利用校园广播播放火灾案例,增强师生防火意识。(三)保障硬件设施1 .定期检查灭火器、消火栓、应急照明灯等设备,确保完好可用。2 .保持楼道、楼梯、安全出口全天候畅通,严禁堆放杂物、上锁封闭。四、应急处置流程:分秒必争科学应对(一)第
4、一时间报警(发现火灾3分钟内)1 .现场人员立即拨打119,清晰说明“学校地址、起火部位、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困”,同时向校长及上级教育部门报告。2 .通讯联络组通过广播或喊话器通知全校:“XX区域发生火灾,请全体师生按演练路线迅速撤离!”(二)有序疏散逃生(报警同时启动)人员疏散:生命至上分情施策低层(1-3楼):师生弯腰低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沿楼梯右侧快速撤离,避免推挤;教师在班级门口、楼梯拐角处引导,确保无学生滞留。高层(4楼及以上):优先通过安全通道或室外消防楼梯撤离,严禁乘坐电梯;若通道被堵,退守至阳台、卫生间,关闭门窗,用湿布堵塞门缝,向外挥手或敲击物品求救。身上着火:立即就地打
5、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灭火,切忌奔跑。物资疏散:确保重点减少损失优先转移实验室危化品、图书馆珍贵资料、配电柜旁易燃物,防止爆炸或火势蔓延;搬运时避免单独行动,确保自身安全。(三)初期火灾扑救(消防人员到达前)灭火行动组携带灭火器、消防栓赶赴起火点,针对不同火源采取对应措施:电器火:先断电,再用干粉灭火器扑救,禁止用水泼洒。油锅火:立即盖锅盖或用灭火毯覆盖,切勿泼水。固体火: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灭火剂,形成隔离带防止扩散。(四)医疗与联络:及时救治信息畅通1 .医疗救护组对轻伤者现场处理(如烫伤冷敷、外伤止血),重伤者立即联系120,同时通知家长并说明伤情。2 .后勤保障组在校园门口引导消防车进入,清除道路障碍物;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保护事故现场完整。(五)后续处理:总结反思完善机制1 .配合消防部门调查起火原因,如实提供监控录像、目击证人等信息,形成书面报告上报教育部门。2 .召开全校总结会,通报事故情况,强化师生安全意识;针对处置过程中的问题,修订应急预案,提升应急能力。3 .对因火灾受损的设施、物品及时修复、更换,确保教学秩序尽快恢复。五、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部门需定期组织学习,确保每位师生熟悉应急流程。校园消防安全依赖全体人员共同参与,让我们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为准则,共建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