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乙型肝炎病毒.pptppt.ppt

上传人:rrsccc 文档编号:11175666 上传时间:2021-07-09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乙型肝炎病毒.ppt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精品】乙型肝炎病毒.ppt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乙型肝炎病毒.ppt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乙型肝炎病毒.pptppt.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 亲嗜性,引起肝脏炎症的病毒。,中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丁,戊,己,庚及 TTV 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 4 个型别的流行情况严重。,肝炎病毒,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消化道传播 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血液途径传播 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 已型肝炎病毒(HFV) 庚型肝炎病毒(HGV) TT型肝炎病毒(TT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 ),电镜下的 HBV,丹麦人颗粒,核心:双股环状DNA和DNA多聚酶 内衣壳:蛋白质,主要为核心抗原(HBcAg)

2、HBeAg也产生于内衣壳 外衣壳:类似包膜,脂质双层结构及蛋白质 蛋白质由病毒编码 (HBsAg, PreS1,PreS2),HBV 的小球形颗粒,HBV 的管形颗粒,HBV 的抗原组成,表面抗原 HBsAg 核心抗原 HBcAg e抗原HBeAg,表面抗原(HBsAg) 三种颗粒上均有 血清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具有抗原性(弱),其抗体HBsAb为中和抗体,建立免疫标志 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核心抗原(HBcAg) 存在于Dane颗粒上 血中不能检出(仅存在于肝细胞内) 抗原性强,其抗体HBsAb无中和作用 IgM提示HBV正在复制 IgG持续时间长,e抗原(HBeAg) 游离

3、存在于血中 与Dane颗粒出现平行 有抗原性,抗体HBeAb 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突变株,不产生HBeAg,不被HBeAb识别,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 HBsAg 携带者 传播途径 1.性接触和密切接触 2.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 3.母婴传播 4.医源性传播 -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 -针刺、纹身等,致病性,易感人群:,母亲为 HBsAg 阳性的新生儿 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和 其他人员 肾透析的患者、血友病患者 HBsAg 阳性患者的配偶和子女 同性恋、异性恋、静脉药瘾者,临床意义,我国约有40%-60%人群曾受到过HBV的感染 临床类型: 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 重症

4、肝炎 肝外表现:发热、皮疹、血管炎等,免疫性,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阳转,持续6个月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 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阳转,无保护作用,IgM可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IgG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情开始恢复的征兆,HBsAg,抗 HBs HBeAg,抗 HBe 抗 HBc ( HBcAg ),乙肝五项及HBV DNA的临床意义,HBV DNA,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预防及免疫,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人工自动免疫: 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 人工被动免疫: 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 HBIg ),丙型肝炎病毒(hep

5、atitis C virus),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播途径似HBV 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潜伏期: 4-8周 临床上以无症状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 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免疫力不牢固,虫媒病毒(Arbovirus),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 由节肢动物传播和储存 我国主要的虫媒病毒有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森林脑炎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乙脑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单正链RNA 有包膜 二十面立体对称,乙脑病毒的电镜照片,流行病学,1 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三带喙库蚊、致乏库蚊、白纹伊蚊 2 传染

6、源 :已感染的家畜、家禽 3 最重要中间宿主或扩散宿主-幼猪 4 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8090%的病例都集中在7、8、9三个月内 华南地区67月,华北地区78月,东北地区89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 乙脑呈高度散发性,致病机制,蚊 动物 动物 蚊,致病机制,带毒蚊虫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结内增殖,少量入血,肝、脾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二次病毒血症,突破血脑屏障,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病变,顿挫感染,乙脑的预防,灭蚊防蚊-关键 人群免疫-乙脑疫苗 幼猪免疫-乙脑疫苗,登革病毒(dengue virus),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热 该病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流行病学,储存宿主:人和灵长类动物 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媒介: 伊蚊,致病机制,带毒伊蚊叮咬,网状内皮系统增殖,病毒血症,普通型 出血/休克型,临床表现,登革热 发热、骨、关节疼痛 皮疹、出血、全身中毒样症状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出血倾向严重 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 登革休克综合征 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 向伴周围循环衰竭,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皮下出血,预防,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