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7).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85126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7).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墨江民族学校 李艳教材分析: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设计思路: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2、读懂文中的关键词句“同一时刻”“谈何容易”“静静地”等,品味

3、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李博士等医务人员奔波的艰辛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学难点: 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白血病患者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播放图片,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走入一个白血病患者的故事,这个故事架起了一座感人的生命桥,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二、复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师:走入故事前我们先来认识故事中的几个生字词。1、 小组接读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班同学读课文内容。说说故事中有哪几个人物

4、?(生:小钱、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谁?(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感受小钱的不幸、认识台湾青年和走进李教授)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1、感受小钱的不幸为什么说小钱是不幸的?(出示白血病的资料)教师出示“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a让学生品读,读出小钱不幸的感受。b 抓住文中的凋零、含苞和绽放等词理解文中把18岁年轻人比作含苞的花朵。 c通过读课文感受骨髓的移植不容易。2、 认识台湾青年自读课文3至5自然段。说说台湾青年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人)“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生1999年9

5、月22日早晨7时30分)了解台湾青年捐骨髓的不容易。小组讨论:文中两个“静静地”有什么不一样?假如你是台湾青年,有记者采访你,你会说些什么呢?教师模仿记者,学生模仿台湾青年进行采访。3、 走进李博士认识李博士。师生共同感知李博士的急小钱所急,想小钱所想,为了小钱不辞辛劳的奔波,体现他有博大的爱心和高尚的医德,有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小结感情升华,拓展想象。 1、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一年后,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五、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台湾青年 爱 李博士 心 小钱 6、 教学反思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99年的真实的故事。

6、语言朴质而生动,洋溢着浓浓的真情。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像李博士一样的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像含苞的即将凋零的花朵,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反思这节课,

7、我觉得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1.在品味课文时,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小钱的不幸,悲伤与绝望,朗读时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学生在读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声音上扬,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果当时,我能够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并给予恰当的范读,用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2.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部分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唯有”,虽然读了句子,但没有对“唯有”进行深入挖掘,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就挖的更深了,就能让学生体会到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3。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和爱心,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 4.自身应变能力不够灵活。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有些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些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正视自己的不足,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