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社会竞争----谈教师的社会化,幸福化.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197234 上传时间:2021-07-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与社会竞争----谈教师的社会化,幸福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参与社会竞争----谈教师的社会化,幸福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参与社会竞争----谈教师的社会化,幸福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参与社会竞争----谈教师的社会化,幸福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与社会竞争----谈教师的社会化,幸福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与社会竞争----谈教师的社会化,幸福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与社会竞争-谈教师的社会化,幸福化教师的工作是脑力劳动,精神劳动,思想劳动,心灵劳动,面对的是祖国,社会,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儿童,压力大,责任大,不是一天上两节课能够概括的,往往很多时候都在考虑学生,教学的问题,而现在家长和社会对孩子的不同期望,升学和健康成长,都给教师的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社会在发展,孩子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无论现代社会对孩子们的影响是好是坏,这就是现实,我们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自己的思想阶梯上,而面对社会的变革固步自封或抱怨,教师往往滞留在以前的知识中,与社会脱节,所以,提升教师的水平,就需要提升他们的生活工作思想状态,让他们在一定水准上参与社会竞争,而不是成孔

2、乙己,不了解社会怎么教社会中的人,那就out了,提供工作餐,工作服,宿舍,也是提升教师待遇的最简单有效省钱的方法,不必去涨工资,教师参加劳动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在不影响主要工作精力的就前下,防止思想与社会与劳动脱节。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很多无用、无效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头脑、耳目。我们静心想一想,这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 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东西真正有价值。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学习了,但未必有效率,学到的东西也未必都对我们有价值,未必都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和实践中去。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要学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学习?学到的东西又怎样才能跟我们的生命融合起来呢? 我们说,人生

3、有很多智慧,那么,智慧在人心里是怎么酝酿起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后天的学习。每个人都有向学的心愿,可各人的学习质量不同。什么人能够真正学出效率来?这里面大有深意。一个人要是每天连饭都不吃,连觉都不睡,天天在那儿冥想,一定要把世界想明白,那想破了脑袋也没有多大用处,你还不如好好去学。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概念都是一字之别,人有雄心是好事,要有野心就不大好了;人有理想没有错,但仅仅停留在空想的话,那也就是一场梦而已。怎样能够达到一个可行的理想之境?一个人需要持续地实行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可行之境。 在学习的时候,学问须化入内心,不然每天在真正的学问之外打转转,那也是不行的。有时候一帮人在一起,

4、群居终日,看着挺热闹,可能也能学点东西,但是你觉得大家老说不到点子上,言不及义,然后这些人还 好行小慧,就是耍小聪明,卖弄小技巧。这些都不是一种大格局。你要想让他们的生命境界再提升,再开阔,能够有极大的层次,那也真是难事。 我们经常说到一个词,就是说某人有局限,比如说他工作方法有局限,思维方式有局限。何谓局限?局限局限,是因为格局太小,所以为其所限。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差别非常大。如果你想达到一个开阔的生命境界,那你首先要问问自己,我的生命格局到底有多大?学过下围棋的人就有一种感觉,一开始是老师一个棋子粘在那里,你一个棋子贴上去,最后你只能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拣零头。好老

5、师就会教学生,先不要去学这样的一目一目的计算方式,而是要在整个的棋盘上学会布局。局布大了,一块失掉,别的地方还能够做活。一个人的生命也是一样,要看在多大的格局上展开。一个人精通一门小技艺不是难事,但是他终其一生,可能得到的仅仅树木,而不是森林,仅仅棋盘的一角,而不是全局。 有生命大格局的人,贤达通透的人,他表现出来就是道理里的大处;不贤者识其小者,格局小的人,悟性差点的人,表现出来的无非是那些道理的小处。大处能够学,小处也能够学。 那么我们怎样学习?向谁学习呢?其实,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法无定法,师也未必有常师。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我们需要向不同的人去学习东西。向书本学,不如向人世学。如

6、果有这样一种学的悟性,处处皆可学。一个人内心有智慧,敏感多思,而且愿意好好去学,甚至乐意向比自己差的人去请教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态度。一个人他自己是有水平的,还向没什么水平的人请教;一个人他自己是很有学问的,还向学问少的人去虚心求教;一个人生命中是有格局的,但是他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个人自己本来已经是很充实的了,但是他看起来却是虚怀若谷;一个人保持一种谦逊的、空灵的、虚静的、安闲的状态,就算有人冒犯他,他也不计较。我们想一想,一个人越是剑拔弩张,凌厉过人,是不是越容易受到冒犯?只有一个宁静的人,才能够做到犯而不校(较)。这样好学而又虚心、充实而又宁静的状态。我们不去说知识、地位、阶层,简单的高与下就是年龄,比如说大人就一定有资格、有权力训诫小孩子吗?孩子的视点难道不能够给我们提供另一个坐标吗?今天,我们能够换一个逻辑起点,未必要叫高下,不过是换一个思维的角度,换一种思考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