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步练习2.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03977 上传时间:2021-07-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步练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步练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步练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步练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步练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步练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因的分离定律》同步练习2.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 高一 必修 2 3.1基因的分离定律(1) 典题例析 规律总结 【例1】 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d深紫色、Pm中紫色、P浅紫色、Pvl很浅紫色(接近白色)。其显隐性关系是:Pd Pm Pl Pvl (前者对后者为完全显性)。若有 浅紫色企鹅(Plpl)与深紫色企鹅交配,则后代小企鹅的羽毛颜色和比例可能是()A. 1中紫色:1浅紫色B. 2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C. 1深紫色:1中紫色D. 1深紫色:1中紫色:1浅紫色:1很浅紫色【解析】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Pd 时,子代全为深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Pd Pm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深紫色:1中紫色;深紫色

2、个体的基因型为PdP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深紫色:1浅紫色;深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PdPvl时,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深紫色:1 浅紫色:1很浅紫色。【答案】 C技巧点拨: 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遗传时仍符合分离定律,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最常见的如人类ABO型的遗传,涉及到三个基因一一IA、IB、i ,组成六种基因型: I AI A、 I Ai 、 I BI B、 I Bi 、 I AI B、 ii 。【例 2】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A 33%B 50%C 67%D 1

3、00%【解析】 根据后代的性状和比例可以分析, 昆虫翅色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 中间 性状灰色为杂合子(Aa),黑色性状为纯合子(AA或aa),黑翅与灰翅交配,后代中黑翅的比例 为 50%。【答案】 B技巧点拨:(1)不完全显性:如红花 AA、白花aa,若杂合子AaFF粉红花,则AAX aa杂交 再自交,F2代性状比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 : 2 : 1,不再是3 : 1。(2)当子代数目较少时,不一定符合预期的分离比。如两只杂合黑豚鼠杂交,生下的4只小豚鼠不一定符合3黑1白,有可能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也有可能既有黑色又有白色,甚至还可能3白 1黑。 小试高考 1.(2013新课标I卷,

4、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解析】 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1 或3: 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i昔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 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则可能符合自由 组合定律,C验误;不遵守操

5、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音误。【答案】 A2.(2012 海南, 25) 已知小麦无芒 (A) 与有芒 (a) 为一对相对性状, 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 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皿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 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 若要通过对 杂交子一代表现型的分析来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则最佳的杂交组合是A. S无芒x?有芒(s AAX孕aa) B. S无芒x?有芒(s Aax孕aa)C. S无芒X?无芒(3 Aa X ? Aa) D. S无芒x?无芒(S AAX孕Aa)【解析】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

6、有显性作用,如果A基因发生突变而变为a基因,这时无芒的纯合子父本 AA产生含a的配子,当遇a的雌配子时,形成受精卵aa,将来发育的植株表 现出隐性性状,所以最佳的杂交组合为父本为显性纯合子,母本为隐性纯合子组。【答案】 A3.(2012 江苏卷, 1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i的基因型D. F2的3 : 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解析】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可能存在相互影响,如F2中出现9 : 3 : 4这样的性状分离比,故

7、A错;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性状表现相同,故Bt;测交方法可检测任一未知基因型,故Ct; F2的3 : 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 D对。【答案】 D能力提升训练、选择题1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相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结合并发育而来8 .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不含等位基因2.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 “提出问题、提出假说、 演绎推 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

8、上的基因控制的”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C.为了验证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测交后代性分离比为 1 : 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3.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4.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 : 1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5.人类单眼皮与双眼皮的遗传规律如表

9、所示(A、a表示相关基因)。一对单眼皮的夫妇生A.甲是男性,基因型为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甲(不考虑基因突变),则()B.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C.甲是男性,基因型为aaD.甲是女性,基因型为aaAAAaaa男性双眼皮单眼皮单眼皮女性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Aa6.请根据如下小鼠毛色(由基因F、f控制)遗传的杂交实验,推测胚胎致死 (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黑色X黑色一黑色黄色X黄色一 2黄色:1黑色 黄色X黑色一 1黄色:1黑色A. FFB. FfC. ffD.不能确定二、非选择题7.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p 非播性产糯性IF, 非精性 样性I I F工非精

10、性辅性 X(1)显性性状是 。(2)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和非糯性两种水稻,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 为。(3)已知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变棕色。若取F1的非糯性水稻的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色花粉和呈棕色花粉的比例约为 。(4)F 1的所有个体自交产生的F2中,糯性水稻的比例是 。参考答案与解析1 .C【解析】基因型相同的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是纯合子;表现型不同的纯合子杂交,所得后代为杂合子,故C音误。2 .C【解析】在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中性状是由成对的遗传因子控制,而不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故 A错误;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是 F1和隐性个体杂交后代的情况

11、,并 据此设计和完成了测交实验,故B音误,C正确;测交后代T犬分离比为 1 : 1,是从个体水平证明基因的分离定律,故 D昔误。3 .C 【解析】A选项中,当非甜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B选项中,当其中有一个植株是杂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C选项中,非甜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若出现两种性状,则说明非甜和甜玉米中有一个是杂合子,有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此时非甜玉米自交, 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玉米是隐性纯合子。D选项中,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4 .B【解析】高茎小麦的花粉可以落到

12、矮茎小麦上,即高茎小麦和矮茎小麦可以进行杂交,而豌豆不可以,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5 .B 【解析】由表可知,母方的基因型一定为aa,如果父方的基因型是 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一定为aa,表现型为单眼皮;如果父方的基因型是Aa,则孩子甲的基因型为 aa时,表现型为单眼皮,孩子甲的基因型为Aa时,女性表现为双眼皮,男性表现为单眼皮。6 .A【解析】由可以判断小鼠的毛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且亲本为杂合子(Ff),理论上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黑色=3 : 1,结合亲本基因型可以判断,后代出现黄色:黑色=2: 1的原因是基因型为FF的胚胎死亡。7 .【答案】(1)非糯性 (2)性状分离(3)1 : 1 (4)5/8【解析】 由图可知, 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出现糯性的性状, 因此非糯性为显性性状,糯性为隐性性状。同种性状的个体自交产生不同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F1的非糯性水稻为杂合子,产生两种比例相等的花粉。F1中非糯性水稻(为杂合子)和糯性水稻各占1/2,1/2的非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水稻的比例为1/2 X 1/4 = 1/8 , 1/2的糯性水稻自交产生糯性水稻的比例仍为1/2 ,因此后代为糯性的比例为1/8 + 1/2 = 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