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彭磊上海).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16449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彭磊上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彭磊上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彭磊上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彭磊上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彭磊上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彭磊上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动理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彭磊上海).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一学期任教学科:任教年级:任教老师: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5.1.2 分 子 动 理 论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 彭 磊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教学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本物理第五章热与能第一节温度 温标的内容, 温度 温标共分二课时:第一课时为“温度温标” ;第二课时为“分子动理论” ,即本课时。本节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微观理论的角度来理解上课时所学的“温度温标” ,同时又是后续内能等知识学习的基础。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使八年级学生知道了扩散现

2、象等,但由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分子的状态,学生很难很直观地认识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等。因此本节教学需要以生活中的感性现象、宏观实验现象或模拟实验等为依据,学生在感受到现象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去猜想和推理分子的运动状况, 最后建立起分子动理论知识。 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的有机整合是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观察宏观现象、模拟活动、探究交流等过程中,感受观察、猜想、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并体验学习的乐趣,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间存在

3、间隙。( 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现象推测分子动理论的过程,感受从宏观现象看微观本质的科学方法。( 2)通过“红豆与沙的混合”和“改变小球间弹簧的长度”等模拟活动,感受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观察现象和感受活动推测分子动理论, 懂得善于观察生活并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2)通过视频展现“物质世界的尺度”、“天宫的扩散现象”等,了解人类对宏观、微观世界的努力探索, 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并领略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 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

4、:糖块、松香、金属块、三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黄沙、红豆、细绳、粉笔、塑料针筒、弹簧链接的小球等。2演示实验器材:装有水和酒精的特制细管、胶头滴管、铅块、钩码、笔袋、西瓜、弹簧链接的小球等。3自制模拟演示PPT 幻灯片、数字故事、 “神十”教学视频。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等三部分。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数字故事及“尝一尝细糖、闻一闻松香粉末”的活动,引入物体是由分子组成;接着,通过一系列小活动、实验及模拟实验等,感受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然后,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体验到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随后,通过解释“室内甲醛浓度为什么会超标”实例,反馈巩固教学效果;最后,在地面和“天宫”扩散现象的比较中,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和扩大学习空间的欲望。本节课重视“从宏观现象看微观本质”和“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教育,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本节课突出的重点是: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方法一“透过宏观想象微观”: 大量的扩散现象(尝细糖、闻松香和香气) ,猜想分子在运动;观察红墨水在三杯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基础上, 了解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并得到分子运动剧烈程度跟温度高低有关的结论。 方法二“模拟活动推测微观”: 在教师做好水和酒精的混合后, 学生进行红豆与沙的

6、混合的活动,体验总体积变小了,推测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方法三“太空实验认识微观”:在“神十”太空授课视频中红色液体的扩散现象与实验室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对比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方法一是学生的“体验活动”:通过“拉绳子、 拉粉笔、 压缩针筒内的水”等活动, 学生感受到分子间存在看不见的相互作用力。方法二是教师的“震撼演示”: 教师挤压两块铅块, 使它们表面分子间尽量靠近后, 铅块由于分子间的引力而吸在一起, 并在其下面挂上西瓜! 学生认识到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比较大的,引起震撼, 激发兴趣。 方法三是“模型和课件整合”: 在教师演示

7、球和弹簧建立的物理模型之后,学生自己拉神、压缩弹簧,感受到了引力和斥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入 PPT 模拟实验课件,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原理。本节课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 努力通过生活现象、 学生活动和建立模型等方法, 用宏观感受和微观特征进行类比的方法, 逐步带领学生由宏观现象认识微观本质, 并鼓励学生用微观本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六、教学流程1 .教学流程图2 .教学流程图说明情景I视频1、活动通过视频从不同尺度观察物质世界,随后通过碾碎糖块、松香的活动,认识到物体可分,引入分子。活动I猜想以日常

8、有关现象为依据,对分子运动情况等进行猜想。活动n学生实验1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三杯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活动出学生实验2在演示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 用红豆与沙混合,进行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模拟实验。情景n演示实验在铅块下挂重物,演示两块铅块挤压后存在引力。活动IV学生实验3用弹簧连接的小球作为分子模型,尝试改变弹簧长度,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活动V应用解释存在新墙面、家具中甲醛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标的原因。情景m视频2对比“神十”授课视频中的扩散现象,进一步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拓展学习空间,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七、教学过程(一)引入1 视频: 数字故事“奇妙的

9、视觉旅行从不同的尺度观察我们的世界”, 知道宏观、微观世界,并知道到今天的学习将停留在微观世界中的“分子”这一站。2通过碾碎糖块、松香的活动,认识到物体可分,引入分子。(二)新课3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 1)将物体分割成最小的微粒,而性质不变,这种最小的微粒叫做分子。( 2)通过有关水分子的小资料介绍,认识分子非常小。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质量小、体积小。4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问题:能不能通过日常现象猜想一下分子的特点呢?( 1)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例证。通过闻到香水的香味,知道扩散现象,猜想分子在运动。( 2)学生实验:观察红墨水在三杯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形状。知道分子在不停

10、地做无规则运动。 知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温度越 高,分子运动就越剧烈。所以,把分子的这种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3)例举气体、固体的扩散现象,进一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5分子间存在间隙( 1)演示实验: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2)学生实验:用红豆与沙混合,进行模拟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6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1)学生实验:“拉绳子、拉粉笔、压缩针筒内的水”等活动,猜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演示实验:在挤压两块铅块后,在铅块下挂住一个西瓜,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 用的引力。(3)学生实验:用弹簧连接的小球作为分子模型,尝试改变弹簧长度,理解分子

11、间存 在相互作用力。(4) PPT模拟演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知道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三)应用7 .解释存在新墙面、家具中甲醛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标的原因。(四)拓展8 .对比“神十”授课视频中的扩散现象,进一步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拓展学习空 间,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五)作业完成练习册P16的第7、8题。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 ”,了解零开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列举一些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生活现象,并尝试解释。八、板书设计 5.1.2分子动理论一无规则运动物体分子 i相互作用力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