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doc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1225953 上传时间:2021-07-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三化学电化学知识复习专题复习公开课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原电池原理;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2、理解电解原理;了解铜的电解精炼、镀铜、氯碱工业反应原理。【教学重点】:1、原电池原理和电解原理,2、电极判断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投影:高考题(2004全国高考27题)阅读、思考明确高考什么?如何考?投影本节课学习目标、思考明确本节习题课的要求复习导入投影问题:下列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思阅、读考回答:分别是:电解池、原电池、电解池、电解池回顾知识设问:原电池的工作原

2、理和形成条件(以CuZnH2SO4为例)回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形成条件回顾知识:理解原电池和电解的工作原理例题1投影:例题1引导学生思考例题1,点拨解题思路思考、回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2投影:例题2思考回答:明确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律设问:如何判断原电池的两个电极?如如何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提示:书写电极反应式应注意的问题。思考回答: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 明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产物化合价(2) 介质(如H+、 OH)是否参加反应(3) 是否满足质量守衡、电荷守衡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练习1投影:练习1完成练习1进一步巩固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方法规律例题3投影:例题3

3、分析、讨论、回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4投影:例题4:提示解题思路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由pH从 6.0变为3.0,可知生成了n(H)=(103106)mol/L1L=103mol由电极反应式可得关系式:OH H Ag所以生成Ag的质量为:103mol108g/mol = 0.108g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练习2投影:练习2思考回答进一步加深巩固小结布置作业整理好学案、完成课后练习电化学知识专题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回顾 【问题】下图所示装置,属于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1) (2) (3) (4) (5)二、典型例题【例1】(2005年高考

4、北京卷)如图所示装置,两玻璃管中盛满滴有酚酞溶液的NaCl饱和溶液,C()、C()为多孔石墨电极。(1) 接通S1后,C()附近溶液变红,两玻璃管中有气体生成,则: C()电极名称 极,电极反应式是 。 写出C()极的电极产物应用于化工生产上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该装置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 。一段时间后(两玻璃管中液面未脱离电极),断开S1 ,接通S2 ,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此时:C(I)的电极名称是 ;其电极反应式 。C(II)的电极反应式是 。(2)铜屑放入稀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在稀硫酸中加入H2O2,铜屑可逐渐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则负极反应式 ,正极反

5、应式 。【例2】(1) 今有2H2+O2=2H2O反应,构成燃料电池,以多孔石墨为 电极,装置如图,电解质为KOH溶液,则a为 极,b为 极。电极反应式:负极 , 正极 ,(2) 如果把KOH改为H2SO4作导电物质,则电极反应式: 负极_ _ 正极_ _ (1)和(2)的电解质溶液不同,反应进行后溶液的PH值各有何变化_ (3) 如果把H2改为CH4 ,KOH作导电物质,则电极反应为: 负极_ 正极_ _ 总反应式_ _电池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 ( 填增大、减小 )。【练习1】(2004 海淀)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美国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

6、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加电极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 有O2放电的a极为原电池的 极,有H2放电的b极为原电池的 极(2) 电极反应式:负极 正极 总反应方程式 【规律总结】:1、原电池电极名称的判断方法2、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例3】镍铬(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Cd(OH)2 + 2Ni(OH)2 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OH)2 B、Ni(OH)2 C、Cd D、NiO(OH) 【例4】用两支惰性

7、电极插入1000mL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溶液的pH从6.0变为3.0时(设电解过程没有H2析出,且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不计)电极上析出Ag的质量大约是 ( ) A.27mg B.54mg C.108mg D.216mg【练习2】 将质量分数为0.052(5.2)的NaOH溶液1L(密度为1.06g/cm)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0.010(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 )NaOH的质量分数阳极析出物的质量g阳极析出物的质量gA0.06219152B0.06215219C0.0421.29.4D0.0429.41.2【小结】1. 如何判断电极

8、名称降价(还原)升价(氧化)放电(原电池) 充电(电解池) 物质1 + 物质2 物质3 + 物质4升价(氧化)降价(还原) (负极) (正极) (阳极) (阴极) 2、原电池 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电解池 阳极:氧化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巩固练习】1、(2000.全国.18)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B用锌片做阳极,铁片做做阴极,电解氯化锌溶液,铁片表面出现一层锌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2、(1999.全国.l4).氢镍电池是近

9、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Ni(OH)2 (1/2)H2+NiO(OH)。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3、用惰性电极电解M(NO)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 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 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2.4ax/b B、11.2ax/b C、5.6ax/b D、2.5ax/b4、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mL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电极增重0.016g,

10、此时溶液的pH为( ) A、1 B、2 C、3 D、45、如右图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在a、b、c、d四个电极上生成物的物质是量之比是( ) A、4:1:2:2 B、2:2:3:1C、1:4:2:2 D、2:2:4:1 AgNO3溶液 NaCl溶液6、(2000年高考题)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CO为阳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阴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阳极反应式:2CO+2CO324e = 4CO2 阴极反应式_ _ _ 总反应式_ _ _7、(2004全国)在玻璃圆筒中

11、盛有两种无色的互不相溶的中性液体,上层液体中插入两根石墨电极,圆筒内还放有一根下端弯成环状的玻璃搅棒,可以上下搅动液体,装置如下图。接通电源,阳极周围的液体呈现棕色,且颜色由浅变深,阴极上有气泡生成,停止通电,取出电极,用搅棒上下剧烈搅动,静置后,液体又分成两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上层液体几乎无色,根据上述实验回答:(1) 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2) 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3) 原上层液体是 。(4) 原下层液体是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专题复习课,通过几个典型例题,复习巩固了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及其应用。其中所选例题大部分是高考题。通过这几个例题的分析讨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12、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对往年高考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今年的高考做准备。 本节课先通过几个装置的判断,使学生明确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的判断方法,以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然后通过几个典型例题,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规律的总结,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这节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 以问题引路,以问题促探究。从本节课的引入到有几个研究主题的确立,都是先给出情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探究,总结规律。十分顺畅。 (2) 注重学习活动的过程性。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实亲身感受和体验,并且过程的快乐体验对学生能力、知识、修养有很强的教育意义。(3) 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均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进行新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 本节课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例2中燃料电池,学生分析总结的不是很全面,思维不是很严谨,还有待加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