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44994 上传时间:2021-07-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人教版选修(3-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微观状态和宏观状态的分析 ,理解熵的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热力学第二定律微观意义的探究,激发学习物理的动力。教学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教学难点】对熵和熵增加原理的理解。教学方法】讲练法、分析归纳法、阅读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复习提问)用投影片出示下列问题1什么是热传导的方向性?2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方向性指的是什么?3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方式

2、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指出:系统的宏观表现源于组成系统的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本 节课就要从微观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涉及热运动的宏观过程会有一定的方向性。(二)进行新课1.有序和无序宏观态与微观态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以“扑克牌”为例,体会“有序”和“无序”的含义,从而进一步体会“宏观态”和“微观态”的含义。教师:(讲解)当我们以系统的分子数分布而不区分具体的分子来描写的系统状态叫热力学系统的宏 观态;如果使用分子数分布并且区分具体的分子来描写的系统状态叫热力学系统的微观 态。在热力学系统中,由于存在大量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任一时刻各个粒子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完全是偶然的,而且又都随时

3、间无规则地变化。系统中各个粒子运动状态的每一种分布,都 代表系统的一个微观态,系统的微观态的数目是大量的,在任意时刻系统随机地处于其中任意 一个微观态。下面我们以上图所示的情况为例来进一步加以说明。假设容器中体积相等的A、B两室内具有a、b、c、d 一共4个全同白分子,它们在A、B两室内的分布情况共有16种方式。具体分布如下:(0,4) 11T (0,abcd)(l,3)4T (a,bcd) , (b,acd) , (c,abd), (d,abc)(2,2)6T (ab,cd) , (ac,bd) , (ad,bc), (bc,ad),(bd,ac), (cd,ab)(3,l) 4T (bcd

4、,a) , (acd,b) , (abd,c) , (abc,d)(4,0) 1T (abcd,0)上面的分布表达中,如(2,2)表示一个宏观态(即 A、B两室内各有2个分子但不区分 具体分子)而(ab,cd)表示一个微观态(a和b分子在A室内6和d分子在B室内)由上 表可清楚地看出,不同的宏观态包含着不同数量的微观态 ,其中以A、B两室各有2个分子的 宏观态包含的微观态数目最多(6个)而以4个分子全部分布在 A室或全部分布在 B室的 宏观态所包含的微观态数目最少(都是 1个)。如果一个“宏观态”对应的“微观态”比较多,就说这个“宏观态”是比较无序的。2 .气体向真空的扩散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

5、材有关内容。教师讲解:一个箱子被挡板分为左、右两室,假设左室气体只有 a,b,c,d4个分子右室为真空,撤去挡板后,气体由左向右扩散,由于各个微观态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从宏观上看,我们看到“左2右2”这种均匀分布的可能性最大 ,而分子重新集中在一个室中,另一个室变成真 空的可能性小。而实际上,气体系统中分子个数相当多,因此,撤去挡板后实际上我们只能看到气体向真空中扩散,而不可能观察到气体分子重新聚集在一室的现象。从无序的角度上看,热力学系统是由大量作无序运动的分子组成的 ,因为任何热力学过程 都伴随着分子的无序运动状态的变化 ,当撤去挡板的一瞬间,分子仍聚集在左室,对于左右两 室这一个整体来讲

6、,这显然是一种高度有序的分布 ,当气体分子自由扩散后,气体系统就变得 无序了,因此,气体的自由扩散过程是沿着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的,因此,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意义。3 .嫡教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教师讲解:对于由大量分子构成的系统而言,宏观态包含的微观态数目往往很大,这不利于实际计算。为此,玻耳兹曼引进了嫡的概念 ,并定义系统的嫡为 S芯ln ,后来普朗克把它 写成S=kln 式中k叫做玻耳兹曼常数,S为系统的嫡,为一个宏观状态所对应的微观状 态数目。引入嫡后,关于自然过程的方向性就可以表述为: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

7、系统的总嫡不会减小。从微观角度看,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一个孤立系统总是从嫡小的状态向嫡大的状态发展,而嫡值较大代表着较为无序,所以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向无序度更 大的方向发展。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叫做嫡增加原理。(三)课堂总结、点评3 / 5而嫡也随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在19世纪中期登上了舞台。当时,克劳修斯正在研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在热力学中 ,引入了熵的概念后,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为熵增加原理: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会减小。 课余作业完成 P80 “问题与练习”的题目。课下阅读教材79 页“科学漫步”。 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

8、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资料袋:浅说熵嫡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的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最早提出的,英文写法是 Entropy,后来当时任浙大教授的胡刚复再翻译这个词的时候写成了熵,一直沿用至今。熵的提出是热力学发展的结果,也被认为是热力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牛顿发表了伟大的力学三定律后,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启了热学发展的春天,而在这个春天开放的第一朵鲜花就是蒸汽机,随着瓦特蒸汽机的问世不仅宣告了热机时代的到来,也开始了人们对热机循环的研究。德国的一位医生迈尔最早总结出了:能量守

9、恒及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再向后 ,法国年轻的工程师卡诺将对热机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提出的两个著名推论,热机的卡诺循环为后来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50 年 ,克劳修斯总结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1851 年英国的开尔文勋爵又提出了: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上述两个结论就是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早描述。1906 年 ,又是一位德国人斯脱提出了不可能把一个物体的温度降到绝对零度。此即热力学第三定律。究热机循环,他试图找到一个量在热机循环再回到原状态时保持不变。最后他发现了这个关系:系统内含的热量与绝对温度的比值不变

10、,即9Q =。于是他定义一个系统的嫡:T八 Q一 ,、,、,一S=。自从这个新玩意被提出来以后 ,许多科学家都开始了对它意义的研究。克劳修斯T指出:嫡是一个状态量,只有当一个系统的温度、压强等趋于稳定均匀的时候才有意义。1877年,波尔兹曼在一篇方程论文中运用统计力学的方法第一次将嫡和概率联系在了一 起,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兹曼方程:S = klnW (k:波尔兹曼常数; W代表系统内一定宏观态中可能存在的分子组态数 ,通常称为“微观量”)。波尔兹曼方程将宏观态和微观态联系 在了一起,并指出所谓嫡对应着分子分布的概率。分子分布总是自发向概率最大的状态,即平衡态改变。现在我们可以对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1、:墉代表了系统的混乱程度,嫡越大分子的分布越趋于无序。对于一个系统 ,嫡会自发性的增大。从微观上看 ,自发的热力学过程总是使 分子由有序走向无序。这就是著名的嫡增加原理。在嫡增原理提出后,克劳修斯将其推广到了整个宇宙,并提出了 一个似乎颇为严密的推理:由于宇宙中各个变化均向着无序的方向进行,宇宙的离散度不断增加,最终宇宙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无线电辐射场,而且宇宙中所有的机械运动会转化为热运动,热量停止传递。如此宣告宇宙末日的理论一提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进入二十世纪后,热力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嫡也有了新的认识,经典热力学认为嫡只有在平衡态时才有意义,而随着非平衡态理论的建立,人们逐渐意识到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由于其约束条件超过了某个临界值,系统会变的非常不稳定,这时任何一个微小的扰动都会使系统进入一个离平衡态更远的稳定状态,这样自发形成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的提出以及后来的混沌理论逐渐向我们展示了 宇宙的复杂及不确定,原始经典的嫡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但科学终究是发展的,任何理论现有的缺陷及不足都将是它们完善的突破口。相信在新世纪里,嫡能带给我们更多惊喜。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