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41.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1682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4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4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4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4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4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学生

2、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以现问题,勇 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学生 才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准备】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学

3、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 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全班交流。5、品读悟意境: 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 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 身处山中也

4、难以看清它 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 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1、反复练习古诗。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3、学生齐读。4、熟读成诵。第二教时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 1: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

5、式交流自己的感受。2、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 让人感受到农家 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 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 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 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6、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 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 而 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 是面对困难, 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 写景中寓含丰富 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 著名作品 ; 自己的见解。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 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六、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

7、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 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第二教时一、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 1: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2、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

8、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农家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 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 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 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 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 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 而 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 是面对困难, 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 写景中寓含丰富 哲理,

9、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 著名作品 ; 自己的见解。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 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六、制作陆游小档案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 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我爱这土地 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 诗人为何不用 “珠圆玉润 ”之类的词而用 “嘶哑 ”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10、 ?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 “土地 ”河“流 ”风“”黎“明 ”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 有哪些象征意蕴 ?(3) 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4) 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 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自主预习 2诗人所抒写的 “乡愁 ”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 详见课本 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 “浅浅的海峡 ”,席慕蓉说是 “没有年轮的树 ”,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 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 ?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 “乡愁 ”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 词的神韵和魅力 .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