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56.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51684 上传时间:2021-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5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5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5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5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学设计_56.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两首古诗。所见的大意是: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 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 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这首诗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小池 的大意是: 泉眼珍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倒映在水面的浓密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 的柔和。 嫩绿的荷叶那尖尖的小角刚露出水面, 就有蜻蜓飞来落在上头。 这首诗写的是小荷 才露尖尖角的情景。两首古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目标】1、认识所、牧等 12 个生字,会写诗、林等 6 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学习重难点】1、重点:认识 12 个生

2、字,会写 6 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背诵古诗。2、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教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1、出示课件:图中画了谁 ?他在干什么 ?他想干什么 ?(指名说 )袁枚作了一首诗,大家想读读吗2、板书课题: 指导读准平舌音所。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意1、自由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同桌对读: 检查字音。3、再自由读: 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4、指名说。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1、出示课文插图: 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放录音 (牧童唱歌 )问: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样 (歌声振林樾 ) 师

3、诵: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再来读一读 ! 齐读。 指名读。 男女读。四、读诗想画面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引背。 同桌对背。 齐背。五、读一读,想一想从林樾、鸣蝉中看出这首诗是写什么季节的六、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2、指导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学生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 同时讲解。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评价。第二课时一、看图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 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内容。2、小池美吗 ?美在哪里 (出示课件 )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同

4、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3、指名读。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 ?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看图理解泉眼晴柔。2、图上有什么 ?诗人是怎样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全班齐读。四、指导朗读1、个别读。2、评读。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你看到了什么 ?1、分小组练习, (一人读诗,其他同学想画面2、全班交流。3、指导背诵。六、巩固生字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2、去掉音节认读。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七、拓展练习学生交流会背的其他古诗。(我爱这土地 乡愁)学案自主预习(1) 诗人为何不用 “珠圆玉润 ”之类的

5、词而用 “嘶哑 ”形容鸟儿唱的歌喉 ?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 “土地 ”河“流 ”风“”黎“明 ”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 有哪些象征意蕴 ?(3) 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4) 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5) 概括本诗的主旨 .乡愁自主预习 2 诗人所抒写的 “乡愁 ”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

6、重要作用 ? 拓展延伸1、台湾当代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 ( 详见课本 P5)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 上各有什么特点?2语言运用 .余光中说乡愁是 “浅浅的海峡 ”,席慕蓉说是 “没有年轮的树 ”,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 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 ?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乡愁是;3、小结同学们, “乡愁 ”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王”湾次北固山下 :“”崔颢黄鹤楼 :“余”光中的首这乡愁诗,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 词的神韵和魅力 .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