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弘扬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窿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把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书法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绵久文脉和审美追求20余年来,中国书法兰亭奖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领域的最高专业奖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书法艺术创新发展为指归,不断发挥对书法工作者的激励作用、对精品力作创研的示范引导作用,承载着引领书
2、法发展的社会期待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以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为评审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评奖导向获奖作品基本反映了当前书法艺术在守正创新中稳步发展的气象与多元包容、正大清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秉持经典意识为时代书写的种种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书法家更加重视对传统的继承和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继承和创新是古老的话题,也是每一代书法人面临的时代课题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既要有能够唤起时代共识和文化情感共鸣的意义,也要具备为历史所认可的精妙绝伦的艺术水准那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展现民族风骨、具有正大气象的时代华章,正是我们今天需要阅读、欣赏、研习的经典尽管历史上各个时代遴选、塑造经典的角度不
3、同,但标准、思路与阐释的内在逻辑是有趋同性与接续性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代表着中国书法的最高境界,练书法的人,没有不临习兰亭序的中国书法兰亭奖也正由此得名在本届兰亭奖的展评工作中,中国书法家协会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将在“艺”上把关和在“德”上定规有机结合,引导大众科学、理性看待书法与人的关系、与生活的关系、与时代的关系、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书法是展现美、展现精神的窗口,更是修身养性的具体手段作为体现中国人精神追求的重要方式之一,书法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真正的书法家应常年勤奋笔耕、临池不辍,浸润于国学,植根于生活,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4、创新性发展,并时刻提醒自己怎样急人民所需、想人民所想,为人民服务、使人民满意汉字书写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追求自然书写,而非跟风和刻意,是本届兰亭奖希望传递的导向饱含情感的灵动书写,可以让观众在领略汉字之美的同时,感受书法家最真实自然的书写过程通过书写领会汉字之美、文化之美,不仅与个人爱好相关,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现恢复汉字的自然书写状态,为大众创作深层次、高水平的书法艺术读本,书法工作者责无旁贷一张桌、一页纸、一支笔,便可以随时进入书写状态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和文字打交道的方式在快速更迭,普通人已经很少写毛笔书法,甚至已经不写字了现在不少人提笔忘字,这种现象值得高度
5、关注和警惕期待广大书法家以本届兰亭奖为契机,以书载道、砥砺前行;希望更多人可以在书写中浸润心灵、抒发美好当书法真正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才能更好感受汉字之美,从而有助于筑牢更加坚实的文化根基,度续中华文脉篇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里,人们已经淡忘了中国五千年总结下来的文化,个人的金钱欲望和享受的生活状态占据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传统的优良的东西,越发珍贵起来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然而,众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德行教育从家庭、学校到社
6、会,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因此出现了德行危机人们大声疾呼,要恢复中国人固有的传统美德,诸如公正、诚实、良知等等社会上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震惊,例如12岁的孩子贩毒、14岁的女孩子生孩子、16岁的中学生残忍的杀死母亲,;虽然他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感受阳光雨露,可是,他们纯洁的心灵被污染了,从小就丧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走上了邪路人的成长,主要决定于他所接受的基础教育影响,我们把家庭教育称之为扎根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正是因为它对人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直接决定孩子基本道德品质形成,价值观的取向方向简单的说做人的最基本原则、道德习惯大多都是由家庭来完成的中国传统教育把家庭教育看成是
7、伦理道德教育的开始,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扩展这一传统为孔孟承传下来,成为维系中国传统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从一出生开始,首先面对的就是家庭,在家庭之中孩子从父母特别是母亲身上,学习如何处理好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所以古语讲:“闺闹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接受了母亲言传身教的正确影响,知道如何去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与人和睦相处、形成了谦恭有礼、严谨诚信的待人接物态度,培养起了忠孝悌信、礼义廉耻的品格,走入学校、进入社会才知道如何让与朋友、同事、乃至于陌路人的和谐交往相处可现在许多人可能智育上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德育却捉襟见肘举几个身边的例
8、子:乘车时,学生在那里安然的坐着,却不给身边的老奶奶让座,甚至有时在车内能听到人们大讲脏话,互相彼此漫骂,随地乱扔废纸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文明离他们越来越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也消失殆尽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
9、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
10、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一个人的道德也是一样,也要不断的积累,古人说厚德载物,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厚德,一个人才能不断的发展下去,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成熟、进步、懂事“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说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还有人这样说: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能让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才是最大的财富文化影响着后来者,后来者又传承、修正并补充着文化在历史进程中,文化在碰撞中平稳地发展与进步着,波澜不惊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我们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即使有所涉猎可能也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可是到底什么是时尚,什么是潮流!那些听起来华丽无比的词语真的让你过得好吗很多人在寻求人生的归宿,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生命状态可是却有太多人在追寻中迷失自己出发的目的,最后偏离得面目全非别说物欲太多,诱惑太美,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你不能在永久的黑夜找到灵魂的归属,只会在阴森的坟场游荡根源在于你舍不舍得放掉手里抓着的堕落之绳,试着找到星点的光前卫的东西未必就是绝对的好,很多时候传统的东西也许能指引你找到灵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