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4).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0123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母鸡》 (4).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6、母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由“一向讨厌”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了;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又发了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读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

2、特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 制作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如同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孩子。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默读略读提示,明晰学习任务。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2、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三、初读感知,了解感情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思考你觉得这只母鸡怎么样啊?(指名学生说,师评价) 2、再读课文思考老舍先生对这只母鸡的态度又是怎

3、样的呢?并用笔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 3、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句话: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学生齐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理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四、研读“讨厌”部分的内容 A、课文的哪些段落描写了老舍先生讨厌母鸡?(生:13自然段) 1、引读(13自然段)找找作者讨厌母鸡原因,在小组中交流。 2、填空总结原因。(课件出示填空题) (1)作者讨厌它(叫声难听)。 (2)作者讨厌它(欺软怕硬) (3)作者讨厌它(爱炫耀) 能把作者对母鸡的讨厌之情读出来吗?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读出讨厌之情(指名学生展示,师评价) 它是怎么炫耀的?能通过读把这只爱炫耀的母鸡展

4、现在我们眼前吗?(指名学生读,师评价) 师: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这里却说“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多夸张啊!你也能说一个夸张句吗?(指名学生说夸张句师评价) 过渡:如此让作者讨厌的母鸡后来作者却改变了心思不敢再讨厌了,我们看作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指名学生说) 1、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齐读第四自然段。 2、总结写作方法:这是一个过渡段,这之前老舍先生是讨厌母鸡的,这之后又转变成了什么?在感情发生转变的时候,用上过渡段,这也是写作的方法。 五、研读“不敢再讨厌”部分的内容 1、学生交流:这时候这只母鸡就变成了什么?(鸡母亲) 2、为什么当这只母鸡变成鸡母亲的时候,作者就不敢再讨厌它了

5、呢? 快速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找到中心段。 (1)、指名学生读第九自然段。 (2)、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3)、课件出示第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鸡特点的词语圈出来。(交流后相机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小结:是啊!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 3、请你从课文5-8自然段中重点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细细地品读,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母鸡的这些特点?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4、指名学生交流:你选择了哪个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些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a:第5自然段中(挺着脖儿、立刻警戒、咕咕警告、看看)体现母鸡的负责、勇敢。 b:第6自然段吃食的情景,将鸡雏和母鸡进

6、行对比,体会慈爱。 c:与抢食的大鸡作斗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体会母鸡的勇敢。 d:第7自然段教鸡雏啄食、半蹲着为的是让鸡雏得一点儿温暖的情景,体现了母鸡的辛苦。 师引导:你们半蹲着过吗?半蹲着是什么感觉?就让我们边读边体验一下半蹲着的滋味吧! 活动:全体起立,半蹲,张开翅膀让小鸡们进来,开始读。读完后,师采访学生半蹲着的感受。 师引导:如果这时小鸡们能开口说话了,它会怎么说?(生:妈妈您辛苦了) e:夜间啼叫体会母鸡的负责辛苦。这是一位为了自己的孩子日夜操劳的鸡母亲。 理解词义:这里再一次具体地描写了母鸡的叫声,这是怎样的叫声?联系上下文想想这里的“顶”是什么意思? 想象画面:透过这两个“

7、顶”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鼠狼来了,鸡妈妈顶尖锐、顶凄惨地叫些什么?如果母鸡能开口说话了,它会怎么喊?黄鼠狼朝小鸡们扑来啦,鸡妈妈又会怎样?(学生交流后回答) 回旋引读:孩子们,是什么让母鸡这样无怨无悔,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付出呢?是啊,这都是出自她对孩子们深深的爱呀!(板书:母爱)难怪老舍先生赞叹道:“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这样的母亲让人感动,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这样的母亲让人尊敬,所以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让我们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的5-8自然段去感受一下母鸡的负

8、责、慈爱、勇敢、辛苦。 小结:同学们,作者此时再听到那如怨如诉的叫声还讨厌吗?再听到那细声细气、颤颤巍巍的叫声还讨厌吗?(不讨厌)此时作者已经被母鸡感动了、震撼了,他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了,而是对母爱的尊敬了,正如作者所说(学生深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 5、作者仅仅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赞美谁?(母亲)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赞美母亲 六、总结写法,比较异同,学以致用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母鸡以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树立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让我们终生难忘!可是我们也不能轻易忘掉那只古怪可爱的猫哟!哪位同学能够比较一下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辨析猫和母鸡在情感表达

9、上的不同点。 ()、那么除了情感表达方面,这两篇文章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还用上了哪些方法?(围绕中心句、用具体事例、拟人手法) (3)、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 七、推荐阅读: 许多作家描写动物的佳作也都各具特色,值得我们去阅读,比如:屠格涅夫的麻雀课下可以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讨 厌 16*母鸡 赞美母亲 不敢再讨厌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母鸡教学反思 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10、,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对比与猫的写作手法。 在第一次设计时,我抓住“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来教学,第一部分让学生概括出这是一只叫声烦人、欺软怕硬、骄傲自大的母鸡;第二部分让学生读句子理解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由于我设计的原因,把每一部分都当作重点来讲,导致时间不够用,只能草草收场。 于是我又细读课文,认真修改,在第二次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

11、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的体会。在体会作者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变化过程中,紧扣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先教学作者对母鸡讨厌部分的内容,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而开始敬佩母鸡了。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可是我还不能放开,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有时处理问题太拖延时间;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还不够到位

12、。 在进行第三次执教时,我不再面面俱到,有取有舍,细细打磨,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渗透重难点,我抓住紧扣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两句话“我一向讨厌母鸡”和“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来贯穿全文的教学,并以此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在理解作者讨厌母鸡这一部分时,我以填空题的形式:作者讨厌母鸡的( )。作者讨厌母鸡的( )、作者讨厌母鸡的( )。这一说话训练来统领这一部分内容。这样既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一部分教学时较简洁,我重点拼读母鸡让人尊敬部分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让你感动最深的词。让学生“半蹲着”来体验来感受鸡母亲的辛苦。

13、通过采访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母鸡的辛苦与慈爱。在学生细读了一个个小细节后再读第九自然段。此时在学生的心目中这已不是一只普通的母鸡,而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作者不仅仅是在赞美母鸡,更多的是在赞美母亲。 总的来说,经过两次试教后,第三堂课是最顺利的一次。教学目标基本完成,学生也学有所获。但仔细分析,这堂课还有以下缺陷。 一、导入时忽略了对猫一文的复习。既然教学目标中包含“对比猫和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在导入时就应该简单提示猫一文的写作方法。这样可为最后学生对比两篇课文的写法做准备。 二、在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时,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朗读重点语句,并引导其抓住关键词语去体会母鸡的伟大。课堂灵活性还不够。 三、虽然这次公开课有很多的不足但我还是很欣慰的,因为我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有不足才会有进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灵活教学,做到胸有成竹“有课标、有教材、有学生”。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