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9).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75830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9).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姓 名:刘天明工作单位: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棋盘小学邮 编:065300联系电话:13833665219电子邮箱:通讯地址:大厂回族自治县夏垫镇大棋盘村【教材版本】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教学设计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5、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和手段】1、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2、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声音、动画、书法艺术与诗句融为一体,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激发学生对经典诗词的喜爱。【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2、(展示课件“作品回顾”部分-图)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如果你知道是哪首诗,就大声地背出来!(生:静夜思、赠汪伦、望庐山瀑布、

3、望天门山、独坐静亭山师生齐背)。3、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中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板书课题。二、读懂诗题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诗也一样。要想理解古诗,首先要读懂诗题。(出示卡片)读懂诗题1、个性读题 题目共有十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试着读一读吧,同学们。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想看看黄鹤楼吗?(展示课件“黄鹤楼简介”部分-图)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是一首送别诗。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4、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 “之”是什么意思? 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鼓励学生,只要是自己的思考,就大胆地说出来,大声地读出来。不怕重复,也不怕与别人不同) 同学们,你读懂了题目了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读懂题目第二层要求: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理解诗题字面上的意思。)题目意思:“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2、感性读题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代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手指课题

5、)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 论年龄,孟浩然长李白十二岁,然而年龄差距不是问题,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诗才出众,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对,我们这才算真正“读懂诗题”。三、读通诗句接下来,咱们就要学习诗句啦!(出示卡片)“读通诗句”1、听录音: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首诗。(展示课件“课文朗诵”部分-图)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同学们能做到吗?带着要求,读一读诗句。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展示课件“识记生字”部分-图)孟(mng) 浩(ho) 陵(lng) 辞(c) 唯(wi)孟的第一笔是什么

6、(横撇)指导:“陵”字(“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3、指名读。(强调“倾听”,教师也要专心与学生一起倾听,一起评价。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随时随地培养。)4、读出诗的节奏感: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四、理解诗意(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出示卡片)“理解诗意”1、过渡: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展示课件“古诗原文”部分-图)同学们,先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等一下老师可要考考你们呀!2、抽查对

7、重点词的理解,借助重点词说说诗句大意。学习第一、二行诗。A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质疑。)预设:西辞什么意思?烟花三月怎么理解? B谁来解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指名学生作答)(拿出黄鹤楼图片和扬州图片,哪位同学帮老师找出它们的位置?)(通过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辞”的意思。)(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形容花开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烟雾。”想象江南春天的美景。)C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诗意。(指名讲,尊重学生的理解)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碧空:蓝天。天际流:长江水都往天际那边流了,一直流向了天边。)谁能讲讲这两句的诗意?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

8、说一说。(13名学生讲大意。)(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过渡: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两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别了。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流传的送别诗诞生了,让我们放声读吧!五、体验诗情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只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出示卡片)“体验诗情” (展示课件“古诗原文”部分-图)1、进入诗境。 三月的扬州是什么样的?诗人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烟花三月)想不想跟着孟浩然到扬州去游玩

9、?(展示课件“扬州春景”部分-图)啊,能到扬州去玩,多么令人向往!(师范读前两句诗)大家一起读。(齐读)指名读。(教师要用心倾听,注意通过评语挖掘学生内心感受,引导读出祝福,读出欣羡,读出不舍,读出诗情,读出诗韵。此时,悠扬的音乐,醉人的画面,倾心的想象,动情的朗诵,拉近了孩子与诗人的距离。)(展示课件“情景再现”部分-图)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对即将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心驰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只有孤零零的一只帆船?那李白为什么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啊?(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师范读后两句)2、感情升华。(师范读,生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展示课件“古诗原文”部分-

11、图)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三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四五六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女同学,请站起来送送孟浩然。这是柔情的相送。男同学,请站起来送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3、融会贯通。师:是啊!人虽分,情永在,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目送朋友远去的情景,抒发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感情?(板书:依依惜别)被誉为“千古一别”的原因:(全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整首诗中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却表达了何其深挚的友情。不合常理的“孤帆”与“唯见”,把依依惜别的深情巧妙地寄托在对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一

12、切景语皆情语。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值得回味,值得再三品读!这种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要认真学习!)六、课堂练习 (展示课件“课堂练习”部分-图)指名回答。七、书法欣赏(欣赏课件“书法艺术”部分-图)现在,我们放松一下心情,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行草书作品。齐读本诗。 结束语:师: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一是通过课件创设古诗描绘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体会诗人的感情;二是抓

13、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利用图片帮助理解,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三是以读促悟,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彰显个性中,边学,边积累,边创造;让学生在自读中真正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得到情感的陶冶;四是书法艺术展示,激发学生对经典诗词的喜爱;五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通过让学生对身边的外地同学表达离别的感情,促使学生对古诗的感情升华,点燃了学生的激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友情、友爱的温馨,课堂气氛和谐,达到了预期地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朗读方面效率低,想象力这一环节因时间关系而不能尽情发挥,有点草草收场的感觉。在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时,让学生对身边的外地同学表达离别的感情,学生短时间内没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附课件图示:展示课件“导航”页面-图:展示课件“作品回顾”部分-图:展示课件“黄鹤楼简介”部分-图:展示课件“课文朗诵”部分-图:展示课件“识记生字”部分-图:展示课件“古诗原文”部分-图:展示课件“扬州春景”部分-图展示课件“情景再现”部分-图:展示课件“课堂练习”部分-图:欣赏课件“书法艺术”部分-图:展示课件“作品回顾”部分其他古诗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