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80312 上传时间:2021-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类文本阅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论述类文本阅读十大常设误区及解题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对考生来说,重要的信息就是指题目选项中涉及到的。命题者在拟题时往往不是直接采用原文的语言,而是改头换面,有所转换,考生如果能熟悉命题者在命题时常会有意设置的误区,解题时就会得心应手,获得高分。设题误区一:范围不清。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替整体,以局部代替全局;或者以全局代替局部,以一般代替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高考例题原文: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10年天津卷)选

2、项: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试题第5题C项)解析:选项将“生态道德”范畴扩大为“道德”。解题技巧提示:阅读文章时,要特别注意关键名词、动词前边的修饰限制词,例如“一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等,见到这些词,就用横线画出来或者做特殊标志。设题误区二:混淆时间。就是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高考例题原文:情绪异常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长期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从自己的学科出发,对此现象纷纷做出各自的解释,但是始终未获解决。(2010年全国I卷)选

3、项:与其他领域学者的研究不同,现在生物学家们另辟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从而解决了情绪异常的防治问题。(试题第5题C项)解析:“了”字未然当已然理解。解题技巧提示:在阅读原文时,考生应把“可能”“大概”“也许” “将来”“一定会”等这些修饰限制词语作为关注点,否则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混淆。设题误区三:张冠李戴。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误导考生。高考例题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2010年新课标地区卷)选项: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

4、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的另一个来源是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试题第2题A项)解析:提取原文主干,可以发现“再快一点就是草书”的是“真书”而不是“行书”;草书的来源是章草,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而不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解题技巧提示:阅读原文时,要关注事物的对象,并用圈、点、画、批的方法标出。做题时,应注意看选项中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选项的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设题误区四:条件错误。设题方式有两种,或是条件不充分,或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1 / 9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高考例题原文: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

5、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全国卷)选项: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试题第7题A项)解析:选项错误地把“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理解成“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生存环境”的必要前提条件。解题技巧提示:在选项中见到诸如“只要就”“只有才”等条件性关联词语的时候,要仔细辨析。设题误区五: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

6、是因果。高考例题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2010年湖南卷)选项:社会成员在当前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更为向往。(试题第14题D项)解析:原文中“强竞争”是原因,“对高情感的向往”是结果,但是在选项中,“强竞争”和“对高情感的向往”都成了结果。解题技巧提示:在遇到涉及有因果关系的选项时,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是否因果倒置。设题误区六:遗漏信息。在保留原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看似不经意地漏掉原文中的某个词语,实际上是

7、“暗藏杀机”。高考例题原文:艺术活动,不管是创造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2010年广东卷)选项:艺术活动中决不可无“我”,所以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试题第12题A项)解析:“艺术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错,遗漏了原文中“并不是只有我”这一信息。解题技巧提示:遗漏信息是最常见的错项设计方式,认真阅读,把握准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设题误区七:无中生有。在拼凑原文某些词语时,命题者常常有意加入自己的“私货”,从而造成干扰。高考例题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8、,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2010年天津卷)选项: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试题第6题B项)解析:“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属于无中生有。解题技巧提示: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则是凭空臆造的,属于无中生有。2 / 9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设题误区八:指代不明。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高考例题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2009年天津卷)选项: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

9、健康国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试题第6题B项)解析:“这样”指代的是“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用“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解释“这样”不合文意。解题指导: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再进行判断。设题误区九:逻辑错误。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高考例题原文: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

10、角斗士对决等节目。(2010年江西卷)选项: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试题第6题C项)解题技巧提示: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设题误区十:曲解原意。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高考例题原文:一个人若是缺少文化修养,言辞拙朴,不讲礼仪,便如同草野之人;相反,若是过分地文饰言辞,讲究繁文缛礼,就如同那些掌管文辞礼仪的史官了。这里不存在本末内外的关系。(200

11、9年江西卷)选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野”和“史”也没有本末内外的关系。(试题第2题A项)解析:从原文可以看出,“文”是重在文化修养,而“质”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所以选项说“这里文和质是就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等而言的”,明显曲解了原意。解题技巧提示:阅读中我们要从整体上感知,准确寻找出原文中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意义,提取与答案相关的信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一、设题形式命题方式常是单选,4选1。命题人在编写选项肢时,文字表述不可能与原文完全相同;有时也不可能完全集中,也有前后勾连的情况,这就容易造成选项模糊。选项模糊的主要

12、类型有五种:(1)范围上的混淆,以偏概全,以“全”代“点”。选项在概念的外延上做文章,或者是外延过小,以偏概全;或者是外延过大,判断过宽,以“面”代“点”。阅读时要特别留心材料和选项中的“凡”“一切”“全”“都”等修饰词语。3 / 9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2)指代上的混淆,颠倒主客,偷换概念。选项偷换概念,用形同义异词或形近义异词来迷惑考生。解答时,要注意选项是否混淆了概念的所指对象,是否颠倒了陈述主体与修饰语,是否忽略了一些关键的修饰词,是否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3)现实和设想的混淆,未已不分,或必不清。选项在概念、判断上时间超前或滞后。把已经成功的现实和没有成功为现实

13、的设想或可能性混为一谈。阅读中特别留意“如果”“一旦”“将要”等词语,从而做出准确判断。(4)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上的混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把肯定说成否定,或把否定说成肯定,有些混淆主要和次要关系,有些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的选项设置。解答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依据,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5)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上的混淆、颠倒。有些选项在设置时,将条件说成结果,或把结果说成原因,或强加条件及因果关系。要重点辨别,找准答案。二、宏观把脉答题时感觉模糊,原因就在于我们不能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试题选项肢的表述,进而理解和把握文中的原理、事理。1.阅读自科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

14、么,什么新发现,或者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等等。2.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作者的观点与倾向怎样,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认证结构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色等等。3.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景、物、理等,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等。三、微察病理论述类文本阅读常有以下常见负向设置选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

15、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四、案例分析(2009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交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

16、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到晚唐大概就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

17、、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5 / 9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

18、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1)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

19、,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后者为多。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解题秘方原文第一段倒数第二句中,“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D选项将其绝对化。(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

20、和你显得更为出色。 解题秘方A项第二段第一句话中,“从这个意义上”,指上文中歌词作为交流的方式而存在,这是欣喜的原因,而不是因为时间长;B项第二段开头几句话强调“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而非唐诗;D项第二段结尾是“不见逊色”,所以说“更为出色”不准确。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整体阅读,从整体上把握语料: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阅读科技说明文: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阅读时首先

21、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重难点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技巧1:辩明文体,选准角度.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物发展,或按事理逻辑来划分。5 / 9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技巧2:辨明重要文句。文章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技巧3:审辨标志性词

22、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技巧4:(1)从形式方面分析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重难点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1.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有文体特征意识:论述文,论题、论点(分论点

23、)是主要信息,论据和论证是次要信息;说明文,说明的对象、说明的内容和对象的特征(特点)是主要信息,说明的方法及运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要有切层分层意识: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相并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要有全文整体意识: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语言组织方法主要有:(1)采用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2)采用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采用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24、2.分析归纳中心意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寻找中心句(段),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2)合并各段内容,概括中心意思:寻找各段中心句,合并各段主要内容来提炼概括。(3)采用整体把握法,概括中心意思:有的文章(段)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重难点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思想、主题。分析的具体做法是:7 / 9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 统观全文,筛选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 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来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7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