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87051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提升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先把词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能不忆江南?1把词补充完整。2“谙”的意思是_。“忆”的意思是_。3这首词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_之情。2. 古诗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下列词语。潋滟:_空蒙:_3诗人抓住哪个季节的什么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光?_(填序号)A.春季 鲜花B.夏季 时雨时晴C.秋季 西子D.冬季 女子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_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枫桥夜泊张继月落

2、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枫(fnfng)桥夜泊(bp)月落乌啼(dt)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mnmin)姑苏城外寒山寺(ssh)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上“”了,错的打上“” (1)“枫桥夜泊”的意思是“枫桥夜晚停留在湖泊”。(_)(2)“霜满天”是说作者看到霜布满了天空。(_)(3)“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说江边的枫树对着渔船上的灯火发愁。(_)(4)这首诗字里行间都包含了作者深深的“愁”绪。(_)3在诗中作者写了种景物,分别是。这些景物的特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夜书所见萧萧

3、,动客情。挑促织,夜深篱落。1将古诗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诗的前两句渲染了一种_的氛围。4“动客情”在此处有两层意思,分别是()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B.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C.引起诗人对童年往事的回忆。D.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5. 课外阅读。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题目中哪个字是全诗的字眼?_2颔联写出了春雨的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_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_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

4、农时,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6. 课内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课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那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话来回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语速要(慢 快), 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88读诗望

5、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内容回顾(1)望天山门是代诗人所写,古诗描述了一带的秀丽景色,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个比喻句是。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7.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诗的前两句和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_)的特点。2“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_8. 课内阅读。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A.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6、B.和气的意思。C.感觉很舒服。(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 )A.青螺B.白银盘C.白银(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A.平静、开阔、翠绿B.开阔寥远、平静、翠绿C.开阔寥远、翠绿、平静(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两相和”的“和”字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诗中的“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诗人只用了一个视角,即遥望,就将洞庭山水的美景图描摹得很是

7、生动、美丽了。9. 按照古诗内容填空并作答。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诗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_。A.西施B.王昭君(2)诗人主要描绘了西湖的天和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10. 课内阅读。望洞庭湖光秋月_,_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指( )A.月光 洞庭湖B.洞庭湖 君山C.洞庭湖 青海螺11.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1、这首诗中,你最

8、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答:_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什么?答:_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么?(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12. 补全古诗,完成习题。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秋风动客情。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1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2这首诗是_代诗人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的思想感情。3诗中“挑”的意思是_,“促织”就是_。作者看到_ _,料想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4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13. 课内阅读。所见(清)袁枚牧童骑

9、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诗人先写小牧童的_,后写小牧童的_,这从_到_的变化,写得既突然有自然,把小牧童_、_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2本诗的题目是所见,是什么意思?_3本诗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_4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14. 课内阅读。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正如春雨绵绵,不断地滋润着我小小的心田。(1)文中的“关爱”的意思是;“期盼”的意思是。“正如”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是。(2)在这一小节中,小作者把比作, 这种修辞手法是;使“我”体会到了:长辈对。15.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清明:.纷纷:.欲断魂:借问:.3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_、明快。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