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296167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课程编码:13130072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50学 分:3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微生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本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微生物学课程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来说,都是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通过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

2、微生物学的专业知识,为从事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其它课程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微生物学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但要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具有所需要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生物化学基础。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

3、;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 微生物与人类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2;微生物的特点3微生物学及其分科重点:微生物的含义、特点和发展简史难点:微生物难以认识的原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微生物学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 思考题:为什么说“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创新的不竭动力?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 细菌细菌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3;细菌的群体形态2;细菌的繁殖方式3重点:细菌的结构特征、群体特征和繁殖方式难点:细菌的结构特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

4、方法:讲授法作业:1. 对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一简明的表解。2. 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主要构造,并简明说明其异同。第二节 放线菌放线菌的形态结构3;放线菌的菌落特征2;放线菌的繁殖1重点:放线菌的结构特征、群体特征和繁殖方式难点:放线菌的结构特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第三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支原体2;立克次氏体2;衣原体2;蓝细菌2重点: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特点难点: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的特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列表比较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 酵母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3;酵

5、母菌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3重点:酵母菌的结构特征、繁殖方式及其生活史难点: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式作业:总结酵母菌的5个特点。思考题:酵母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第二节 丝状真菌霉菌霉菌的形态结构3;真菌的孢子1;霉菌的菌落2;重点:霉菌的结构特征及生长方式、霉菌与细菌的差别难点:霉菌的生长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比较4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第三节 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思考题:为什么现代生物学总把蕈菌作为微生物的研究对象,而不是植物学的研究对象?第三章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第一节 病毒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分3;病毒

6、的繁殖方式3;病毒的种类1重点:病毒的基本特征、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增殖过程难点:病毒的增殖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何谓一步生长曲线?分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第二节 亚病毒因子类病毒2;拟病毒2;朊病毒2重点:亚病毒的基本特征难点:亚病毒的基本特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比较拟病毒、卫星病毒和卫星RNA 3种亚病毒因子。第三节 病毒与实践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一节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碳源2;氮源2;能源1;水2;无机盐3;生长因子3重点:营养要素的作用难点:营养要素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应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微生物营养

7、要素的种类及作用。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3 重点:各营养源的作用,微生物营养类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题:以能源、碳源为主对微生物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第三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2;促进扩散2;主动运送2;基团移位2重点: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 培养基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和方法3;培养基的种类2重点:培养基配制的原则和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培养基配制的4个原则和4个方法。第五章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化能异养微生物能量代谢3;自养微生物能量代谢2重点:化能异养微生物能量代谢难点:化能异

8、养微生物能量代谢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题:1. 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中,基质脱氢和产能的途径主要有几条?比较各途径的主要特点。2. 比较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特点。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第三节 微生物独特的代谢途径举例生物固氮3;肽聚糖的合成2重点:生物固氮难点:生物固氮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题:图示生物固氮生化途径。第四节 微生物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细菌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3;细菌的群体生长3;典型的生长曲线3;微生物的连续培养和高密度培养2重点:纯培养的概念、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及其培

9、养方法难点:微生物培养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作业:典型的生长曲线分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有何应用?第二节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因素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化学因素2重点: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理化因素、消毒和灭菌的主要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灭菌3;消毒3;化疗3;防腐3;高温灭菌3;化学灭菌2重点:高温灭菌难点:化学灭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列表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特点。思考题:利用加压蒸汽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有哪些不利影响?如何防止?第四节 微生物的培养法概论固体培养法3;液体培

10、养法3重点: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难点: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个经典实验2;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1重点:三个经典实验难点:三个经典实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 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基因突变2;突变与育种2重点:微生物突变的类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Ames试验的理论依据、方法要点和优缺点。第三节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3;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3重点: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难点: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

11、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 基因工程第五节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菌种的衰退和复壮2;菌种的保藏3重点:菌种的保藏和复壮难点:菌种的复壮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态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1;菌种资源的开发1重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难点:菌种资源的开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互生1;共生1;寄生1;拮抗1;捕食1重点:互生,共生,寄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 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碳素循环1;氮素循环1;硫素与磷

12、素循环1重点:碳素和氮素循环难点:硫素和磷素循环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 微生物学与环境保护水体的污染1;用微生物治理污染2;沼气发酵与环境保护1;用微生物监测环境污染1重点:用微生物治理污染难点:沼气发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沼气发酵可分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有何微生物参与?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第一节 传染传染与传染病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3;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2重点: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难点: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决定传染结局的3大因素?传染可能的3种结局?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结构1;吞噬细胞及其吞

13、噬作用1;炎症反应1;正常体液或组织的抗菌作用1重点:炎症反应难点:正常体液或组织的抗菌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1;免疫细胞及作用2;免疫分子及其应用1重点:免疫细胞及作用难点:免疫分子及其应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1;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1;免疫标记技术1重点: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难点: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题: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第五节 生物制品及其应用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1;人工被动免疫生物制品1重点:人工自动免疫生物制品难点:人工

14、被动免疫生物制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1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1第三节 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1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2重点:微生物的鉴定难点:微生物的鉴定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思考题:现代微生物鉴定技术发展如何?1. 学时分配表章序课程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外学时习题学时考核学时小计绪论微生物与人类221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662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443病毒和亚病毒因子664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445微生物的新陈代谢666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667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668微生

15、物的生态449传染与免疫4410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22合计5050五、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2考核方法:笔试;3成绩评定:总评成绩100分平时30分期末考试70分平时成绩:30分考勤考纪:20分作业及提问:10分。六、选用教材及参考书(资料)教材: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参考书目:1.微生物学.沈萍、陈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2.微生物学.黄秀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微生物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实验(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y)课程编码:131300822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

16、33实验时数:33学 分:1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科学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微生物实验是与微生物学(理论)紧密结合的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是构成本专业学生提高科研动手能力及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从事生物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课,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来说,都是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为从事微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

17、基础。通过微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掌握,使学生在基本操作和技能方面得到训练。本课程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五学期开始,但要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化学实验基础,并在微生物学理论课程内容讲授之后进行。三、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18、实验三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四 细菌的芽孢染色法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五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六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七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八 微生物显微计数法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九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 高压蒸气灭菌锅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一 干热灭菌和紫外线灭菌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二 菌种保藏实验原理2;实验

19、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三 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四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五 光电比浊计数法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六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七 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作用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八 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十九 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实验二十 饮用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实验原理2;实验材料1;实验方法3 四、实验方式与要求1实验前学生必须进

20、行预习,预习报告经教师批阅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2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不得包办代替。3如果学生想要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进行某一实验,需经教师认可后,方可进行。4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开出记录。五、进程安排表序号项目名称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台套数实验学时每组人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1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细菌的简单染色法;1台显微镜/人31验证性必做2革兰氏染色法;细菌的芽孢染色法;1台显微镜/人31验证性必做3酵母菌细胞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

21、鉴别霉菌的形态观察;1台显微镜/人31验证性必做4微生物大小的测定;1测微尺/人,31综合性必做5微生物显微计数法;1计数器/人31综合性必做 6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气灭菌锅使用;灭菌锅/组32综合性必做7干热灭菌和紫外线灭菌;菌种保藏;干燥箱,冰箱/班31综合性必做8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灭菌锅/组31综合性必做9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光电比浊计数法;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选做其一)灭菌锅/组分光光度计,水浴振荡摇床/组31综合性必做10微生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作用;抗药性突变株的分离;(选做其一)水浴锅,灭菌锅/组31设计性必做11实验室环境和人体表面微生物的检查;饮用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选做其一)培养箱/班31设计性必做小计33六、实验课程考核方法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方法:操作实验报告3成绩评定:总评成绩实验成绩80%+提问20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记分。4考核要求:所有环节独立完成。七、实验教材(指导书)及参考书(资料)教材 :生物学综合实验(下册).李秀霞主编.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参考书 :微生物学实验.沈萍 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1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