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5.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05781 上传时间:2021-07-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5.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启发式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 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推行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文章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思想内涵,介绍了启发式教学常用的几种模式,指出了目前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一些误区,以期能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关键词 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 认识 思考 教学模式陶行知先生说: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问题意识,而实现这种教学的手段之一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2、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一、启发式教学释义什么是启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概言之,就是愤启悱发、举一反三之意。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启,引导;发,发动;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法思维而有所领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培养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习动机,科学的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

3、探索知识,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1、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开展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其本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真正发扬教学民主,废止一言堂,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陶冶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问题。传统教学活动中,树立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启发式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由权威角色转变为学生的帮助

4、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知心朋友。教师是演绎课堂教学这部活剧的导演,是主导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领航员,依据教学目标,运用适当的方法,诱导、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2、教师应具有启发艺术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因此,教师具有启发艺术,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前提。善于把握和抓住启发时

5、机是必备的启发艺术。打铁要看准火候,启发式教学也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对此,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主张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时,才能及时予以点拨和诱导,帮助学生排除思维障碍,使他们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准确把握好启发的力度,是使学生启而得发的一个关键。我国古代教育名着学记谈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寥寥12个字,是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论述,它启示我们:高明的启发艺术是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但不是拖着他们走;是给予激励和鞭策,但不施加压力;是稍加点拨和提示,但不是代替他们作论断。若用现代学习论的观点来说,适度的启发就是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

6、遵循其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使其伸手不及,跳而可获.总之,教师的启发是一门学问,要搞好启发式教学,教师必须巧设情境,善用抓住时机,把握力度.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启发艺术,才可称之为启而得法,从而收到启而得发之效果。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而推导出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有机整体。是将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演示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各种具体、实用的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1、常用的几种主要教学模式范例式教学模式: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教学内容的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作为教学范例,使学生

7、由此举一反三和获得动力。掌握学习教学模式:在每个教学单元开始之前,把应当掌握的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并对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和学习方法进行一定的启发。探索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在新知识激增、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产生的,提倡改变传统教育,重视知识教育、忽视能力培养的做法,把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放在首位,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该是一种接收过程,而应该是一种探索过程。开发性教学模式:试图通过一定的方法开发人的学习潜能,使人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2、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几种基本方式第一、启发讲解式:教师启发地讲,学生主动地听,主要用于讲授新知识。其基本方法是问题链式,把全课内容提炼出若干各相互紧密联

8、系的问题,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设问和质疑,进行分析与讨论,逐层递进,把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第二、导学式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学习。把一章或几章的内容组成一个专题,打乱原课表,把几堂课的教学时间集中起来使用(教学活动的周期较长可不打乱原课表)。依据课程标准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介绍教学参考书等教学资料;安排学习场所;编写(或指导学生编写)自学提纲;布置作业,思考题与习题,学生自学(可以分成若干自习小组)通读精度教科书;阅读参考教学资料;互相讨论;做实验;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不占专题时间)检查自学质量;发现问题,收集疑问,最后,精讲与总结。重难在于归纳总结,

9、发现规律,知识升华;介绍工程实例,指导知识运用。第三、引导探究式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研究、探索。此方法主要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专题研究,撰写论文;报告会;答辩与讨论。三、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人们在对于何为启发式,如何应用启发式的问题,存在一定的误区,在教学实践中有把启发等同于提高的倾向。要走出这一误区,正确使用启发式,增强启发式教学的实践性,需要探讨启发教学的艺术,弄清以下问题:1、启发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教学思想,也可以理解为一项教学原则。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原则,是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的。可能是被赋予了问题情境的问答与

10、讨论,也可能是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不留痕迹地创设了启发的情境,渗透了启发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发现法、自学法、演示法、观察法)进行教学,只要行之有效,体现启发、诱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就是启发式教学。2、问答不一定是启发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就没有收获,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没有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人就错误地认为,启发式教学无非就是在课堂上多问几个为什么,于是,一上课就连珠炮似地向学生问个不停:是不是呀?对不对呀?好不好呀?等等。启发是要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

11、因,简单、肤浅的是非问答,造成的是表面的热闹,机械的提问,会使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沉闷。是毫无启发意义的教学方式,无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启发性的提问要激疑引思,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巧设问题,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实现深入浅出,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轴心,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做到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3、启发不一定提问,重在激疑引思启发达到的最佳效果,是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矛盾。你发现了矛盾,你就发现了问题。你的讲授讲得学生一点问题都

12、没有了,那你的课就失败了。所以,启发的最佳方式,不在于教师提问,而在于教师的讲授本身能激疑引思。教学不仅要授人以鱼知识,更要授人以渔获得知识的方法,这就是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创新认识。有人认为讲授就是注入,这是一种误解。启发式与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是讲还是问,而在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思考,要把学生引入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学生进入了愤悱状态,就创造了讲授的良好时机。需要进行一些铺垫性的讲授,输入一定的信息,辅以一些设问,以提供学生思考的背景和基础。可见,在启发式教学中,无论是启还是发.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彩讲授,靠讲授使学生进入愤和悱,靠讲授进行启和发. 4、放手让学生提问就是启发式。有些教师

13、说:启发式不就是要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动脑多问吗?那好,上课时,我就放手发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看法和做法,其实离启发式相去甚远。诚然,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这是启发式思想的体现。但是,人的思维常常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有问题才可以推动人们进行积极的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正是这个道理。启发学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提问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围绕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而不是漫无边际地提问。因此,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提问并不等于就是启发式教学,我们鼓励学生质疑,也不是让其无止境地提问题,而是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总之,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科学民主的先进教学方法,实施起来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倍努力,付出艰辛的劳动,启发式教学之花,是用教师的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