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课堂实录.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36745 上传时间:2021-07-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林山水课堂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山水课堂实录.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作者:赵兴平桂林山水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张德林 教学桂林山水,通常分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读,读出情感。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这些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任务,通过指导读,可以说已经初步实现。 第二课时,主要是师生通过互动合作,进行读、议、勾划,在已经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一步: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今天我们来深入学习一下文章。 师: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特点呢? (学生有点茫然,很明显,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根本特点”) 师:大家想想看,静、清、绿这三个特点,哪一个如果没有了,另外两

2、个也就不存在了?下面我们再将第二自然段细读一下,再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读) (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师: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生:“静”是漓江水的根本特点。因为如果水不静,就不可能清,也不可能绿。 师:为什么? 生:因为静,说明水流不急,水流得慢,那江中泥沙就都沉下去了,江水就变得清了。像黄河,滚滚翻腾,一路奔来,卷起了泥沙,就不清了。 师:那绿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因为水清,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水草,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就变得绿了。 师:好极了。漓江水静静地流淌,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所以清行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如果也像黄河那样奔腾咆哮起来,漓江就会变得不清也不

3、绿了,只能是泥沙翻卷的一条浊水了。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还是那问题,大家再讨论一下:桂林山的奇、秀、险三个特点中,哪一个是最标本的特点。也就是说,哪一个特点决定着另外两个特点。 (学生细读,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生:我认为“险”是最根本的特点。因为山很险,必然是形状奇特的。 师:大家再仔细想一想,是因为险才奇呢?还是因为奇才险呢? 生:我认为因为奇,形状奇特,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才觉得险,从地上突然冒出来,互相不挨着,孤零零的同山峰,才会让人觉得“就会栽倒下来”。 生:我认为奇是山的根本特点。因为有很多高山,一直插到云里边,很险了,但形状并不奇特;可是形状奇特的山,比如云南石林里面的

4、岩石,其实不很高,但是它直直地立在那里,四面没有依靠,就显得很险了。所以有险不一定奇,而有奇却一定有险。因此“奇”是桂林山的根本特点。 师:说得真好。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险是众的感觉。有客观存在的事实,人才能产生感觉。说得好极了。再考虑一下奇和秀的关系。 (生不能答) 师:划出课文中有关秀的描写,细读几遍。 (生读) 师:这个“秀”说了几方面的意思? 生:说了两方面。一是它颜色很绿;二是它像屏障、像竹笋,形状也很奇。 师:如果桂林的山不是很奇,不是一座座孤峰直立,还能像屏障、像竹笋吗? 生:不能。 师:对。这就是说,如果山不奇,也不会出现这种独特的秀。比如东北的大兴安岭,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

5、满了林木,可以说已经很绿很绿了。但媾的山都是连绵起伏的,众绝不会说它像屏障、像竹笋。因此可以总结一句:桂林的山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生:(齐)是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总结) 师: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这样的水和这样的山组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闭上眼睛,听课文录音,感受一下桂林的山山水水,想像一下该是一个怎的画面。 (听完录音) 师:谁来说一下自己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一位老渔翁撑着竹排在奇山秀水中穿行。 生:我看到在细雨蒙蒙的漓江上,一位老渔翁在垂钓。 师: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组成一幅让人留恋忘返的幽美画卷。真是 (学生齐答)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后记: 这是桂林山水的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目的是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对学生进行认识事物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紧紧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感受美文,感受语言,依靠比较、分析的思维活动,在互动、合作过程中理解课文。没有牵强附会,没有着眼于一字一词,而是通过比较、感悟,在讨论、合作中,使情感得以升华,从而感受到文章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