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课件分享).ppt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1343702 上传时间:2021-07-2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胆管癌(课件分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胆管癌(课件分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胆管癌(课件分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胆管癌(课件分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胆管癌(课件分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胆管癌(课件分享).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胆管癌(课件分享),作者:Dr.Feng,胆管癌(课件分享),胆管癌(课件分享),2,胆道系统的解剖,胆道:由各级胆管和胆囊组成,具有输送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胆管起始于肝脏汇管区的胆小管,它们相互汇合,逐渐形成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成胆总管 (一)肝内胆管 起自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及肝内部分的左右肝管。肝内胆管的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二)肝外胆管 左、右肝管出肝后于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左肝管细长,长约2.5-4cm,与肝总管间形成约90的夹角,右肝管粗短,长

2、约1-3cm。肝总管直径约0.4-0.6cm,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约0.4-0.8cm。,胆管癌(课件分享),3,胆管癌(课件分享),4,胆管癌(课件分享),5,胆道正常CT、MR表现,CT表现 胆囊:卵圆或茄形,在肝的左内段和右前段之间,45cm, 胆汁密度均匀,CT值略高于水,壁厚12mm 肝外胆管:1/3显示,5mm,肝内胆管一般不显示 MR表现 胆囊: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胆管:T1WI不易显示,T2WI高信号 MRCP可显示生理状态下的胆系,是目前CT检查无法替代的,胆管癌(课件分享),6,正常胆道MRI表现,胆管癌(课件分享),7,正常MRC

3、P表现,胆管癌(课件分享),8,胆系异常CT表现,胆囊增大:横断面直径5cm 胆囊壁增厚:3mm 以上 肝内胆管扩张:直径超过5mm 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直径超过1cm 显示胆道梗阻的部位和原因(结石、肿瘤,炎性狭窄等),胆管癌(课件分享),9,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癌(课件分享),10,胆管癌,胆管癌(课件分享),11,1.胆管癌的定义 2.胆管癌的病因 3.胆管癌的分类、分期 4.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5.胆管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6.胆管癌的治疗 7.预后,胆管癌(课件分享),12,胆管癌定义,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把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

4、c cholangiocarcinoma,ICC)也归入胆管癌的范畴,肝内胆管癌是位于二级胆管以上的肝内小胆管癌,在现有教科书仍将ICC放在原发性肝癌中阐述,事实上ICC无论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临床表现和治疗上均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不同,而与肝外胆管癌相近。,胆管癌(课件分享),13,胆管癌的病因,胆管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下列因素可能在胆管癌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1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约1/3的胆管癌患者合并胆管结石,而胆管结石患者的5%10%将会发生胆管癌,一般认为是肝胆管结石对胆管壁的长期机械刺激以及所引起的慢性胆道感染和胆汁淤积等因素导致胆管壁的慢性增生性炎症,继而引起

5、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病理学观察发现,胆管黏膜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可逐渐移行成腺癌。,胆管癌(课件分享),14,2华支睾吸虫在东南亚,由于吃生鱼感染肝吸虫者导致胆道感染、胆汁淤滞、胆管周围纤维化和胆管增生,是导致胆管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如果有吃富有亚硝酸食物习惯的地区,更增加诱癌的可能。 3胆管囊性扩张症已有报道2.8%28%的患者癌变,囊肿内结石形成、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汇合部发育异常导致胰液反流,是导致癌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4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与炎症性肠病密切相关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特点为肝内外胆管弥漫性炎症、狭窄和纤维化,胆管进行性破坏,最终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

6、肝功能衰竭。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一般认为是胆管癌的癌前病变,大多数病人在诊断为后的2年半内发现患有胆管癌。,胆管癌(课件分享),15,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病人的 Klatskin 肿瘤(肿瘤位于肝管分支处),胆管癌(课件分享),16,5致癌剂放射性核素如钍,化学物品如石棉、亚硝酸胺、dioxin、polychlorinated、biphenyls等,药物如异烟肼、甲基多巴肼、避孕药等,都有可能是胆管癌的癌源。 6其他已有报道结、直肠切除术后,结肠炎及慢性伤寒带菌者均与胆管癌的发病有关。另外肝内胆管癌还可能与病毒性肝炎有关,胆管癌(课件分享),17,分类及分期,根据部位将胆管癌分为肝内和肝外胆管

7、癌。 肝外胆管癌又分为肝门上段胆管癌,又称肝门部胆管癌,位于左右肝管至胆囊管开口以上部位,占50%-75%;中段胆管癌,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下至十二指肠上缘,占10%-25%;下段胆管癌,位于十二指肠上缘至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占10%-20%。,胆管癌(课件分享),18,病理: 大体形态:乳头状癌:好发于胆管下段,呈息肉样突入腔内,有时为多发且有大量的粘液分泌物;结节状癌:小而且局限的肿瘤,可表现为硬化型或结节型,前者多在上段,结节型多在中段向管腔内突出弥漫性癌:胆管壁广泛增厚、管腔狭窄,向肝十二指肠韧带浸润,难于硬化性胆管炎鉴别。 组织病理学上,95%以上的胆管癌为腺癌,其他罕见的病理类型有鳞状上

8、皮癌、腺鳞癌等。早期胆管癌发生转移者较少,主要是沿着胆管癌向上、向下缓慢地浸润生长,胆管癌可浸润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转移,很少远处转移。因此,常有肝门部的血管、肝脏和毗邻的脏器受侵袭。因为门静脉紧靠于胆管后方,并被肝十二指肠韧带及Glisson鞘包裹,因此是最常受累的血管,并可形成癌性血栓。,胆管癌(课件分享),19,临床表现,胆管癌发生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肝内胆管癌同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一样,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有腹部不适、乏力、恶心、黄疸,其他如发热等。就诊时多为晚期,可出现腹痛、体重下降、腹部包块,黄疸较少见。,胆管癌(课件分享),20,肝外胆管癌90%98%的患者可出现黄疸,

9、大多数是逐渐加深的持续的无痛性黄疸,大便灰白,尿色深黄。胆总管结石常伴有胆管炎的特有三联症(黄疸、腹痛、高热),而肝外胆管癌黄疸往往不伴腹痛,故称之为无痛性黄疸;伴瘙痒和体重减轻(51%)。有时伴发热(20%)、腹部包块(10%)。其他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消瘦、体重减轻;中段、下段胆管癌患者表现为胆囊肿大,临床上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但Murphys征可能阴性,而肝门部胆管癌尽管皮肤深度黄染,但胆囊不可触及;肝大肋缘下可触及肝脏,黄疸时间较长患者因肝脏损害、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腹水,甚或双下肢水肿。肿瘤侵犯或压迫门静脉,可造成门静脉高压致消化道出血;晚期患者可能并发肝肾综合征,出现尿少、

10、无尿。胆道感染36%的患者可合并胆道感染,感染细菌最常见为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及厌氧性细菌。有典型的胆管炎表现,如右上腹疼痛、寒战高热、黄疸,甚至出现胆道休克;胆道出血如癌肿破溃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黑便,大便潜血(+)和贫血。,胆管癌(课件分享),21,诊断及鉴别诊断,一、实验室检查 血清CAl9-9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特别是由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演变的肝内胆管癌。绝大多数肝外胆管癌患者血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和-谷胺酰转移酶(-GT)均显著升高,是最重要的实验室表现,而转氨酶ALT和AST一般只出现轻度异常,这种胆红素、转氨酶升高不平衡现象有助于

11、与病毒性肝炎相鉴别。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胆管癌(课件分享),22,二、影像学检查 主要目的是明确胆管癌的诊断,了解有无转移灶及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胆管癌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1超声显像(B-US)检查:是简便、快捷、准确、花费少的检查,通过超声检查可获得肝内胆管扩张、证明胆道的梗阻状态;梗阻的部位是在胆管,但少数病例在总胆管远端的病变,由于受肥胖、肠气或过去做过其他手术的干扰,显示会有困难;胆管梗阻病变的性质。因此,超声检查是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显像除了肝内胆管癌可以直接检出肿瘤外,一般肝外胆管癌较难直接检出肿瘤,但可以根据肝内外胆管树扩

12、张情况来推断肿瘤的部位。,胆管癌(课件分享),23,如果超声显像显示肝内胆管扩张而肝外胆管正常、胆囊不大,说明梗阻部位在肝门部,提示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能;若肝内外胆管扩张伴胆囊增大,则说明梗阻部位在胆管中下段,提示胆管中下段癌的诊断。 此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尚可提供有关门静脉及肝动脉有无受侵犯的信息,有助于对肿瘤的可切除性做出评估。 内镜超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由于它避免了肠气的干扰,所采用的超声探头频率高,因而可以更清晰、更准确地显示肝外胆管肿瘤。它对中下段胆管癌和肝门部胆管癌的浸润深度判别的准确性可分别达到82.8%和85%。另外,它还有助于判别区域淋巴结有无发生转移。在超声导引下

13、还可以作梗阻部位胆汁的脱落细胞检查和直接穿刺病变组织的组织学检查,但前者阳性率只58%,后者可达74%。,胆管癌(课件分享),24,2.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T2加权使胆、胰呈明显高信号,再经过重建,即可得到类似直接胆道造影的胆胰管图像。此图像不受梗阻部位的限制,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胆道显像技术。它可以详尽地显示肝内胆管树的全貌、肿瘤阻塞部位和范围、有无肝实质的侵犯或肝转移,是目前肝门部胆管癌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MRCP比PTC更清晰,也可通过三维胆道成像(3D MRC)进行多方位不同角度扫描观察,弥

14、补平面图上由于组织影像重叠遮盖所造成的不足,对梗阻部位的确诊率达100%,对梗阻原因确诊率达95.8%,有助于与十二指肠乳头肿瘤、胰头癌相鉴别。,胆管癌(课件分享),25,上段胆管癌:肝门部肿块,胆管癌(课件分享),26,同前病例:肝门部肿块延迟扫描强化,胆管癌(课件分享),27,同前病例:MRCP示肝门部胆管狭窄,胆管癌(课件分享),28,3.CT:以提供与超声相似的效果和更为清晰的立体断层图像, CT能较准确显示胆管扩张和梗阻部位、范围,对确定病变的性质,比以上检查准确性都高,近年已开发出三维的螺旋CT胆道成像(SCTC),有代替PTC、ERCP检查的趋势。临床上通常将超声显象作为第一线检

15、查方法,对需要进一步检查的病例再选用CT扫描。另外,腹部血管双源CT血管成像不仅可以直接检出肿瘤,同时对于胆管癌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和手术方式选择都有重要意义。,胆管癌(课件分享),29,胆管癌,CT表现: 平扫: 上段癌:可见肝门肿块,伴肝内胆管扩张 中、下段癌:肝内和近段胆管扩张,扩张胆总管突然变小或中断处即为肿瘤部位,可见局部胆管壁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 增强:肿块早期增强不明显,而延迟扫描肿块密度增高为胆管癌特征 转移:肝门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 MR表现:肿块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MRCP显示扩张胆管突然变细或中断,胆管癌(课件分享),30,上段胆管癌:肝门部肿块

16、,延迟扫描呈高密度,胆管癌(课件分享),31,中下段胆管癌:局部胆管壁环形增厚,其上方胆道扩张,胆管癌(课件分享),32,同前病例:增强后局部胆管壁延迟强化,胆管癌(课件分享),33,4.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对与MRCP检查是一种相对有创的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胆道情况,目前除了可直接收集胆汁胆管癌脱落细胞外,其他诊断上的作用可基本被MRCP替代。ERCP在胆管癌治疗上的作用更显重要,对晚期肿瘤的黄疸患者、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或者需要行术前减黄患者,ERCP在通畅胆道引流,延长患者生存,改

17、善生活质量上有着重要价值。,胆管癌(课件分享),34,5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PTC):这是传统的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可清晰地显示肝内外胆管树的形态、分布和阻塞部位。虽然是侵袭性的检查,但仍然是诊断胆管癌的较准确的方法,由于肝内外胆管扩张,施行此种检查非常方便,成功率达100%。术后出血和胆汁从穿刺部位漏出是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胆管癌(课件分享),35,6.PET-CT:尽管目前PET-CT尚未像上述检查一样普及,而且价钱昂贵,但是它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判断上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检查,特别是对部分临界切除

18、的患者,PET-CT往往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胆管癌(课件分享),36,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应考虑到肝外和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其他原因。 胆总管结石的特点是发作性部分性梗阻,伴有胆石性胆管炎的特有三联症(黄疸、腹痛、发热);恶性梗阻性黄疸一般来说为无痛性进行性黄疸。在结石引起的梗阻中,胆红素很少超过150mg/L以上,通常在100mg/L以下。 而位于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往往伴胆囊肿大,而结石性梗阻较少见。梗阻性黄疸伴有无痛性胆囊肿大,往往是肿瘤征象。 对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的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其诊断未能明确者,应接受进一步影像学检查确诊。当诊断肝外胆管癌特别是肝门部胆管癌时还必须重视鉴别诊

19、断的分析和获得组织学诊断的证实,这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注意肝门区的良性炎症狭窄;胰头癌;胆囊癌侵犯肝门区;肝细胞性肝癌胆管内侵犯而致的胆管内癌栓;肝门区的转移性癌等疾病相鉴别。,胆管癌(课件分享),37,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根治性切除是胆管癌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胆管癌的治疗原则是可切除病例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及化疗,以巩固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对于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应施行胆道引流手术,以解除胆道梗阻,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脏功能,减少合并症,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胆管癌手术复杂多样,难度高,是腹部外科最具有挑战性的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取决于胆管癌发生的部位。,胆管癌(课件分享),38

20、,(一)肝内胆管癌 肝内胆管癌手术方式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类似,肝内胆管癌往往不伴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良好,故积极手术尤为重要,应争取无瘤边缘,是获得长期生存的最重要凶素。根治性手术方式包括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左三叶切除、右三叶切除、尾状叶切除、肝叶楔形切除、肝段切除。因肝内胆管癌淋巴转移现象常见,而淋巴转移与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故在淋巴清扫方面肝内胆管癌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又有明显的区别,肝内胆管癌强调淋巴清扫,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胆管癌(课件分享),39,(二)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 由于肝门局部解剖复杂,肿瘤发现时多已侵犯肝门部重要结构,故手术切除率低,而能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者更

21、少。手术切除方法的选择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要视肿瘤部位、大小、周围脏器受侵犯等情况而定。,胆管癌(课件分享),40,Bismuth-Corlette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将肝门部胆管癌分为如下5型,现为国内外临床广泛使用: 型:肿瘤位于肝总管,未侵犯汇合部; 型:肿瘤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未侵犯左、右肝管; 型:肿瘤位于汇合部胆管并已侵犯右肝管(a)或侵犯左肝管(b); 型:肿瘤已侵犯左右双侧肝管。,胆管癌(课件分享),41,胆管癌(课件分享),42,对临床较有指导意义的是改良Bismuth-Corlette临床分型,对型肿瘤可采取局部切除,型行局部切除加尾叶切除,型行局部切除附加尾叶和右半肝(a

22、)或左半肝(b)切除,型行全肝切除及肝移植术。 于尾叶胆管开口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且肝门部胆管肿瘤贴近尾叶,易受直接蔓延,故推荐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应常规切除尾叶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另外,肝门部胆管癌一旦侵犯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可达48%,主要是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沿肝动脉至胰上缘的淋巴结。因此,为了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胆管癌切除时应该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管道“脉络化”。,胆管癌(课件分享),43,(三)中段胆管癌 中段胆管癌可采取肿瘤局部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手术的关键是要将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和门静脉“脉络化”,彻底清除该部位的淋巴结

23、。部分胆管癌易于沿胆管侵犯,在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显得尤为重要,以保证胆管切缘阴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胆管癌(课件分享),44,(四)远端胆管癌的切除 远端胆管癌一般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s手术),手术死亡率一般低于10%,5年生存率可达15%20%。Whipples手术是治疗远端胆管癌、壶腹部癌和胰头癌的经典手术。Whipples手术是非常复杂的手术,切除的范围包括胰头部、胃幽门窦部、十二指肠全部和胆总管下段加行区域淋巴清扫,同时对胆总管、胰管和胃分别与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胆管癌(课件分享),45,对不能切除的胆道恶性梗阻疾病的患者行胆道引流术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4、延长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胆道引流术包括胆汁的内引流和外引流两种方法。内引流由于胆汁进入消化道,对防止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帮助消化、消除或缓解黄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好处。ERCP相对于手术内引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容易接受等优势,因此ERCP在不能行手术根治的胆管癌需要减黄者具有重要价值。对部分因胆道梗阻段较长等原因所致的ERCP失败者,行PTCD外引流同样具有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意义。,胆管癌(课件分享),46,其他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是胆管癌惟一的根治性治疗,胆管癌对辅助性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不敏感,只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对于不可切除和局部转移的胆管癌经有效的胆道引流后,放疗

25、和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与延长寿命。但是,目前少有对这些辅助治疗明显疗效的研究报告。,胆管癌(课件分享),47,药物治疗方面, 现在已发现胆管癌可以显著地抵抗常规化疗药物。有研究评估了部分 药物 (5-氟尿嘧啶、盐酸胺苯吖啶、顺铂、利福平、丝裂霉素、紫杉醇、2, 2 二氟脱 氧胞嘧啶核苷 )单独用于不可切除胆管癌 患者的疗效, 其2期临床结果显示 , 反应率只有 0 9% , 患者平均存活 2 12个月。 5 氟尿嘧啶是最常用的化疗药物, 但其单一 使用的结果与其他药物同样令人失望 。,放化疗,胆管癌(课件分享),48,至于联合疗法, 最常用的治疗策略 是 ECF ( 表 柔比星 + 顺铂 +

26、 5-氟尿嘧啶 ), 但其结果却令 人失望。 数个研究评估了 2, 2 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西妥昔单抗、奥沙利铂 /顺铂、厄洛替尼或卡培他滨联合用药的价值。 在这些研究中显示,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 /顺铂 的效果似乎更好。此外, 近来有研究证实索拉非尼存在着显著抑制肿瘤和延长生存率的作用。在这一研究中, 发现索拉非尼降低了肿瘤酪氨( 705) STAT3磷酸化, 由此增加了肿瘤细胞的凋亡 。,胆管癌(课件分享),49,近期有人评估了术后辅助放射治疗的优点。总体来说,回顾性研究的数据显示术后放疗有一定优 势 。不过, 已有的前瞻性研究并不支持肝门部胆 管癌术后放疗在生存率方面的优势, 因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得出明确的结论。虽然现有临床研究相对匮乏, 仍有部分研究显示肝外胆管癌的生存率在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放疗后有轻微的 改善。,胆管癌(课件分享),50,预后,胆管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愈胆管癌的唯一方法。胆管癌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在20%-43%,无论发生部位其根治术后生存率基本相似。而绝大多数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患者往往在1年内死亡,预后极差。胆管癌手术相对复杂,难度高,手术根治切除与疾病预后明确相关,故建议有丰富经验的医疗单位行相应规范的根治性手术。,胆管癌(课件分享),感谢您的阅览,(此课件下载后可以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